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2 我國裝載機行業核心零部件經過八九十年代的發展就實現了國產化

機械財經將我國裝載機行業發展分為四個階段

1978之前,早期的萌芽階段

1978-1985 ,四小龍引領的起步階段

1985-2000, 技術引進帶來的百家爭鳴發展階段

2000-今,追趕與超越階段

上一期我們已經1985-2000, 技術引進帶來的百家爭鳴發展階段中的整機層面的發展,今天我們聊一聊核心零部件的發展


我國裝載機行業核心零部件經過八九十年代的發展就實現了國產化

前序

我們曾在80年代那場改變中國工程機械歷史的事件中講過,在那次一條龍的技術引進過程中,上海柴油機廠引進發動機技術;成都工程機械廠引進變矩器(液壓件)技術;四川齒輪廠引進動力換擋變速箱技術;這些技術引進形成了我國最初的重點零部件企業。

進入90年代左右,隨著整機行業的發展,裝載機行業重要零部件公司也逐漸多了起來。我們今天就介紹下幾個主要零部件和幾家重要企業

柴油發動機

在80年代之前能給工程機械配套柴油機的廠家屈指可數,而且受制於工程機械的體量,我國的柴油發動機廠家也主要是服務於車企,重卡和客車,基本沒有企業去專門搞工程機械。

當時上柴的工程機械領域主要是配套壓路機,和徐工合作非常好,後來引進了卡特彼勒3306後才開始在裝載機,推土機領域配套。可以說上柴在工程機領域的資歷還是非常老的。

還有就是濰坊的華豐發動機,雖然現在知名度下降,但是柴油機行業裡的老字輩,在80年代為我國工程機械做出巨大貢獻,我們會在我國柴油發動機發展史中介紹下。

這之後玉柴,錫柴,濰柴逐漸發展起來,一拖,雲內,揚柴也拓展了其業務,在工程機械領域開始配套。

玉柴在1984年前還是個非常小的內燃機企業,排名在我國柴油機行業173為位,從1985年開始玉柴開始發力,也逐漸開始向工程機械進軍,發展了十幾年,到九十年代時就成了柴油機行業龍頭,而工程機械領域也給玉柴做出了一定貢獻。

我們曾在我國重卡發展史中介紹國1983年的重汽聯營公司引進了斯太爾全套技術,當時聯營企業之一的濰柴引進了斯太爾發動機技術,斯太爾發動機最初應用在重卡和客車上,後來濰柴才將其配套在工程機上,最初和山工,臨工合作緊密。

錫柴,一拖,雲內,揚柴都是小排量發動機,服務於農機,車輛等領域,八九十年代開始也逐漸服務於工程機械。

八九十年代的我國柴油機行業開始重視工程機械領域,出現了很多不錯的企業,也結束了工程機械用發動機受國外品牌的制約,產量和技術上也逐漸趕上國際品牌。

變速齒輪箱

80年代的時候四川齒輪廠引進動力卡特彼勒換擋變速箱技術,但也沒有推廣開,非常可惜,否則也許我國裝載機變速箱技術也許能加快很多年。雖然川齒由於國企改革而解散,但是卻帶動了四川齒輪箱行業,現在仍有很多發展不錯的齒輪箱廠。如四川名齒。

成立於1960年的杭齒前進,最初只有船用齒輪箱,在1988年從德國ZF公司引進WG180/181系列工程機械液力變速箱製造技術,開始了它的工程機械之旅。可以說工程機械領域,杭齒是國內的龍頭了。

同時各整機廠也在九十年代左右開始了自主研發,技術引進或合資生產本廠專供齒輪箱,如山工的自己生產定軸式齒輪箱,山推的山推傳動分公司,柳工自己的齒輪箱廠以及與採埃孚合資柳州採埃孚,成工,廈工,龍工,徐工也都能生產自己齒輪箱,但技術上仍處於定軸式或簡單行星式齒輪箱,也多為機械式換擋,與卡特彼勒,小松,採埃孚仍有巨大差距

我們在介紹重卡技術引進是曾提過的陝西汽車齒輪廠(現在的法士特)、綦江齒輪廠等引進斯太爾技術,加上大齒,哈齒等汽車齒輪箱廠的發展,為我國工程機械齒輪箱行業培養了很多人才,這些廠家也多少為工程機械齒輪箱做出了貢獻。

