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7 週日思考:風險與不確定性

風險與不確定性這兩個詞,經常掛在我們的嘴邊,如何區分使用,如何應對,我試著來做個辨析。

週日思考:風險與不確定性

01.風險與不確定性

《智選文庫》對風險的定義是:風險,是指在某一特定環境下,在某一特定時間段內,某種損失發生的可能性。

《百度百科》對風險的定義是:風險,就是指某種特定的危險事件(事故或意外事件)發生的可能性與其產生的後果的組合。

薛兆豐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對風險的定義是:所謂風險,是那些我們能夠用數學的方法來計算的或然性。

比如,你投擲一個骰子,有多大的可能性出現1,有多大的可能性出現2,這是我們知道的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MBA智庫百科》對不確定性的定義是:不確定性,就是指事先不能準確知道某個事件或某種決策的結果。或者說,只要事件或決策的可能結果不止一種,就會產生不確定性。

《百度百科》對不確定性的定義是:不確定性,指的是經濟主體對於未來的經濟狀況,尤其是收益與損失的分佈範圍以及狀態不能確知。

薛兆豐在《薛兆豐經濟學講義》中,對不確定性的定義是:所謂不確定性,指的是那些我們都不知道我們不知道的事情。

比如,500年前的人,可能根本就沒有想象過互聯網、人工智能、無人駕駛等等這些事情,所以根本談不上去計算這些事情發生的概率問題。

顯然,風險,是我們知道的我們不知道的某件事的結果;不確定性,是我們不知道的我們不知道的事物或事件是否會發生。

週日思考:風險與不確定性

02、黑天鵝事件與灰犀牛事件

黑天鵝事件,是指非常難以預測,且不尋常的事件,通常會引起市場連鎖負面反應,甚至顛覆。

換句話說就是,黑天鵝事件,是極其罕見的、出乎人們意料的風險。

灰犀牛事件,則是太過於常見,以至於人們習以為常的風險。

不論是黑天鵝事件,還是灰犀牛事件,都屬於“風險”的範疇,只是其發生的概率有多大,人們不知道罷了。

就其二者而言,顯然,黑天鵝事件發生的概率很低,但是一旦發生,其後果和影響卻是巨大的。

而灰犀牛事件,發生的概率較大,人們習以為常,一旦發生,其後果和影響也不是很大。

那天,在飛機上,看到《中國民航報》上的一篇文章,是一位飛行員寫的,是關於在飛行過程中所遇到的“黑天鵝”事件與“灰犀牛”事件的原因分析及應對措施,這說的就是飛行這個確定事件中的一些風險。

對“黑天鵝”事件和“灰犀牛”事件進行朔源。

“黑天鵝”這個概念,是美國著名的思想者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於2007年首先提出的一個概念。

他在其所寫的暢銷書《黑天鵝》中,對黑天鵝事件下的定義是:能滿足以下三個特點的事件,即首先,這個事件具有意外性,是指它在通常的預期之外,也就是說沒有任何能夠確定它發生的可能性的證據;其次,這個事件會產生極端影響;再次,雖然這個事件具有意外性,事前不可預測性,但人的本能促使我們在事後為它的發生編造理由,並且使它變得可解釋和可預測。

“灰犀牛”這個概念,是古根海姆學者獎獲得者米歇爾·渥克於2017年才提出來的。

渥克在她寫的《灰犀牛:如何應對大概率危機》一書中,對“灰犀牛”的定義是這樣的:

“灰犀牛”主要指明顯的、高概率的卻又屢屢被人忽視、最終有可能釀成大危機的事件。

其實,渥克提出的灰犀牛事件,正是對黑天鵝事件的補充,二者相得益彰。

週日思考:風險與不確定性

03.應對風險及不確定性

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中,不確定性是永真的,風險是恆常的,就看我們如何來應對了。

風險無處不在,且不可避免,只有意識能確保安全;不確定性則意味著不能準確預測和控制。

在風險中也存在著不確定性,換句話說,風險的不確定性就個體而言,可具體表現為:風險是否能發生不確定、發生的時間不確定和產生的結果不確定。

對於風險,要有防範意識,而不是因為風險存在而畏足不前。民間有句話是這麼說的:“富貴險中求”。

葛漢•克拉克也說:經理人員應該具有嘗試失敗的勇氣,力求改進;而不應畏懼風險而停滯不前。

對於不確定性,科學作家萬維鋼說,我們普通人面對不確定性時,要“見機行事,隨其自然,沒有機會就不要硬做,機會來了就放手大幹。世界非常複雜,本來就充滿不確定性,而且不可能圍著你轉”。

而對於高手來說,就要“主動擁抱不確定性;主動增加不確定性;堅持做下去”。

所謂主動擁抱不確定性,就是你要主動出擊,毫不懈怠地一個項目一個項目地做下去,沒有新的不可捉摸值就難受,主動增加一些不確定性的事,比如,出乎別人意料的事、給自己增加選項的事。

週日思考:風險與不確定性

出生於五十年代,臨床工作近四十年,已經退休的兒科主任醫師,閒時喜歡讀書、寫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