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為什麼房地產暴利20年,面對疫情卻撐不過2個月。

這次樓市黑天鵝事件,關於房地產企業破產數量加劇的新聞不絕於耳。根據中國人民法院網公告,今年1-2月,累計宣告破產、清算的房企高達近200家。

很多人非常疑惑,房企在他們眼裡都是屬於“高利潤”、“大買賣”,也不是普通人玩得起的行業。更何況,過去幾年幾乎所有房地產企業都賺得盆滿缽滿,怎麼會兩個月都撐不過去呢?那事實是否真如此呢,筆者將為您細細道來。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一、房地產發展歷程

我們國家的房地產市場化開發,是從98年房改開始的,到2019年底,差不多是30年的時間。這30年裡,房地產的發展總共經歷了六個階段。

1、第一個階段,萌芽期:1978年-1991年。1978年十一屆三中全會後,我國住房制度進入改革試點時期,推出三大措施:出售新、舊公房;住房商品化,實行綜合開發,有償轉讓和出售;租金改革。期間,分別實行了試點售房、試點收取土地費、試點土地招標、試點公積金制度等。這一階段,房地產開發更多還是以員工福利分房為主。

2、第二個階段,初步發展期:1992-1997年。經過第一階段在各城市開展的試點後,吹響了全國房地產開發的號角,住房公積金制度全面推出,尤其以沿海地區房地產發展十分火熱。

3、第三個階段,快速發展期:1998-2003年。1998年下半年,福利房制度被取消,全國房地產全面進入市場化階段,98年也被業內稱為房改元年。在這期間,土地招拍掛制度、《個人住房貸款管理辦法》也就是貸款政策等全面落地執行。房地產行業,進入到了一個快速發展期。也正是在這個階段裡,誕生了一大批房地產開發企業。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4、第四個階段,發展爆發期:2004-2008年。隨著第三個階段眾多企業完成了原始化積累,在第四個階段迎來爆發。2003年,國家確定房地產為支柱型行業,房地產迎來發展的黃金期,其中尤其是2006年的房價瘋狂上漲。之後,一系列調控政策開始實施,抑制房價過快增長,最後08年全球金融危機到來,樓市進入寒冬。而在這個階段中,也是正式誕生了以萬科為代表的第一批千億企業。

5、第五個階段,快速恢復期:2009年-2015年。08年末09年初,樓市一片蕭條。但這次金融危機對國內的影響還是有限,危機度過後,房地產迎來快速的恢復期。此期間內,大量的開發商下沉三四線城市,拉開了三四線城市房價上漲的大幕,恆大、碧桂園等一些2000億、3000億房企開始誕生。

6、第六個階段,去庫存和房住不炒期:2016年—至今。第五個階段中,大量房企下沉三四線城市,導致庫存激增。國家出臺去庫存政策,並啟動4萬億棚改,而M2也從100萬億突破200萬億,這一輪去庫存的結果是各地房價幾乎翻番。而此,在2016年12月份,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最早提出“房住不炒”政策,並開始堅決貫徹至今。

第一大點了解了房地產的發展進程之後,我們再來說第二大點。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二、房地產的開發模式

房地產,是一個超高資金密集的行業。按照最初的方式,開發商自有資金獲取土地,這是開發的第一步。之後,開發商將地塊進行抵押,從銀行等金融機構貸到錢,再進行開發、建設,並如此循環。這種模式下,對於開發商而言,拿了地便可以從銀行融到錢,就有了開發的底氣。而對於銀行而言,只要開發商有地,便會貸款給開發商。這原本是沒有問題的,一個有地要融資蓋房子,一個依靠放貸賺取利息。即使房子賣不掉,銀行也不會吃虧,畢竟地抵押在銀行售中。

因此,對於房企而言,他們從拿地、規劃、建設到銷售,這一整個過程,都會盡量的依靠銀行的資金支撐。這種模式下,只要房企的資金流不出現斷檔,銀行的到期借款也可以及時還上,便可以實現滾動開發。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三、開發模式的高週轉化轉變

