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人是一根繩索,駕於超人和禽獸之間。

——尼采


希區柯克的《奪魂索》,一定程度上,可以看成是對陀思妥耶夫斯基《罪與罰》的致敬。

《奪魂索》是一部謀殺犯罪電影。一對同性戀,布蘭登和菲利普,合謀用繩子殺死同學戴維,將戴維的屍體裝在箱子裡,邀請戴維的父親、未婚妻、同學、老師到犯罪現場開派對,餐桌就是戴維的棺材。

《罪與罰》是犯罪與懺悔之書。大學生拉斯科爾尼科夫,殺死放高利貸的老太婆及其妹妹,內心焦躁不安,深受譴責,在索尼婭的勸說下,主動自首,被流放到西伯利做苦役犯。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兩者看似毫無關聯,對比之後,不難發現,從《罪與罰》到《奪魂索》,故事情節雖然不同,但推動著人物採取行動的根本原因,都是“超人理論”。

因此,本文將從《奪魂索》與《罪與罰》人物的共同點出發,分析希區柯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對“超人理論”的態度。


一、《奪魂索》與《罪與罰》中的共同點


  • 1、布蘭登的“超人理論”與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蝨子”觀念


布蘭登和菲利普都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派對進行到中間,他們的老師魯伯特談論到謀殺犯罪的話題。魯伯特認為,

“謀殺應該是一種藝術,謀殺的特權應該留給那種少數的優等人。”

布蘭登對這種觀念十分崇拜,他附和老師的話說,“而受害人只能是那些下等人,反正他們的命也不值一提。”

魯伯特提醒布蘭登,要注意將自己和極端主義者區分開來,不可以一年到頭隨意狩獵,而是設置一個“絞殺日”。布蘭登的提議,在後來的電影《人類清除計劃》中實現了。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聊到酣暢時,布蘭登宣稱:

“少數聰慧過人、德行超群的人,他們的觀念遠高於傳統的道德理念,好與壞,對與錯,這些只適用於普通人,特別是那些低等人,因為他們需要這些作為約束......我想絞死所有的廢物和蠢材,世上有太多這樣的人了。”

布蘭登絞死了同學戴維,他覺得戴維很蠢,是低等人,而自己聰慧過人、德行超群。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拉斯科爾尼科夫也是一位大學生,他寫過一篇《論犯罪》的論文。文章的結尾做了一些暗示,認為世界上有一些人,他們有充分的權利可以胡作非為和犯罪,不受法律約束,這些人,就是不平凡的人,譬如拿破崙。

而廣大群眾,都是平凡的人,是人類中的普通材料。他殺死的老太婆,連普通材料都不是,她正在害肺病,愚蠢兇惡,像只蝨子,或者蟑螂,而且還不如它們,因為老太婆活著是有害的。

他自比拿破崙,遵循儘可能公平合理的原則,在蝨子中挑了一隻最沒用的,殺死她,拿走她的錢,為的是用這些錢獻身於為全人類服務、為大眾謀福利的事業。

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觀念是“蝨子理論”,也可稱作“超人理論”。

名字不同,但本質是一樣的,布蘭登和拉斯科爾尼科夫,他們都同意這世界的“優等人有特權殺死低等人”,並將自己列為優等人行列。


  • 2、布蘭登與菲利普的“罪與罰”


從堅定的“蝨子理論”到自我懷疑,拉斯科爾尼科夫的心理轉折點是他殺死老太婆的那一刻。

殺人前,他寫論文暗示“超人有特權可以犯罪”,殺人後,他從前的篤信的理論便立刻坍塌了。他精神幾乎處於失常狀態,加上患熱病,總是晝夜顛倒的休息。

他收到警察局的通知書,是他的女房東向他追索欠款,他以為是為了“那件事”,心中忐忑不安。在警察局裡,聽警察在談論“那件事”,他竟然害怕的暈倒。

犯罪的恐懼,讓他總是疑心人們識破了他殺人的秘密。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而在《奪魂索》裡,拉斯科爾尼科夫被分裂為兩個人。布蘭登是實施計劃前的拉斯科爾尼科夫,菲利普是殺人後的。這兩個人以同性戀的關係,合二為一,也可以說,他們兩個人是同一個身體裡的兩種靈魂。

這兩個人的罪與罰,罪的部分主要由布蘭登承擔,懺悔則表現在菲利普身上。

布蘭登和菲利普就絞死了戴維,布蘭登鎮定自若,甚至可惜沒有在陽光下進行這場謀殺,還突發奇想,來一場“墳頭蹦迪”。菲利普卻嚇壞了,他很後悔,他甚至希望死的是布蘭登,是布蘭登主導了這場謀殺,還不好好善後。

