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近期最大的瓜,大家都在吃吧?

全網轟動的程度,讓魚叔這麼個原本對飯圈力量一無所知的路人都為之側目。

我不追星,但對追星行為並不排斥。

這是現代人娛樂消遣、自我滿足的一種私人行為。

但隨著近期越來越多極端行為的出現,「追星」這個本該中性的詞彙,逐漸演變為偏向貶義。

造成這一結果的,不是圈外人的圍攻;

恰恰源於內部一部分愚蠢的自毀行為

一個人,或者是一個群體,出於某種原因追逐偶像,本無人有權指責;

但若為了私慾而霸佔、擾亂他人的正常信息渠道,甚至惡意侵害他人正當權益,就得引起注意了。

有些教訓是該喂著吃了——

《腦殘粉》

Fan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先從電影說起。

片如其名,講的就是一個腦殘粉的如何自取滅亡的故事

主角高瑞夫·錢德納,一個不折不扣的狂熱粉絲。

被他捧在心尖尖上的,是印度家喻戶曉的超級巨星、國民級偶像,阿利安·坎納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家裡貼滿了偶像的照片

影片非常有趣的一個設定是。

粉絲和偶像,高瑞夫和阿利安,都由演員沙魯克·汗一人分飾兩角。

無疑是在暗指粉絲與偶像之間相互共存、互相照應的關係。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高瑞夫對偶像的崇拜近乎痴狂。

用他自己的話來說就是:

「上帝塑造阿利安的時候掉了一些黏土,便用那些黏土塑造了我。」

盡顯卑微與臣服

同時也說明,偶像對於粉絲而言,其實是一種對於完美狀態的追求和自我價值得不到實現的心理映射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作為狂熱粉絲,偶像的一切自然都不願錯過。

偶像阿利安生日臨近,粉絲高瑞夫決定藉此來一次「朝聖之旅」——

遠赴孟買參加偶像的公開生日會,親眼見他一面。

他不僅預訂了偶像曾經下榻過的酒店,甚至連採用的交通方式都要極盡朝聖之能事——

逃票!

因為他聽說,偶像阿利安第一次坐火車去孟買的時候,就是逃票去的。

模仿就要模仿全套,不然算什麼真愛?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幾經波折之後,高瑞夫終於如願站在了偶像家樓下。

而與他站在一起的,是千千萬萬和他同樣瘋狂的粉絲。

這一刻,人潮中的高瑞夫突然意識到了自己的渺小。

自己的吶喊、表白、精心準備的禮物,偶像通通聽不到也瞧不見。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自己的眼裡全是偶像;

可偶像的眼裡,卻完全看不到自己。

失落逐漸轉變為憤怒。

「你們這些人哪裡懂得阿利安的好?你們不過是牆頭草,是一群虛偽的粉絲,只有我才是真愛!」

為了證明自己才是「絕對真愛粉」,高瑞夫決定要做點不一樣的。

他開始「憂偶像之憂」。

憑自己的力量替偶像「排除萬難」,做點能「幫助」偶像的「有意義的事情」。

有一種「煩惱」,叫做「粉絲覺得你很煩惱,想主動幫你剷除,然後給你惹來更大的麻煩」。

像不像今天的某一些人?

所謂的一粉頂十黑,也不過如此了。

高瑞夫綁架了偶像的「對家」,一位新近崛起、曾對偶像出言不遜的男明星。

還威脅他錄製一段向阿利安道歉的視頻,並公開發到網上。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事情鬧大,阿利安遭到牽連。

可真是與現實一模一樣的劇情。

「人在家中坐,鍋從天上來。」

阿利安很憤怒,親自來到高瑞夫面前,打碎了他的一顆粉絲心。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高瑞夫可能怎麼也想不到,自己心心念念、費盡心機「想為對方好」,卻落得如此下場。

然後,他粉轉黑了。

開始陷入另一種偏執,對偶像進行瘋狂報復。

一個曾經對你的一言一行都瞭若指掌的粉絲,突然變成了一心想讓你身敗名裂的黑粉。

試想一下,這個攻擊力得有多大。

此後,高瑞夫開始苦心孤詣地要把阿利安的名聲搞臭,並最後達到了用死亡來捆綁對方的程度。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瘋狂的粉絲行為一直以來都有。

但以往大多隻是個案。

然而近些年來,隨著粉絲文化通過寄生互聯網平臺日漸蓬勃,個體的不理智逐漸上升為群體的失智

易操作、低成本、成功率高且個體無需承擔過多代價的前提條件下。

這種瘋狂行為快速複製、頻繁重演,進而愈演愈烈。

這就要聊到整個「粉絲文化」的社會基礎。

2005年,「超女」一炮而紅,打開了國內的選秀市場。

一種全新的造星機制出現在人們面前。

但在長達十多年的時間裡,粉絲文化仍作為亞文化被排斥在主流話語體系之外。

2018年,千禧年後出生的一代也迎來了成年。

幾檔爆火的偶像選拔節目

終於點燃了長期積聚的力量,開始呈井噴趨勢。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2019年,幾部熱播劇集更是迅速成就了最頂級的幾位流量明星。

而支撐起他們的基礎,不在於專業技能或業界地位。

而是粉絲與流量

這其實是一種

虛假的繁榮。

背後是不堪一擊的泡沫。

看似全年無休的輪番熱搜,其實更多是來自團隊的運作,與一些狂熱者的搖旗吶喊。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這些狂熱者數量大嗎?

