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4 與小夥伴們玩遊戲孩子總演“壞人”,家長覺得不公平,怎麼辦?


【個案】

一天,7歲的昊昊與幾個小夥伴一起做遊戲,昊昊媽媽也站在旁邊看。昊昊開始演情報員,被“敵人”抓住了,受到“嚴刑拷打”,要他把情報交出來,昊昊最後挺不住了,投降了。昊昊一方的“司令”大發雷霆,說要軍法處置他。按先前的約定,情報員如果被敵人抓到,就把情報吞下去,寧死不屈。昊昊一投降,大家都罵他沒骨氣。媽媽看著昊昊可憐巴巴的樣子,有些心疼。

過了一會兒,他們又玩起捉海盜的遊戲,昊昊扮演海盜,為了躲避對方的追殺,拼命地逃跑,結果還是被抓了。昊昊跑得大汗淋漓,而司令卻悠閒地坐在原地。

過了一天,昊昊又和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這次昊昊分到的角色是小偷,昊昊演小偷,奉命去偷機密文件,結果又被逮住了,遭到眾人的圍攻,還被綁,小夥伴們說要送他到法庭去審訊。

昊昊媽媽這時出現了,她憤憤不平地對小夥伴說道:“你們也太欺負人了,總是叫昊昊去演壞人,演完俘虜演海盜,演完海盜又演小偷。你們憑啥不演壞人?昊昊為啥就不能當司令?你們能不能每人演一次壞人,每人當一次司令?”小夥伴們都愣住了,不知該說啥。

第二天,昊昊又要與小夥伴們做扮演遊戲,小夥伴們想起他媽媽昨天的指責就讓他演大將軍。可是,昊昊說自己不會演大將軍,想演一個小丑,夥伴們不答應。昊昊只好演大將軍,可是他演的大將軍賊頭賊腦的,滑稽可笑,小夥伴們都嘲笑他,批評他演技太差一點不像將軍。回到家裡,昊昊悶悶不樂。

【分析】

昊昊媽媽認為孩子總演壞人,壞人是沒人願演的角色,昊昊總演其他小夥伴不想演的角色,而有的小夥伴總是演司令等正面人物,這樣對昊昊來說,很不公平。

另外,媽媽還認為,壞人很難演,往往出力不討好,還會遭到小夥伴的“拷打”“審訊”“訓斥”等不公正的待遇,“壞人”往往讓人瞧不起。她認定昊昊遭到其他小夥伴的欺負,所以要替昊昊打抱不平。媽媽直接當面指責小夥伴們分配角色的方法不公平,還提出自己的分配方案。

第二天,小夥伴們顧忌她的批評就主動讓昊昊演正面人物,可是昊昊演得並不像,遭到小夥伴們的嘲笑,心情鬱悶。媽媽的直接干預雖然為他爭取了演大將軍的機會,但是這個角色並不適合他,他也駕馭不了,給他帶來的不是榮耀,而是別人的嘲笑和自己的挫敗感。以前昊昊總是演壞人,這次卻演大將軍,這次角色分配是按照他媽媽的意願來分的,在成人看來也確實比以前公正一些,但是這個“公正”並不是他想要的,而是被迫接受的,扮演的角色也不是他所擅長的。所以,這次扮演遊戲沒有給他帶來快樂,相反給他帶來痛苦。

與小夥伴們玩遊戲孩子總演“壞人”,家長覺得不公平,怎麼辦?

【支招】

小夥伴們一起玩遊戲,自己孩子總演壞人,而其他孩子總演正面人物,家長覺得不公平,怎麼辦?

首先,要搞清遊戲是孩子之間的事,大人儘量不要干預。

孩子是遊戲的主人,大人可以在旁邊觀看,但不可干涉。孩子的世界不是成人世界,不能以功利心來看待孩子間遊戲角色的分配。家長可以在遊戲後與孩子談心,瞭解一下孩子是否樂意扮演自己的角色,是自己願意演,還是自己不想得罪其他夥伴只好被迫扮演的。如果是前者,家長就無須再說什麼,因為是孩子心甘情願去演的,他心裡並沒有覺得不公正,也不會覺得遭別人欺負了,也許那是他最感興趣的角色。如果是後者,家長可以引導孩子以正確的方式向小朋友們提出自己的內心訴求,但是這件事家長只能參謀,不可越俎代庖,讓孩子自己去與小夥伴們商量。

與小夥伴們玩遊戲孩子總演“壞人”,家長覺得不公平,怎麼辦?

再次,不以是否“公平”來衡量遊戲,而以是否“快樂”作為遊戲的尺度。

有的家長認為孩子專演負面角色,不公平,可這不是成人世界,這不是成人間分配福利待遇,這只是兒童的遊戲。“公平”是大人的標準,而孩子的尺度是“快樂”,只要孩子自己感受到真正的快樂,孩子游戲的目的就達到了。家長要更新觀念,你認為不公平,而孩子自己覺得快樂有趣,這對孩子來說就夠了 ,他需要的是快樂有趣,而不是公平。

其次,要弄清孩子會演什麼。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不同的個性適合不同的角色。

比如,一個優柔寡斷,內心脆弱,缺乏指揮才能的孩子是很難演好司令的。如果自己的孩子個性適合演反面人物,而且表演惟妙惟肖,那麼他能小夥伴們帶來快樂,自己也從中獲得樂趣。個性差異是分配角色的一個因素。比如,朱時茂適合演正面人物,而陳佩斯適合演小丑,沒有人說陳佩斯吃虧了。

一雙鞋是否合腳,別人只是根據表象作出的判斷,實際上只有穿的人最清楚,最有發言權。

最後,要以平和的心態看待“不公平”。

如果連孩子幼年在一起玩遊戲分配角色都斤斤計較,那麼孩子長大後就會變成一個心胸狹隘利益至上的自私自利的人,他的朋友就會很少,家庭生活也不幸福。成人社會複雜多變,一些不公平不公正的現象確實存在,如果孩子從小都不能接受一點不公平,恐怕走上社會就會受傷,心理失衡,怨天尤人。相反,換個角度來看,孩子即使受點不公平的待遇,可以提高逆商,提高自己的心理素質,擴大心理容量。心大了,再大的事都會變小,困難、挫折、冤枉、不公、屈辱等等,在孩子心目中都是小事一樁,能從容應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