03.03 美國疫情電影《傳染病》,144天演示標準流程,封閉居家必看


美國疫情電影《傳染病》,144天演示標準流程,封閉居家必看


電影《傳染病》(美國,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瑪麗昂·歌迪亞等主演,2011年9月在美國上映)。

影片靈感來源於SARS,情節主場是美國----似乎沒什麼不妥。把電影情節與正在發生的疫情對照,不失為打發疫情日子的方式。

片中出現的疫情持續了144天;時間在中國SARS之後。從香港一人發病開始,傳播到全世界不同的地方。畫面中出現的城市都標註了人口數據。

公共場合的發病和死亡為不受約束的媒體披露。一些觀眾陷入恐慌,一些觀眾視而不見。一些人謹小慎微,一些人漫不經心。

醫院收治病人,引起醫生注意,專家研判。專家用語、統計圖表、病毒形狀、數學模型都很專業。

個案特寫:發病症狀。不同傳播方式跟蹤式特寫:醫院、公交、食物供應、餐飲、賭場、聚會。細節很“細”:可以作為公共場所預防疫情的教材。

政府行為。醫療機構將疫情通報世界衛生組織;美國伊利諾伊州發出疫情警告;軍隊出動維護公眾秩序,關閉公共場所,阻斷交通。從片子看,河南人阻斷交通,是標準作業模式。政府決策接受專家質詢。加緊研發疫苗,對疫苗投放市場的時間做出推測。

專家:對感染者生活起居的警告、建議,表達、用語都十分專業。醫學追蹤:專家從大量的監控視頻中跟蹤尋找病毒傳播者。

疫情應對中的社會難題:護士工會的罷工。原因是等待操作的“確定規範”----似乎沒毛病。熟悉的劇情:專家推薦連翹的藥用功效,導致公眾哄搶連翹。超市食品遭到哄搶。

政府機構埋葬死者;打擊疫情期間的經濟領域犯罪:以謀殺罪名逮捕證券欺詐、哄抬藥價的商人。片中還出現國家安全部門的行動。

新的社會問題:如何分配資源、誰先得到批量產出的疫苗。這涉及到政治倫理。某村民挾持專家,弄到疫苗。這樣的電影情節,決不是憑空的虛構。是否出現這樣的情節,看似導演的眼界和想象,背後是一個國家把一個什麼樣的意識形態傳達給導演。

疫情發展到第144天:全體公民開始注射疫苗。

影片給人突出的感受是:

如果中國的影視公司敢拍這樣“賠錢”的電影;

如果中國導演有能力拍出這樣一部科學教科書式的電影;

如果中國觀眾有足夠的耐心去觀賞這部“晦氣”的電影;

如果政府和公眾有應對災難的文化心理----

那該多好!

影片不具備商業片的基本要素。題材小眾,情節如同紀錄片,大量的專業詞彙和專業領域畫面,沒有“小鮮肉”,沒有藝術的渲染和誇張。

但是,卻有當前我們正在經歷疫情的所有要素,甚至還有我們應有未有、或還未經歷的情節。電影情節堪稱疫情發展的“標準流程”。

美國疫情電影《傳染病》,144天演示標準流程,封閉居家必看


最早在中國上映的疫情電影是《卡桑德拉大橋》(喬治·科斯馬圖斯執導,索菲婭·羅蘭等主演,1976年12月在意大利上映),講述逃亡的恐怖分子將致命瘟疫傳播到列車上,國際警局意圖摧毀列車,車上的乘客們聯合起來突破封鎖的故事。

歐美人對疫情的恐懼由來已久,已經成為一種大眾文化。公眾接受這樣題材的電影,民間有應對疫情的傳統。

影片是美國多部疫情題材電影中的一部,可看做美國社會應對疫情的標準化流程,是美國社會應對疫情的演練。觀看這樣的電影,也是社會公眾應對疫情的精神體操,國人要具備應對疫情的文化心理,以更冷靜客觀的情緒去面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