變矩器

成工80年代的一條龍引進時引進了卡特彼勒變矩器技術,配合川齒的齒輪箱,但該種配套在其它主要主機廠沒有推廣開。

1970年柳工與天工所合作開發成功的ZL50(當時叫Z450)輪式裝載機傳動系統。其變速器由雙渦輪液力變矩器加簡單行星式動力換擋變速箱組成,雖然現在雙渦輪技術看似比較落後,但是卻伴隨著中國大多數的裝載機走過了80,90年代,直到今天我國大多數廠家的中端裝載機仍使用雙渦輪液力變矩器技術。

我們曾在推土機發展史介紹過80年代初,專為推土機技術引進而東推土引進了小松推土機技術,除此之外還引進了與之配套的YJ409和YJ409A液力變矩器後來發展成山推傳動分公司,山推的模式要好於成工,山推變矩器在其它整機廠也有應用。

除了整機層面自主研發生產變矩器外,這個時期也出現了許多零部件廠家,

如陝西航天動力,以叉車變矩器起家,逐漸拓展到工程機械全系列。比如山東北聯機械等等

橋技術發展到現在,在中端裝載機上基本都是整機廠自己設計和組裝了。對於高端裝載機的溼式橋我國也有一定發展基礎。我們先簡單介紹幾家橋公司,這些公司在80年代那會都幫助工程機械整機廠實現了國產化。

原徐州齒輪廠創建於1965年,是原機械部定點生產工程機械齒輪箱、驅動橋和齒輪件的專業基礎件廠,是徐工集團的全資子公司。公司於1983年與徐州工程機械橋箱廠(現徐州美馳車橋有限公司)聯合引進法國SOMA工程機械驅動橋設計、生產製造技術,2004年2月份改製為全民營有限責任公司—徐州良羽公司,

徐州美馳車橋有限公司,在裝載機行業家喻戶曉,1996年開始獨立運營,主要生產裝載機驅動橋,還生產起重機、平地機、壓路機、叉車及特殊工程車輛驅動橋。既有普通橋、索瑪橋,也有高技術水平溼式橋等。已成為我國工程機械行業最大的驅動橋配套企業

山東雲宇機械集團(原肥城車橋廠)始建於1969年,1980年開始生產工程機械驅動橋,肥城橋在工程機械中名聲較好。那個年代配套了山推變矩器,肥城橋的裝載機就是質量的保證。

八九十年代還主要是乾式橋,很多廠家也能夠自己組裝橋,更高水平的溼式橋在2000後也逐漸多起來,我們在介紹追趕與超越階段時候會提到,歡迎關注,不要錯過精彩

液壓

雖然我國在80年代也引進了很多液壓技術,但對於核心的泵,馬達,閥仍沒有太多發展。液壓缸倒是發展的不錯,德州宇力,江蘇恆立做的都很好,也持續為工程機械巨頭供貨。

可能是液壓在裝載機上的應用比較低端或技術含量相對低些,裝載機上的液壓零部件國產化還是非常高的。不過隨著後來靜液壓技術的應用,我們又遇到了瓶頸。

關於液壓的發展不展開了,可以後臺回覆我們曾介紹過我國液壓行業的發展歷程。

小結

總的來說,有了八九十年代的發展基礎,裝載機領域的核心零部件發展的還是不錯的,能夠滿足當時我國整機和市場要求,對國外品牌依懶性比較低,能夠實現全產業鏈的配套。我國裝載機領域能發展的這麼壯大,與核心零部件廠家的貢獻是分不開的。

後記

進入到2000後隨著我國經濟的迅速發展,工程機械也迎來井噴式發展,尤其裝載機行業,主流廠家年產量總和都能達到20萬臺,這在海外市場是難以想象的,巨大的市場吸引了更多外資企業的,它們的到來也帶來了更先進的技術應用,如電控發動機,三元件單渦輪變矩器,電控行星變速箱,溼式橋,靜液壓技術等,這些新理念對國內整機廠及零部件廠家都是巨大的挑戰。但是有競爭就有進步,我國裝載機行業就是在這種競爭機制下迎來的2000至今的追趕與超越階段的發展。

你的關注是我前進的動力,關注下不要錯過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