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4 講述者:疫情事件下的小人物,走出焦慮的泥潭,做生活的主宰者


你有多久沒有回家好好與家人吃一頓飯?有多久沒有陪孩子一起玩耍?多久沒有專心讀一本書?多久沒有靜下心來思考?在節奏日益變快的社會中,我們每一個人都彷彿是被加上發條的時鐘,拼命的向前奔跑著,從活力四射的校園青春邁入紛繁複雜的社會洪流,從青年的意氣風發,恍然間就是中年的蹉跎。

真的是忙啊每個人都會這麼說。孩子們忙著完成各種作業,年輕人忙著踏入社會的身份轉換,忙著愛情裡的甜甜蜜蜜,中年人忙著事業的穩固、家庭的和諧。忙是真的,生活的壓力逼著我們不能停下奮鬥的腳步,於是我們有時候就會忽略一些東西,也許是爸媽期待的晚餐,或是許諾孩子已久的遊樂園,又或者是與伴侶一次走心的交流。


講述者:疫情事件下的小人物,走出焦慮的泥潭,做生活的主宰者


時間是擁有著魔力的手指,它給我們展示著人間的四季,塵世的冷暖。時間是過往的雲煙,錯過了就是離別。時間是歲月的標籤,寫滿了喜怒哀樂,時間是記憶的收藏家,將往事有選擇的珍藏。時間是日曆本上被翻動的頁碼,我們有時候會在上面記下曾經印象深刻的片段,像是戀愛時的那一次牽手,像是孩子張口喊出的那一聲“爸爸”。而在整個社會的記憶裡面,有些是不能被遺忘的節點,每次災難來臨,都有無數平凡的英雄挺身而出,每一次都有感動人心的故事重複的上演。

子鼠年的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從武漢到遙遠的邊疆,迅速的席捲全國。傳統的新春佳節裡,中國人就這樣開始了不同尋常的抗疫之旅。武漢封城,疑似和確診的病例每天都在增長,周邊的黃岡、孝感等城市抗疫形勢也是日趨嚴峻。由於春運的特殊性,年前從武漢流出的人群數目龐大,排查的難度可想而知。我所在的城市,位於山東省北部,從大年初二開始,各級部門就展開了行動,從市領導到基層的社區人員全部返崗就位,宣傳工作也通過電視、報紙、網絡、小區公告等多種方式陸續展開。

隨著疫情的加重,主城區和周邊縣市開始出現病例,防疫工作的力度隨之增強,小區開始全面封閉,嚴格管控人員的進出,各類經營性場所暫停營業。大街上難得的清靜起來,再也不見往年節日裡擁護的車流,偶爾看到的行人也是戴著口罩匆匆而過,處處都提醒著我們這場疫情的不同尋常。

孩子開學的時間延遲,企業推遲復工,“宅在家裡”是官方提醒比較好的預防措施。曾經帶有些許貶義的宅字,卻成了如今生活的每日奏鳴曲,如何打發這些難熬的時光,成了大傷腦筋的事情。人有時候就是喜歡做些矛盾的事情,得不到的時候心心念,一旦成為現實,卻又常常不知所措。同樣的苦惱我也沒有躲過,封閉的前幾日,每天看著新聞裡不斷增加的數字,望著窗外空蕩蕩的院子,心情說不出的複雜,確診的病例在這座城市裡並不多,但是擔心還是不可避免,焦躁、無奈、茫然的情緒叢生,著實讓我不知如何是好。

可是日子總是要過下去的,經歷過幾天的迷茫之後,還是很快的調整過來,難得有完整的休閒時間,浪費掉還真是可惜。仔細想來,能夠做的事情還真是不少:看幾部期待已久的電影,將書架上購買了許久卻沒來得及翻開的小說好好讀一下,陪家人好好的聊聊天、說說話。

《淮南子·人間訓》裡講過關於塞翁失馬的故事,讓我們知道,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的道理《老子》裡也說:“禍兮福所倚,福兮禍所伏,可見任何事件的發生都不是單一的必然結果,重要的是我們如何去想,怎樣去做。


講述者:疫情事件下的小人物,走出焦慮的泥潭,做生活的主宰者


疫情的讓我們錯失了春節的熱鬧,卻帶來難得與家人朝夕相處的時光,少了節日期間的推杯換盞,卻收穫了觀影和閱讀的享受。這樣看來,不是生活的情緒捉摸不定,只是我們沒有更快的適應

做個快樂的孩子王

孩子是一個家庭的希望與未來,家庭教育也是兒童教育裡面很重要的一個環節。只是生活畢竟不是簡單的親子游戲,為了事業和家庭我們每天都需要努力的工作,職場上的身不由已,生活中的瑣碎事務,而投入到孩子身上的精力可能就會少了很多。

有時候孩子也會抱怨,爸爸媽媽陪自己玩的時間太少,下班回到家有時還需要處理工作上的事,現在手機處理業務已是常態,各種微信群、QQ群煩不勝煩,在這方面被佔用了太多的時間。因此在這個特殊的春節假期,我就給自己定下了目標:解脫手機的束縛,做些更有意義的事情。

1.陪小寶做遊戲

前蘇聯學者,教育學家列斯加夫特說過一句話:“我們應該利用遊戲,為了教會兒童掌握自己動作的本領。”孩子從遊戲裡面收穫的不僅是成功後的喜悅,更是過程中不斷的堅持和努力,是遇到問題之後的思考,是每次推倒重來的勇氣,寓教於樂是兒童教育很有效的一個方法。

