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國人“借錢”超250萬億,怕是真“沒錢”?

前幾天,一則數據報告披露了目前銀行的存款壓力,儘管中國依舊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但是中國人的“借錢”數量卻也在不斷的增加。根據央行發佈的最新數據,截止到2020年1月末,全社會的融資規模已經達到了256.36萬億元,也就是說,我們的儲蓄率在下降,但是“融資率”卻在不斷的上升。

根據央行發佈的公告,目前全社會的融資規模存量已經超過了250萬億元,這個數據同比上一年增長了10.7%,增量為5.07萬億元,這兩個數據都創下了歷史新高。對於中國人民的“借錢”能力越來越強,我們也不由得反思起來,大家是真的“沒錢”了嗎?

“全民負債”,銀行儲蓄壓力倍增!

自古以來中國人民就有愛存錢的習慣,這個習慣也從古沿用至今。從人民銀行公佈的數據可以看出,中國的儲蓄率在前十年中還是呈現高速增長的。2019年第一季度中,居民的存款餘額達到了77.6654萬億元。同比2018年增速也有13.1%。但是和十年前的增速相比確實下降不少。

國人“借錢”超250萬億,怕是真“沒錢”?

中國的儲蓄率從2000年的35.6%飆升至2008年的51.8%,這8年之間增速高達16.2%,而中國也一直都是全球儲蓄率最高的國家,但是與此同時,國人的融資率也在飛速的增長,甚至融資額已經突破了250萬億大關。與之相反的卻是儲蓄率一路下跌,如今一度跌破50%!

國人“借錢”超250萬億,怕是真“沒錢”?

全民負債的時代是否到來我們不能確定,但是相較10年前來說,我國的社會融資規模足足擴大了4倍!從2010年的65萬億,一直到2020年的256萬億,足以說明一個問題:中國的資金正在以非常迅速的方式流通,而且投資明顯出現了過熱的現象。

對於資金的流向我們也不難發現,股市、樓市成為大量資金的最終流入地。如果不是央行開始收緊融資渠道,未來還會有大量的資金流入“兩市”。實體經濟卻“一蹶不振”。社會的債務逐漸擴大必然不是一件好事,居民普遍負債壓力較大,最終這些壓力會導向年輕人,這幾年廣泛出現的校園貸、套路貸大家都有目共睹。

全社會都在“借錢”的道路上一去不返,最終只能反映一個問題:國人怕是真的沒錢了!全社會新增借錢總量越來越多,那就說明大家的消費和投資慾望在擴大。尤其像車、房這些大宗消費,都是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的。房地產發展正當頭,這些融資項目不難發現大多都來自於房地產。

國人“借錢”超250萬億,怕是真“沒錢”?

對於貨幣政策的調整,那些投資者們都會率先做出反應,一旦貨幣政策即將出現寬鬆,這些人就會立馬入場,目前全社會的融資規模明顯超出常規,未來央行很有可能會對貨幣政策做出一些調整。這個時候社會上會湧入更多的市場資金,大家要做好資產“變熱”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