之後的派對時間裡,菲利普也和拉斯科爾尼科夫一樣疑神疑鬼、忐忑不安,害怕的將酒杯腳都掰斷,還突然大聲否定他“擰斷雞脖子”的絕活。

威爾遜太太和魯伯特提到布蘭登和菲利普的奇怪行為,以及當成餐桌用的箱子,菲利普生硬地打斷他們的交談,菲利普的不安讓魯伯特更加懷疑。他不斷追問他,步步緊逼,菲利普潰不成軍,粗魯地要求魯伯特不要再演“罪惡與懲罰”的遊戲了。

菲利普的種種行為都在說明一個諺語——“此地無銀三百兩”。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 3、審判的第三者


拉斯科爾尼科夫內心雖然有罪惡感,但他不斷地說服自己,承認自己那一套理論的合理性。

斯維德里蓋洛夫是一個五十歲的惡棍,他壞得徹頭徹尾。當他因為鉅額債務即將入獄時,比他大五歲的有錢寡婦瑪爾法,為他還債,與他結婚,甚至縱容他與其他女人私通,而他卻總是毆打瑪爾法,最後毒殺了他。他凌辱了女房東年僅十四歲的侄女,致使她投河自盡,因為他有錢,女房東不僅不追究他的暴行,還給他介紹了一個十六歲的少女當未婚妻。

這樣的斯維德里蓋洛夫第一次見到拉斯科爾尼科夫時,卻說,“我總覺得,您身上有某種東西和我相似。”

那時他還不知道拉斯科爾尼科夫犯了罪,他已經憑藉敏銳的嗅覺,發現了同類。

如果不是索尼婭,如果拉斯科爾尼科夫沒有自首,他很可能就是未來的斯維德里蓋洛夫。

拉斯科爾尼科夫有悔過之意,卻不堅定,他也害怕被流放到西伯利亞做苦役犯的懲罰,內心糾結反覆,幾乎是他瘋狂。索尼婭的不斷勸說,用信仰審判,給予裡他自首的勇氣和決心。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布蘭登和菲利普,布蘭登是堅定的“無罪派”,菲利普是軟弱的“有罪派”。菲利普雖然有罪惡感,但他不想坐牢,所以不斷催促布蘭登趕快處理掉戴維的屍體。

以菲利普微弱的力量,他們是絕不會自首的,未來,他們或許也會成長為斯維德里蓋洛夫。

他們的審判員是魯伯特。魯伯特完整的推測出他們殺死戴維的方法和步驟,並找出藏屍之處。

布蘭登在魯伯特回來之前,是打算殺死魯伯特的,他在荷包裡藏了一把槍,菲利普見事情暴露,拿起布蘭登的槍想殺死魯伯特滅口,魯伯特搶走了搶,對著窗口開了三槍。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 4、篤信“超人理論”,並實施計劃的原因


拉斯科爾尼科夫的“超人理論”,是糟糕的現實和“無政府主義”思想毒害雙重作用的結果。

拉斯科爾尼科夫家庭條件極差,妹妹在家鄉一家地主家裡當家庭教師,卻被男主人騷擾,失去工作。母親的養老金極少,連自己都養不活。拉斯科爾尼科夫在聖彼得堡讀大學,因為沒錢買靴子,沒辦法打工,只能休學。

他過著這樣的生活,卻想著要為全人類服務,為大眾謀福利。

他認為,為了全人類的事業,殺死一隻“有害的蝨子”,是必須的過程。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布蘭登和菲利普的“超人理論”是老師魯伯特傳授的。

魯伯特是個激進主義者,他是布蘭登和菲利普讀預科時的舍監,他對哲學很感興趣。布蘭登對他非常崇拜,他的“謀殺對大多數人是犯罪,對一小部分人是特權”的“超人理論”,就是從魯伯特那裡學來的。

但魯伯特堅持這種理論,卻沒想過實踐它,他只是說說而已,過過嘴癮,他沒想到布蘭登是個“行動上的怪物”,精神上的變態。

拉斯科爾尼科夫和布蘭登、菲利普的謀殺,都是經過精密計劃的,如果他們再謹慎一些,必然不會被發現。


二、希區柯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對“超人理論”的態度


  • 1、尼采的“超人理論”與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上帝已死”理論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文學作品裡,對信仰上帝持懷疑態度,拉斯科爾尼科夫就是個無神論者,索尼婭苦心勸他信仰上帝,反而加劇他內心的糾結。

在最後一部作品《卡拉馬佐夫兄弟》裡,他直接宣稱“上帝死了,無所不可。”

尼采讀過陀氏的《地下室手記》後,給歐弗貝斯寫信說,他發現陀思妥耶夫斯基是個美麗的意外,就像21歲發現叔本華,35歲發現司湯達。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尼采晚年才發現了陀思妥耶夫斯基,因此陀氏的“超人”與尼采的“超人”沒有關聯,不過,尼采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品裡,發現了高深基督信仰理論和心理學資料。

