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08 球星錄——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鏡子裡的喬丹

在很多方面,他倆都太像了!他們都是那種能飛能投的超人。不管你信信,我認為克萊德一點不輸給邁克爾。(“魔術師”約翰遜)

每個時代都有自己的神話,而那個時代,屬於邁克爾·喬丹,而神的鏡子,照映出來的便是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這位比喬丹早一年進入NBA的後衛,似乎永遠只和神差一點,奮鬥在神的光輝下。

球星錄——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鏡子裡的喬丹


德雷克斯勒的外號是“滑翔機”,因為發音,也因為風格。據說,年輕的時候,德雷克斯勒曾經參加過一個像跳高比賽一樣的扣籃比賽,每一輪之後,籃筐的高度都要升高,結果最後德雷克斯勒獲得冠軍,他將球漂亮地扣進了3.60米的籃筐。

德雷克斯勒和哈基姆·奧拉朱旺(大夢)共同就讀於家鄉的休斯頓大學,並連續兩年殺入NCAA最終四強。他是是母校歷史上唯一一名在NCAA中超過1000分,900籃板球和300次搶斷的球員。

1983年,參加選秀,寄希望於家鄉球隊的他並沒有獲得家鄉的青睞,被14順位的波特蘭開拓者收入囊中。波特蘭是個小球市,開拓者後衛眾多,青澀的他是個場均17分鐘的替補,數據平平,也得不到觀眾的歡呼。

新秀賽季後,神降臨了NBA,場均28.2分,掩蓋住了所有新人後衛,也包括了二年級的德雷克斯勒。二年級的他場均15+5+5打出了不錯的表現,開始吸引人們的關注,他的成長在繼續。

球星錄——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鏡子裡的喬丹


1985-1986賽季,23歲的他,開始向聯盟的頂尖得分手蛻變,這一年,他成為了西部全明星。

一年後的他,打出了驚人的表現,場均21+6+6,那年只有三個人做到,另外兩個,是魔術師約翰遜和大鳥伯德。當年的季後賽,他遇見了曾經的隊友奧拉朱旺率領的火箭,被3:1首輪淘汰。

1987-1988賽季,他開始得分表演,每個晚上都在肆虐著對手籃筐,展示著驚人的扣籃。殺入季後賽,首輪被爵士淘汰。

此時的開拓者,已經連續三年折戟首輪。開拓者內部早已問題重重,開拓者的中鋒詛咒從未間斷,內線防守無人能頂,主教練與德雷克斯勒的矛盾也愈演愈烈。

一年後,德雷克斯勒的當賽季場均得分達到27.2分,達到了職業生涯最高,開拓者依舊沒有闖過季後賽首輪。連續四年,主教練舒勒已經無法忍受,大肆指責德雷克斯勒的訓練態度和場上的決策。在這場當家球星和教練的爭執中,以舒勒下課告終。

球星錄——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鏡子裡的喬丹


回到球場,89-90賽季,開拓者終於擺脫了首輪的魔咒,打入總決,在第二場爆發,面對“微笑刺客”以賽亞·托馬斯帶領的“壞小子軍團”獨砍33分,拿下了一場勝利,那也是那年總決賽開拓者唯一的勝利。

91-92賽季,是他最難忘的賽季,他入選了一陣,並率隊進入總決賽,在當年與喬丹的MVP爭奪中,以選票第二失去MVP,在與公牛的總決中,喬丹以場均領先他11分的姿態拿下了冠軍。

隨後的兩個賽季,他飽受傷病困擾,在1994-1995賽季中期,他選擇了離開,球隊被迫將他交易到了休斯頓,來到火箭的他圓了11年前的夢:為家鄉打球。

球星錄——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鏡子裡的喬丹


和休斯敦火箭隊的這筆交易使德雷克斯勒與他曾經的隊友哈基姆·奧拉朱旺再度聯手,這對時隔多年重組的組合使火箭隊從季後賽6號種子球隊一直堅持到了最後,最終奪得了1994-95賽季的NBA總冠軍。

此後的他在家鄉繼續揮灑著汗水,表演著屬於他的籃球藝術。於1998年退役,2004年入選名人堂。

克萊德·德雷克斯勒,他是優雅的飛人,曾與喬丹並論,他們都是一類人,在籃筐上面打球。但是他似乎一直像喬丹的一個影子,處處被喬丹遮蓋。

球星錄——克萊德·德雷克斯勒,鏡子裡的喬丹


他和那個時代的後衛一樣,被藏在喬丹的背後,但他又和其他人不一樣,正如他所說:“籃球本身就是一種樂趣,和勝負無關。”

寫的不好,請多諒解,如有錯誤,敬請指正。可以評論想看的球員,我會繼續寫下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