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導語: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中華文明歷史悠久,積澱深厚,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悠久燦爛的黃河流域文明和長江流域文明既是民族之根,也是民族之本,哺育壯大了中華兒女。中華文化有著最悠久,最優秀,最和諧的幾大特點,造就了華夏兒女優秀的凝聚力,創造力,生命力,如此優秀的祖國的文化基因,跟中國幾千年來重視教育的傳統觀念有著密切關係,儘管如此,南方和北方對待教育的重視程度還是有一定差異的。

歷史變遷:

從夏商王朝開始,中國北方可謂是出盡了的風頭,牢牢地佔據了中國經濟重心的寶座,但是歷史的畫筆也不會永遠都停留在文案的那一個角落,中國古代經濟重心南移歷經數次浪潮:

第一次出現波動是三國時期,雖然南方東吳地區的農業得到良好發展,但曹魏所在的黃河流域地區經濟水準仍在南方之上。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波動出現在西晉末年至五代十國年間,這一次的經濟重心南移過程,使得南方和北方的經濟水平從勢均力敵轉變到南方開始勝過北方。隋唐統一之前,南方的經濟只是發展較快,而“安史之亂”以後,南方的經濟從真正意義上開始超過北方。在此期間,有一首耳熟能詳的古詩筆者十分喜歡:江南春(杜牧)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南朝四百八十寺,少樓臺煙雨中。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第三次是在兩宋時期,自此以後,南方牢牢把握著中國經濟重心的位置。北宋時期,南方經濟繼續持續發展並且完成了重心南移的歷史進程;南宋時期,南方經濟已經全面領先於北方,此後的元明清三代,經濟重心始終在南方。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北方在經濟上雖然開始落敗於南方,但是筆者認為北方對教育的重視程度卻始終在南方之上,從這幾點可以看出:

一、名氣高中多數在北方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以河南,河北,山東為代表的北方省份,高考難度整體上大於南方,催生了許多聞名全國的高中,比如說河北省的衡水中學,河南省的鄲城一高,光山二高,湖北省的黃岡中學,安徽省的毛坦廠中學,北京大學附屬中學,江蘇省啟東中學,湖北省襄樊四中等等,這些清華北大錄取人數多,重點大學錄取率高的高中能夠紮根在這些地方,說明了地區學子整體的學習成績比較好,也就間接反映了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而南方地區除了福建廈門雙十中學,廣東深圳中學,廣雅中學,汕頭金山中學之外,其他全國知名高中寥寥無幾!

二、北方人不及南方人善於經商

在中國北方,如果學習成績不佳,家長們首先會想到讓孩子們去南方打工;而對於南方人來說,他們的後退餘地比較大,如果學習成績不好,南方人並沒有覺得有多大所謂,他們甚至會認為經商所掙的錢比大學生畢業後去企業工作來的更多。筆者在這裡給大家列出中國十大富豪的誕生地,不難看出,整體上南方人在經商創業方面確實相較於北方人更加技高一籌!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三、北方人思想相對比較保守

由於歷代王朝的都城大多都在北方,北方自古以來就有這個比較濃厚的“官本位”思想,筆者的本科和碩士教育經歷都在北方地區,包括室友在內的很多同學都希望能夠進入穩定的事業單位工作,甚至在婚戀方面,北方的父母也更青睞“公務員女婿”!在很多北方人眼裡,“公務員”要勝過一切工作。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但是多數南方人並不這樣認為,他們更加銳意進取,或者說從骨子裡看不上那一點工資。當然,在筆者眼裡,只要是創造價值,服務社會,都是值得稱讚的,不應該以財富的高低來衡量孰輕孰重!

四、北方的名校眾多,百姓耳濡目染地受到影響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筆者做了一下簡單統計,全國38所985高校中,地理位置偏北的高達27所,分別是清華、北大、中國人大、北航、北理工、中國農大、北師大、中央民族大學、天津大學、南開大學、哈工大、吉林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復旦大學、上海交大、同濟大學、華東師大、南京大學、東南大學、西安交大、西北工大、西北農林、山東大學、中國海洋大學、中科大、蘭州大學,大約佔據985高校總數的71%,而南方則有浙江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大、國防科大、湖南大學、華南理工、中山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重慶大學以及廈門大學這11所985工程大學,大約佔據985高校總數的29%,可以很明顯看出,北方的名牌大學數量多於南方,由於真實生活環境更加接近名牌大學,不僅父母們希望孩子將來能考取知名學府,孩子們也潛移默化地受到“大學思維”的影響,從小便立志考上好大學,從而激發了腦海裡的“教育為上”概念,所以北方人自然比南方人更重視教育。

五、南北方氣候的差異是重要原因所在

秦嶺—淮河線是我國南北方的分界線,北方是以溫帶季風氣候為主的,冬季寒冷乾燥;南方是以亞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的,冬季溫和溼潤。可以看出氣候的主要差別在冬季,南方雨量充沛,土地肥沃,不僅具有發展農業的優越條件,而且有利於發展民營經濟。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南國春意濃,北國正冰封”,南北方氣候的明顯差別導致了冬季生產力的差異化,筆者在南北方均待過多年,明顯感受到北方人民和南方人民在冬季的活動差異性,相較於北方人,南方人早晨便開始生產活動,街市上一派熱鬧景象;而北方由於天氣過於寒冷,特別是東北地區,人們在冬季開展的的生產活動往往比較少,比如說建築行業,每逢隆冬臘月到來,北方的工地遍開始停工,而南方則不受此影響,這樣一來,經濟上的各行各業,北方都不佔據優勢。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長此以往,北方人的思維活動便不及南方人活躍,也就更容易專注於教育文化和傳統行業,進而希望子女後代能夠高中舉第,不然怎麼有“學而優則仕”的說法呢?

綜評:

中華文明起源於北方,歷代文豪大家也以北方居多,北方人骨髓裡便有“尊師重教”的傳統,筆者認為時至今日,這都是十分重要的!教育對於國家整體風貌起到的作用極為重要,包括全民素質的提高,社會主義文明強國的建設,甚至是我國世界舞臺中的外在形象都跟國民受教育程度有著密切的聯繫,所以在這一點,筆者認為南方人還是要多像北方人學習滴!

南北方的這些差異,是“重視教育”程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結束語:

小夥伴們,關於南北方的教育問題,你們有什麼想說的呢?歡迎大家一起留言討論!喜歡筆者的話,請專注筆者,點贊本文哦,謝謝!

注:本文表格為筆者獨立製作,所有觀點為筆者獨立看法,如需轉載,請註明來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