他在《偶像的黃昏》之《一個不合時宜者的漫遊》裡,用陀思妥耶夫斯基的證詞,進一步證明自己“超人理論”的合理性,並且預言了“超人時代”的到來。

西方最重要的精神信仰就是上帝,如果“上帝死了”,那麼擔任上帝角色,引導世人的人,必定是非同尋常的人,也就是“超人”。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尼采的理論裡,這種“超人”是天才,有強烈的權利慾,凱撒和拿破崙就是這種超人的雛形。“超人”有至高的道德理想,是真理與道德的化身,他們自由、自足又自私,有強勁的意志力,能忍受痛苦的折磨。

按照尼采對“超人”的特徵的描述,希區柯克塑造的布蘭登和菲利普,陀氏塑造的拉斯科爾尼科夫,都可以歸為“超人”一類。

布蘭登和菲利普都是哈佛大學的高材生,布蘭登是人群的焦點,能把一切事處理的井井有條,是出色的政客,戴維的父親也羨慕的說:“多迷人的小夥子,真希望戴維能跟他學學。”

菲利普是藝術家,即將去市政廳辦音樂會,手受傷了還能彈奏出美妙的音樂。

相比戴維、肯尼斯和珍妮特的愚蠢,他們都是天才。

他們自由、自足又自私,為了滿足自己的“別人只會談論,卻不敢嘗試殺人,而我們敢”的炫耀心,就真的殺死了同學戴維,還把戴維的父親、姑媽和未婚妻叫道犯罪現場,還用絞死戴維的繩索,捆綁送給戴維父親的書。

布蘭登有強勁的意志力,從始至終,人命在他眼中彷彿玩具,不怯懦,不退縮。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拉斯科爾尼科夫也是“超人”,他是大學生,他很以他“大學生”的身份自豪。和吸人血的“蝨子”老太婆相比,他高尚,他願意為了救人冒著被燒死的危險,他沒錢,還願意救濟別人,他願意為全人類的事業服務,他有至高無上的理想。

他也有堅強的意志,他受著心靈煎熬時,和警察鬥智鬥勇,在說出真相的邊緣反覆試探,仍全身而退,可見意志力和智慧之高。


  • 2、希區柯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否定的是“超人理論”支配下的殺人行為


對布蘭登和菲利普這樣的天才,拉斯科爾尼科夫這樣的道德家們的“超人理論”,我不認為希區柯克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並對他們所持“超人理論”表示了徹底的否定。

他們將犯罪者施以懲治,但他們沒有辦法徹底反駁理論本身,陀斯妥耶夫斯基用一本書的篇幅,和自己辯論,卻沒有輸贏。只得把拉斯科爾尼科夫送到西伯利亞,讓他在那裡生活了七年,迫使他從雄辯走向生活,他才得以“重生”。

這種突然的轉變,是因為陀思妥耶夫斯基給不出辯論的答案,給不出更好的解決辦法,只能讓人物走向生活。

拉斯科爾尼科夫的理論的前提是“無神論”,事實上,直到晚年陀氏仍然堅持“上帝已死”的理論,而“超人理論”,就是上帝死後令人毛骨悚然的現實,他給不出解決的辦法。

他否定的,是“超人理論”表象下的殺人罪行。


《奪魂索》對《罪與罰》的致敬,看希區柯克與陀氏的“超人理論”


尼采說:“人是一根繩索,駕於超人和禽獸之間。”

成為超人或成為禽獸,決定權和行動權在於人類自己。尼采的“超人理論”的確常被人誤解,但不意味著理論會驅使一個人走上犯罪的道路。

這就好比,人類發明了搶,但不是人人都會用槍殺人。

魯伯特也是“超人理論”的信徒,他雖然是徹底的激進主義者,卻沒有想過要殺人。他最大的錯,就是向布蘭登灌輸了“超人理論”。


但是,像布蘭登這樣病態的天才,行動的怪物,還有他旺盛的好奇心,缺乏罪惡感和堅強的意志力,就算沒有魯伯特,也會有羅伯特,他終究會犯罪,會變成斯維德里蓋洛夫。

《奪魂索》上映不久,希區柯克就買回了影片的放映權,三十年後才重映。

他曾在特呂弗等人的訪談錄中抱怨道,《奪魂索》是一部失敗的作品,源於他個人過於偏執的“迷戀”。

布蘭登、菲利普和拉斯科爾尼科夫,就是這種“執戀”過深的人啊,所以,才要說是失敗的,是需要被流放的。


電影《奪魂索》

小說《罪與罰》

尼采《超人理論》、《偶像的黃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