按照第二大點提到的,開發商自有資金拿地,之後融資進行開發、銷售。這種模式下,房企的負債還是比較有限的。並且,只要房子銷售不出現太大問題,還款也是壓力不大的。但是,在衝刺千億、兩千億、五千億企業的過程中,尤其是中大型房企,往往會通過高負債的方式儘可能的融資,用以全國性拿地、開發。資金鍊的要求,便一下子高了許多。自然地,看似企業做大做強了,但實際上抗風險能力並不是非常高的。數據顯示,房企平均負債率高達80%,尤其是部分企業,負債率更是超過100%。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這種模式,在頭部房企中尤其顯得常見。比如2011年,萬科提出5986高週轉模式。指的是拿地5個月即動工、9個月銷售、第一個月售出八成,六成產品必須是住宅。而碧桂園、融創等房企,更是將這種高週轉模式用到了極限。比如碧桂園,先是提出“456”模式,之後更是將“高週轉”標準“456”提高到了的“345”,也就是拿到地設計就基本完成,3個月開盤,4個月資金回正,5個月資金再利用。這種模式下,房企的發展速度、規模擴張非常之快,結果也顯而易見,2019年碧桂園全年銷售額超過7000億,成功摘下中國乃至世界房地產銷售總量第一把交椅。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但是,高週轉、高負債必然意味著高風險。因為賬上的資金一直都是依靠超高的流動性來實現各地擴張的。而一旦銷售“停擺”,比如這次疫情的原因售樓處關停1個月,那房企的風險是成倍成倍的增加的。如果變成2個月,那後果是不可想象的。

舉個例子:一個人有10塊錢,可以投資做一個生意賺5塊。為了儘早賺到100塊,每個生意都只投1塊,一共投了10個生意,每個生意的其他9塊依靠借款。而賺到100之後,再投資100個項目,每個項目還是1塊錢的自有資金投入,其他還是依靠借款。這種模式下,規模很容易做得很大,但風險也顯而易見。尤其是這100個生意是同一個行業的,那一旦行業停擺,結果自然是債臺高築,瞬間崩塌。

這便是為什麼房地產發展這麼多年以來,卻可能撐不過2個月的核心原因所在。

四、鉅額到期應付借款

第三大點已經表明,高負債是最大的原因所在。但開發商的應付借款到期時間,也是一個原因所在。據數據顯示,2020年、2021年和2022年,房地產境內債到期量分別為4316億元、6212億元和3764億元。同時2020年房企海外債券到期量為3177.9億元,2021年為4284.2億元。

之所以這三年有如此之高的到期借款,原因也是在於前幾年高速發展時進行了大規模的融資,這三年借款到期了。這其中,尤其是每年的1月份、4月份、10月份的到期款項居多。據數據顯示,今年1月,為面對即將到期的還款壓力,95家典型房企已經又融資高達1810.10億元,壓力可見一斑。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五、開發利潤逐年下滑

房地產並非暴利行業,只是動輒數億、數十億的資金投入,看起來顯得利潤金額很大而已。真正意義上,房地產行業的平均淨利潤,只有10%左右,超過15%的企業比較少見。

之所以如此,首先是因為拿地成本不斷增加,佔據整盤開發的成本比例越來越高。很多企業土地成本佔總成本的比例,會超過40%。其次,隨著人工、原材料的成本也高居不下,開發商的利潤實際上越來越薄。再加上,房地產一直是重稅行業,土地契稅、銷售增值稅、印花稅、城市管理費等等也是成本的一個大頭所在。

所以,對於淨利潤只有個位數的房地產行業而言,一旦銷售遇阻,再加上高負債的滾動開發模式、鉅額的到期應付借款,那壓垮房企的最後一個稻草便可能隨時來臨。

網友:為何房地產20年暴利,面對這次危機卻“撐不過”兩個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