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人類對“場”的認識是世界觀重大轉變,是認識宇宙真相唯一途徑。

哲學是研究宏觀的科學。什麼是宏觀?就是關於宇宙自然,人類社會,人的思維的一般規律的科學。這門科學,不能用量來表達出來,也就是不能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所以叫哲學。但它確實是一門科學。科學,主要指自然科學,是研究具體事物的微觀規律的科學。科學可以用量來表達出來,也就是用數學公式。能夠用數學公式表達出來的,才是科學。用這個標準來衡量什麼是哲學,什麼是科學。二者之間是什麼關係,凡是不符合這些標準的,都不是哲學,也不是科學。

哲學是在觀察考察大量事物,包括所有自然科學成果和人文科學成果後,歸納抽象出來的一門宏觀科學。因此它是經驗科學。但是實驗科學每一個進步,都在證實這種宏觀科學的客觀真理性。所以當我們確定了這種宏觀規律的科學後,就可以用這種規律,去觀察和推測實驗科學的方向性,推測未來,預判結果,避免走彎路,減少盲目性,用理性指導,就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為所有的事,都是宇宙的大規律下發生的小規律。

有沒有關於宇宙自然,人類社會,人的思維一般規律科學,當然有。比如,任何事物都有陰陽兩個方面,互相對立,互相轉化。辯證唯物主義叫做矛盾的對立統一。任何事物的發展都是矛盾對立統一自身發展的結果。任何事物都按照發生,發展,高潮,衰落,滅亡出現新事物。任何事物都是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過程。事物的每一個階段發展都是量積累質飛躍的過程。事物的發展都要經過否定之否定的過程。

這些規律是人類1萬年以來,在自然環境的生活中,總結出來的人類的最寶貴的精華。是無法撼動的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真理。不能體現這種規律的學說,都稱不上哲學。稱得上這種哲學的,只有中國哲學和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哲學,算得上一種小智慧。所有唯心主義的所謂哲學,都是偽科學,說謊學,從柏拉圖開始的理念論,到康德維護的神論,是人類最大的欺騙。這種欺騙西方自己已經逐漸認真到,西方90%的科學已經不再相信神論。英國相信基督教的人,只有30%了。

既然所有的事物都是對立統一規律,而所有的事物都是緊密聯繫的,那宇宙就應該有一個總規律, 在這個對立統一總規律下,才產生出後來所有的對立統一小規律。這個總規律是什麼?也就是創造這個宇宙的真神是什麼?就是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的對立統一。

根據科學原理,原始宇宙只有吸引力和離心力, 沒有時間,沒有空間。由於左右手的關係,在離心力轉化為吸引力的時候,比吸引力轉化離心力要快,這樣,在一百萬單位中,多出了六個吸引力。正是這個"6”,創造了宇宙所有的物質世界。

最初這個"6″的集聚,就是楊振寧所說的"自旋團”,是沒有質量的。質量是規範場的核心內容。 沒有質量就沒有今天的星雲,星系,恆星,也就沒有整個宇宙物質世界。楊李論述了費米子和玻色子之間的關係。但是,質量哪裡來的?按照這個理論,標準模型中的矢量玻色子是沒有質量的。然而,根據當時的一些實驗結果進行推算,矢量玻色子卻是有質量的。

在理論和實驗產生矛盾的情況下,如果實驗結果沒有誤差的話,那麼肯定是理論存在一定的問題,也就是還不夠完善。希格斯玻色子解決了這個問題。有一種玻色子賦予其它粒子以慣性,從而讓物質具有了質量。希格斯玻色子的自相互作用,產生了希格斯玻色子場,這種場給希格斯粒子受精, 從而粒子開闢了有質量之行。此後,量子按照費米子和玻色子兩個系列,不斷演化,從低級到高級,形成五種宇宙形態,也就是五個場態。中微子及中微子場,夸克及夸克場,中子質子及中子場,原子及原子場,分子及分子埸。希格斯玻色子,弱作用力,強作用力,電磁作用力,在其中起了重要的凝聚力作用,宇宙演化出的五種運行形態,也就是目前五種場是同時存在的,同時推動宇宙的運行。這五種宇宙運行形態是通過五次大爆炸完成的。“場"的作用就是給物質"授精"的作用,不斷充實質量的作用。從法拉第開始逐漸形成"場"的概念,對物質場的描述已經十分完備了。電場,磁場,重力場,引力場,量子場,,,愛因斯坦的相對論實際上就是"場″論。

