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1 闖關東:鮮兒拼命都得不到的幸福,為什麼那文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文|晨夕

2008年,一部《闖關東》贏得無數觀眾的好評,而劇中的朱家堪稱滿門英豪。

和朱家滿門相比,有這樣一位女子,似乎沒有大作為,她雖貴為格格,卻因生不逢時,而流落民間。

讓人意外的是,雖是落魄的格格,但她卻活出了圓滿的一生,

她就是朱家的大兒媳婦-----那文

而那文之所以能獲得幸福,只因她做到了這三點

闖關東:鮮兒拼命都得不到的幸福,為什麼那文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一:樂觀

那文雖然生不逢時,但她卻從未抱怨生活,也從未對生活喪失信心,她活得很清醒。

雖然和傳武的婚姻,看似有些門不當戶不對,傳文出身平民,又沒有上過學堂,是實實在在的莊稼漢。

若是其他人,哪怕自己落魄了,也無法放下身段,卻和這樣的人生活在一起,那些滿清後裔,有太多人不能認清現狀,雖然失去了往日的尊貴,卻還生活在自己營造的假象世界裡。

但那文不同,她不高看自己,也不低看傳文,更懂得去發掘傳文身上優點:“他雖然不識字,但為人忠厚老實,一看就值得託付終身。

闖關東:鮮兒拼命都得不到的幸福,為什麼那文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朱家這一路走來,經歷了不少大風大浪,但不管遭遇何種打擊,那文都不悲天憫人,總是樂呵呵地生活著,她的心態也感染著一家人。

當元寶鎮的房子被燒,全家要搬去齊齊哈爾時,大家都很傷感,唯有她樂呵呵地說:“好啊,好啊,那地兒可繁華了。”

當全家人和燒燬的房子合影留念時,別人都哭喪著臉,唯有那文開心地擺出一個漂亮的姿勢。

闖關東:鮮兒拼命都得不到的幸福,為什麼那文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其實,在整個大家族裡,那文的人生最波折,落差感也極大,若是別人,大概無法承受這樣的打擊。

但那文不同,她懂得“苦中作樂”,不管境遇如何,她都樂觀地活著,她總能放下心來享受眼前的一切,最後比誰都幸福。

二:心胸寬廣

那文之所以能終得圓滿,還因她心胸寬廣,不管對誰,對什麼事兒,她從不斤斤計較。

身為朱家兒媳,她很懂得拿捏分寸,和婆婆相處起來,更顯大氣。

在朱家的三個媳婦裡,那文和婆婆最遠,二兒媳秀兒因為傳武的原因,婆婆一直把她當親閨女,三兒媳玉書,是婆婆看著長大的,關係自然親近,唯有那文,在嫁到朱家前,和婆婆沒有絲毫的關係。

闖關東:鮮兒拼命都得不到的幸福,為什麼那文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雖然她是格格出身,口才好又精通琴棋書畫,但婆婆更喜歡能“幹活”的兒媳婦,可偏偏那文在這方面很薄弱。

偶爾婆婆會發幾句牢騷,要是為人小氣,很容易和婆婆鬧出不愉快,但那文從不計較。

婆婆落她時,她裝聾作啞,巧於周旋,從不往心裡去,依然一口一個“娘”的叫著,反而弄得婆婆不好意思了。

雖然活幹的不好,但絕不偷懶,總是搶著幹,這也讓大家挑不出什麼毛病。

闖關東:鮮兒拼命都得不到的幸福,為什麼那文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而且,她對鮮兒也極熱心,當撞見鮮兒和傳文說悄悄話時,沒有爭風吃醋,而是選擇給他倆足夠的空間,不去打擾。

其實,她心裡是緊張的,但不管心裡多難受,她都表現得很大度,這讓傳文很感動,也對她更加死心塌地。

所以,儘管那文是最後一個和朱家建立關係的,但她日子過得如魚得水,而這一切,都源於她心胸寬廣。

三:善於發現別人身上的優點

那文是自幼讀四書五經長大的,她學問深奧,是個非常有智慧的女人。

其實,起初她和傳文在一起,心裡也很忐忑,畢竟出身不同,經歷也不同,萬一真過不到一起,該怎麼辦?

但聰明的那文,卻懂得辯證看待事物,她儘可能地從傳文身上尋找有點,他為人老實,善良,有責任心,這些比學問更可貴。

闖關東:鮮兒拼命都得不到的幸福,為什麼那文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婚後,那文也很尊重傳文,不管遇到什麼事兒,都先徵求傳文的意見,她相信丈夫又處理事情的能力。

而她也不忘讓傳文發現自己的長處,夫妻最要緊的就是彼此欣賞,這樣才會走得長遠。

對婆婆也如此,雖然婆婆偶爾說話帶刺,但那文知道,婆婆是一個大善人,她持家有道,所以,她一口一個“娘”的叫著,將最難搞的婆媳關係也搞定了。

所以,若想要生活如魚得水,就要善於發現身邊人的優點,這樣才會和對方和平共處。

重溫《闖關東》才發現,和鮮兒相比,那文真的很幸福,鮮兒總是很“硬”,她過於倔強,但那文恰恰相反,她活得很柔和,很清醒。

而且,那文的幸福,都是她自己爭取來的。

當年逃難,她不庫不鬧,婆婆方發難時,她不起不鬧,丈夫和自己文化不同,她不小瞧他人,妯娌之間相處,她也處處禮讓。

闖關東:鮮兒拼命都得不到的幸福,為什麼那文毫不費力就得到了?

那文的可貴之處就是,無論身處何種境遇,她從不過度悲觀,而是動用自己的智慧,努力跨越那些障礙,讓生活越來越好。

人這一生,沒有絕對的順風順水,重要的是要學會樂觀面對,在生活瑣事面前,要學會放下和不計較,在大是大非面前,頭腦清醒,堅定立場,如此,才能安穩順遂地走過餘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