不算小。

但放眼整個互聯網來看,也並不算多。

換句話說。

某部分飯圈並不是真的人多勢眾;

而只是參與者的嗓門比較大,又比較愛折騰,所以看似動靜比較大。

紙老虎罷了。

沉默的是大多數。

但這大多數,不動則已,一動驚人。

之前的為周杰倫打榜,和這次的「227大團結」其實是一個道理。

可惜,這麼簡單的道理有些「孩子」不懂。

看到自家偶像天天熱搜話題,每天打開微博一眼望去,感覺哪兒哪兒全是自己的天下。

加上之前幾次小打小鬧,沒人管沒人攔,嚐了甜頭。

於是自信心膨脹,唯我獨尊。

同時不容忽視的一點。

公權也正在試圖培養和藉助這股力量。

之前出現以飯圈文化形式宣傳抗疫,只不過很快被罵停。

舉報之風的形成,也正是在依託公權謀私利。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粉絲與偶像的關係一直是個爭議性話題。

有些人認為,「粉絲行為不該上升偶像」;

也有些人提出,「粉絲行為該偶像買單」。

就今天的戰況來看,偶像不管出於個人意願想不想買單,這單都已經劃在自己帳上了。

粉絲是打著偶像的名義出征的。

旗號亮在那兒,不成為活靶子是不可能的。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而諸多代言品牌的迅速避嫌也再次說明的流量泡沫的脆弱與資本逐利的殘酷。

對於這個市場來說,流量偶像,就是一款與粉絲群體捆綁的限時商品,基本只謀求短期利益而沒有太多長線投資的價值。

是成也粉絲,敗也粉絲。

一定程度上來說,偶像確實很被動。

因為他們無法選擇自己能擁有什麼樣的粉絲,更不可能去拒絕這些遙遠的愛意。

但另一方面。

偶然雖然在市場上是被商品化、符號化的;

作為個體,他難道真的毫無還手之力嗎?

未必。

只是出於種種經濟考慮和團隊考量,有些偶像自己放棄了發聲權利與溝通渠道。

自己捂住了自己的嘴。

把喉舌交給團隊、交給粉絲去使用。

甚至濫用

在事態發展到此般地步之前,他本可以說點什麼的。

但可能害怕掉粉,或擔心說錯話被黑,或壓根沒有危機意識,聽之任之,最終惹火上身。

確實,表達自我確實需要付出成本,甚至是巨大的代價。

但也正因如此,才體現了表達本身的價值。

今天,#偶像失聲#又成為了新的一個熱搜話題。

下面最熱的一條來自大v@女王C-cup

其中有兩段話是這麼說的: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部分偶像群體的失聲並不完全是被迫的,而是這群人主動出讓了自己的表達權。

不是不能,而是不敢,或不願。

閉嘴不代表可以撇清關係。

無聲,也是一種選擇,同樣需要承擔後果。

所以,如果偶像出於利益的考量,在任何時候都不願意表達自己的任何觀點和立場,承擔社會責任。

那麼在類似的事件中,就只能默默吞下由「腦殘粉」帶來的苦果。

而魚叔並不會對此表示同情。

因為膽小怕事的行為,並不值得憐憫。

從這個角度來說,「粉絲行為偶像買單」也有它的現實意義。

為自己的行為負責。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粉絲的心意有時候其實很珍貴。

他們可以以偶像的名義做慈善做公益;

可以因偶像的激勵去奮鬥,去實現更好的自己。

每個人都需要仰望星空的時刻。

對於粉絲來說,偶像就像是那顆遙遠的星星,摸不著但看得到,並從中獲得一點點力量。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腦殘粉」的錯不在於對偶像狂熱的愛。

因為愛本身是沒有錯的。

錯的是方式與途徑。

錯在把愛意扭曲成了一腔孤勇,在自我洗腦與自我感動中,臆想與世界為敵,無法自拔。

在那所謂「為偶像好」的口號背後,是盲目地想在對方身上打下烙印,併為此沾沾自喜。

以愛為名,黨同伐異。

愚蠢而不自知。

殘忍卻不自省。

最近的一系列事件已經狠狠打了這些人一個耳光。

至於打不打得醒。

懸。

千,萬  別,做  腦,殘  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