這不是本文要表達的重點,這是引子。本人要表達的,就是還有另外兩種場,人類從來沒有描述過。被我們忽視了。那就是"記憶力場”和“反物質場"。

在原始宇宙時,根據目前科學原理得出,吸引力和離心力有四大特性。無線的速度,無限的記憶,無限的糾纏,和互相轉換。這四大理論是宇宙最根本的運行規律,是一切事物的源頭和根據,是分析一切事物規律的最偉大的理論。

宇宙的根本運行規律,是矛盾的對立統一,陰陽相生相剋。吸引力那個“6"的自旋團產生後,當然不能獨立運行,於是產生了分工。吸引力轉化為費米子,離心力轉化玻色子,形成場。玻色子不斷給費米子注入質量,形成相生關係,物質體量才不斷做強做大。五種天地運行形態,皆為吸引力和離心力的變種。但是,光有陰陽相生關係還不行。還必須有相剋關係,那就是在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階段,出現反物質。物質和反物質相生相滅,互相轉化,我們對反物質的認識,如何參與宇宙運行的,宇宙反物質場的神秘力量,其規律及作用,目前自然科學尚處於皮毛階段。

吸引力和離心力的記憶力,是無限的,從中微子凝聚成夸克,凝聚成中子質子,凝聚成原子,凝聚成分子,凝聚成星雲星系恆星,以及物質反物質的互相轉化,包括吸引力離心力的互相轉化,所有微小的變化,皆保留在記憶中,這就是他們相互之間的聯繫。

這種記憶力不僅表現在單純"記住"上,謹謹"記住"是不夠的。還表現糾纏上。他們之間的聯繫全都是糾纏現象。量子糾纏不僅僅是量子之間的糾纏,而是量子同已發生的所有事物的糾纏。包括星雲,星糸,恆星之間的糾纏。例如地球與太陽關係,就是一種量子糾纏現象。

這種記憶和糾纏現象,用一種"場"表現出來,當糾纏現象達到一定量時,這種記憶就會"想"出辦法,於是就有了量變到質變,出現規律,產生五種天體運行狀態。無限的記憶,使事物運動聯繫在一起。無限的糾纏,使事物運動產生規律。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表現出來的記憶力和糾纏力是一種"場",瀰漫於整個宇宙中。所有物質都有記憶力。中微子,夸克,中子質子,原子,分子,星雲,星系,恆星,全部都有記憶力。到了地球生物階段,這種記憶力的基因,必然要遺傳給生物,從而生物有了意識。

原始吸引力和離心力的強大記憶力和糾纏力形成的“場",不是隨著五種天體運行的"場"出現而消失,而是始終如一地貫穿於宇宙運行的全部過程中,協助宇宙天體運行的五種規律,形成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場",也就是"量子場"。例如地球出現生物,就出現了不同的“生物量子場",出現動植物分工陰陽相生關係。生物圈平衡,生物鏈現象,就是"生物場"現象。地球的生物進化,經過五次大滅絕,就是這種生物量子場,演化,進化實現平衡的現象。

每個地區的小物侯現象,實際上就是"生物量子場”的現象。吸引力和離心力,憑藉強大的記憶力和相互糾纏力,按照熵增原理,自動“想”出辦法,實現生物鏈,小物侯平衡的生態圈。如果生物圈遭到破壞,它就會自動修復。例如歐洲第一次大戰後,男子大量死亡,男女失衡,戰後女子生男孩猛增。人類處於生物圈頂端,已沒有天敵,戰爭,瘟疫,自然災害等,消滅人口,都是生物鏈平衡的表現。當代社會人類不願意生後代,或者不懷孕,這可能就是大自然實現生物圈的平衡的手段。生物圈的記憶力和糾纏力,按照熵增原理想出辦法實現平衡,這些並不是人格化意識,是一種大自然規律。

這種記憶力和糾纏力,表現在植物上,它有記憶力,同周圍環境形成一種"場",互相聯繫,互相糾纏,按照熵增原理,達到"場″的平衡。

下面講幾個植物和動物記憶力的故事。有位科學家做了一個實驗:將含羞草反覆地摔。摔了幾十次後,含羞草對這種“虐待”習以為常了,再摔葉子也不會收縮。 這種狀況保留很長時間才恢復含羞功能。