我家小寶是個三歲的小男孩,俗話說:“三歲四歲討人嫌,七歲八歲狗也嫌。”從他學會走路的那天起,家裡就開始了雞犬不寧的生活,手裡能抓到的任何物品都成了練習投擲的工具,牆上、桌子上、床單上到處都留下了他的“墨寶”。等稍微大了些,遭殃的就成了沙發和床,爬上爬下、跳來跳去是家常便飯,可憐的沙發靠背,已經被他折磨的不成樣子。

遊戲是孩子成長學習的好途徑,也是孩子們很樂意玩的事情。也許是男孩子的天性,小傢伙從小就喜歡汽車,對姐姐的布娃娃興趣卻不大,家裡買的都是各種類型的車輛,每天玩的不亦樂乎。針對他的特點,我就把故事融入到遊戲裡面來講給他聽,特別角色扮演的遊戲,通過簡單的人物分配,來表演不同的故事,在遊戲過程中讓他了解各種車輛的名字和作用,明白各類職業人員的簡單分類,學習到顏色、形狀這些基礎的知識。就比如我們玩救援任務的遊戲:能夠講到火警電話119,知道消防車的基本用途,如果車輛在中途出現故障,會延伸到拖車和吊車,也能通過各種角色之間的互動,讓孩子明白禮貌用語的用法,可以說是一舉多得。


講述者:疫情事件下的小人物,走出焦慮的泥潭,做生活的主宰者


陪孩子玩遊戲是很費心思的事情,兒童的性格大多充滿了情緒化,上一秒還是陽光普照,下一秒可能就是陰雲密佈了。我們家的小寶就是典型的“兩面派”,經常在玩的過程中把自己搞哭。有時候我們一起擺積木和磁力棒,這些調皮的小棒棒可能不太喜歡聽小孩子的話,搞了好久都沒有搭出自己喜歡的形狀,漸漸的小嘴就開始撅起來,繼而金豆子滾滾而下,然後一巴掌把擺弄不好的“小戰士”們拍爛,瞬間開啟了耍賴模式。沒辦法,當爸爸的我只能想辦法安撫,儘管施展出了三寸不爛之舌,效果卻是不甚理想,還是老婆的辦法好用,一顆糖果就輕易的把他擺平。

2.陪同孩子一起成長

因為疫情的緣故,從初二開始,兩個孩子就再也沒有出過房門,對於天性好動的兒童來說確實是件很煎熬的事情。為此我與女兒做了很詳細的計劃,把每天的時間分成若干部分,給自己規定了作業、閱讀、寫作、繪畫、鍛鍊等各項任務,爭取讓每天的生活能過得充實一些。

女兒今年十歲,興趣愛好很廣泛,尤其喜歡讀書、畫畫和舞蹈。現在她的特長班都開設了網上課程,可以在線上學習,每天在家裡練習打卡,作為沒有什麼藝術細胞的我來說,能做的只能是做好服務工作,幫著遞遞材料,完工後的拍攝。

書籍是全世界的營養品。生活裡沒有書籍,就好像沒有陽光;智慧裡沒有書籍,就好像鳥兒沒有翅膀。——莎士比亞

讀書是我們倆都很喜歡做的事,多虧早前的儲備還算豐富,我們給自己制訂了讀書日程表,每天閱讀時間不少於一小時,當天完成任務後寫讀書筆記,然後互相交流心得體會。通過這種形式,不但擴充知識的廣度,而且能夠鍛鍊自己的文章歸納能力和寫作水平,對於語文課業的幫助很大。

讀書能讓人知事、明理,一本好書的樂趣在於讓我們可以在別人的語言裡找到屬於自己的思考角度,從人、事、物的描寫來了解作者想要表達的內容,從中收穫到屬於自己的感悟。有一段時間,女兒迷戀上了羅爾德·達爾的作品,從《查理和巧克力工廠》、《小喬治的神奇魔藥》到《瑪蒂爾達》、《女巫》,因為看電影而產生興趣的《好心眼巨人》,每一本書籍裡都有與眾不同的故事,每一個故事充滿著神奇的想像力。作者是兒童文學領域有名的作家,也是書評界非議眾多的人物,他的作品裡不僅有大多兒童作品常有的幽默和溫情,也有其他作家作品裡面不多見的“陰暗”的一面,讓孩子們知道這個世界並不全是童話故事般的美好。可是再多負面的評價,依然無法阻擋孩子們在沉浸在羅爾德·達爾的世界裡無法自拔。


講述者:疫情事件下的小人物,走出焦慮的泥潭,做生活的主宰者


平時想要完整的讀完一本書還真是不太容易,利用這個時間我也享受了一次難得的閱讀大餐,不得不說,碎片化的閱讀真的是無法體會到故事情節帶給讀者的愉悅,當你結婚生子之後,就能明白到時間是多麼的珍貴,能安靜的坐下來讀一本書又是多麼令人奢望的事情。

人世間的任何境遇都有其優點和樂趣,只要我們願意接受現實。--華盛頓·歐文


一天都有短短的二十四個小時,疫情的發展還在持續,我們還需要繼續待在家裡靜待事態的變化,而在這短暫而又漫長的一天裡面,如何調節自己的情緒,如何過得有意義,那就只能是各憑本事、各展身手了。更不要忘記,當我們抱怨時間的漫長難熬時,眾多的醫療工作者們還奮戰在抗擊疫情的前線上,還在冒著生命危險戰鬥,對於他們來說,能宅在家裡陪伴家人,又該是多麼幸福的事情。


講述者:疫情事件下的小人物,走出焦慮的泥潭,做生活的主宰者


無法改變現狀時,我們就去樂觀的接受它。在疫情面前我們能做的真的不多,我想作為普通人,儘量減少外出的頻率,把接觸外人的機率降到最低,不給防疫工作人員增加麻煩,不給自己和他人增添危險,這就是對防疫工作最大的幫助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