不久前,科學家們在一種名叫三葉鬼針草的植物身上,進行了一項實驗。結果證明,有些植物不僅具有接收信息的能力,而且還有一定的記憶能力。 這項實驗是法國克累蒙大學的科學家設計的。他們選擇了幾株剛剛發芽的三葉鬼針草,整個幼小的植株,總共只有兩片形狀很相似的子葉。一開始,科學家們用4根細細的長針,對右邊一片子葉進行穿刺,使植物的對稱性受到破壞。過了5分鐘後,他們用鋒利的手術刀,把兩片子葉全部切除,然後再把失去子葉的植株放到良好的環境條件中,讓它們繼續生長。 大約5天之後,意想不到的情況發生了,那些曾經受到針刺的植株,左邊(沒受過針刺的一邊)萌發的芽生長很旺盛,而右邊(受過針刺的一邊)的芽生長明顯緩慢。這個結果表明,植物依然“記得”以前那次破壞對稱性的針刺,沒“忘記”針刺給它帶來的痛苦。 以後,科學家經過一次又一次實驗,發現了更多的證據,他們甚至已經知道,植物的記憶力大約能保持13天。

科學家白克斯特曾經設計了一個實驗,他讓他的六個學生蒙上眼睛抽籤,中籤者要在不為人知的情況下,把實驗室裡兩棵植物中的其中一棵拔出來,放在地上踐踏、弄毀。之後,白克斯特再把倖免於難的那一棵植物接上測謊器。實驗的結果是:植物只對其中一人有反應,兇手一目瞭然。接著,白克斯特透過一系列的實驗證明,植物和悉心照顧它的人之間存在心靈相通的關係,而且不受距離的影響。

動物的記憶今不談。看看動物細胞的記憶。動物的所有細胞,當然包括人體的細胞,都有記憶功能。美國亞里桑那州大學著名心理學教授蓋裡·希瓦茲歷經20多年研究調查,得出驚人結論,至少十分之一的器官移植患者都性格大變,“繼承”了器官捐贈者的性格。

美國前芭蕾舞蹈家克萊爾·西爾維亞1988年接受了心臟和肺臟移植手術。術後,西爾維亞的性格和愛好發生“劇變”:性格平和的她變得富有攻擊性,並且愛上以前最討厭的肯德基炸雞塊。類似的事情還發生在了一名7歲的美國小女孩的身上.她移植了另一名被謀殺的10歲女孩的心臟,儘管她根本不知道心臟的來源,但此後卻經常夢見自己被謀殺.美國警方靠她提供的“兇手線索”,竟然一舉逮住了那名殘忍謀殺10歲女孩的兇手。

人體本身或身體上所有細胞均有儲存記憶或個性特質的能力。也就是說每一個細胞都是有記憶力的。而細胞與細胞之間都是糾纏的。人體本身就是一個"場",這個“場"體現熵增原理。這個"場”同外界又形成糾纏關係,又構成一個"場",他們之間又有記憶糾纏關係。環境,風水之類,都是構成"場"的因素,都是有記憶,有糾纏的。因此是有影響的。

以人體免疫糸統為例。當病毒侵入人體後,免疫系統會發現並殲滅他們。打敗病毒後,免疫系統會記錄它的特徵,張貼通緝它,如再敢來犯,“立刻秒殺。正是基於免疫系統記憶能力,科學家使用疫苗來對付病毒,就是科學家把病毒底牌摸得一清二楚,提前透漏給免疫系統。

T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細胞,T細胞又根據需要分成若干亞種,輔助性T細胞具有協助體液免疫和細胞免疫功能,抑制性T細胞具有抑制細胞免疫及體液免疫功能,效應T細胞具有釋放淋巴因子功能,細胞毒T細胞具有殺傷靶細胞功能。遲發性變態反應T細胞有參與N型變態反應作用,放大T細胞可作用於Th和Ts,有擴大免疫效果的作用,處女或天然T細胞,他們和抗原接觸後,分化成效應T細胞和記憶T細胞。記憶T細胞有記憶特異抗原刺激作用。T細胞在體內存活的時間可數月至數年,其記憶細胞有存活的時間更長。

人體的其他功能同樣如此複雜,而體現在植物和動物身上的記憶力和糾纏力,並非大腦功能,也不是神的意志,這完全是宇宙吸引力和離心力不斷進化的結果。是沒有人格化意識的自然規律。研究宇宙無限的記憶力和無限的糾纏力,及其形成的"場",應當成為今後科學發展的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