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3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1)

在決定行程之後,最寶貴的莫過於家人朋友的勸阻和忠告。但我是個極其固執的傢伙,一旦自己決定的事情,很難再發生變化。

2014年7月28日,我正式啟程,開始了我單人單車的青藏自駕之旅。

清早,和爸媽、公司同事短暫道別。我駛上了高速,一路西行。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1)


肅州到敦煌的這段路已經不知走過了多少遍。從十幾年前的312國道近一整天的行程,到如今短短四五個小時行程,誰也無法否認這個國家在逐漸強盛,美麗的河西走廊日趨富庶。肅州、敦煌如今都屬於酒泉的行政區劃。細想想這個叫做酒泉的家鄉還真是一片廣袤的地域,開車從東到西近600公里,面積佔到將近甘肅省的一半,境內冰川、雪峰、草原、沙漠、戈壁、湖泊、山巒、河流、泉水…似乎除了大海我想不出這裡沒有什麼。如果再沒有經過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災難,那莫高窟以外舉世聞名的勝地也許還會有的。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1)


我不知是該慶幸還是遺憾,酒泉很多的風景並沒有被開發出來,很多地方都人跡罕至。但相對應那些地方無一不是脆弱的生態環境,去的人少一點還是有好處吧。就像被酒泉緊緊包裹的嘉峪關,已開發出的也只有長城系列景點,很多的雪峰、湖泊一樣寧願它們寂寂無名,好閃避日益增多的遊人。

也真有趣,身邊的風景名勝都還沒看遍,怎麼就會嚮往奔行萬餘公里的旅程呢?我究竟是想要抵達青藏,還是僅僅想要一次長長的旅程?

酒泉,這個我生活了三十多年的地方真的好像從來沒有引起過自己的注意。車行路上我逐漸回憶著,也許月氏、匈奴這些逐水草而居的原住民當中有一些人從2100年前被漢軍趕出玉門關後,逐漸西行、南遷成為了今天我要去的青海、西藏地區部分牧人的先祖。酒泉、福祿、祿福、肅州、安肅這些名字承載了這片土地太多的故事。無論已經被漢民族同化消失的鮮卑、党項還是換了稱謂的吐蕃、匈奴、回鶻,也都無疑留給了這片土地不同的色彩和不同的風致。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1)


思緒中一路奔馳,在玉門做短暫停留,當晚抵達了酒泉境內的世界名城敦煌。第二天清早,一碗又香又熱的羊肉粉湯下肚後開始前往旅途的第一站——格爾木。

終於經過酒泉境內哈薩克風情濃郁的縣城阿克賽了,車輛開始翻越當金山,公路在破碎的巖體和風化的山巒中間蜿蜒起伏,高壓、超高壓輸電線路從身邊、頭頂默默的將西北的電能輸向內地,輸電鐵塔在荒涼的背景下銀光閃爍。當越過3800米的埡口之後,我踏上了青海的土地。

眼前瞬間的開闊和河西的戈壁有著相似的蒼涼和孤寂,但青海的蒼涼中隱隱透著些悲壯,孤寂裡又含著些驕傲。我想起1400年前那個從扁都口徒步走進青海的男人;那個設海西、河源二郡從此將青海併入中華民族版圖的男人;那個才華橫溢、雄偉英武卻最終國破身死的男人。也許是淺薄和無知吧,自從翻過當金山看到青海的大地山巒的那一刻,楊廣就像個始終在我心頭眼前閃爍的影子。我甚至有一種錯覺,第一次踏上青海的旅程是他在引領著我。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1)


“肅肅秋風起,悠悠萬里行。

萬里何所行,橫漠築長城。

……

山川互出沒,原野窮超忽。

撞金止行陣,鳴鼓興士卒。

千乘万旗動,飲馬長城窟。

秋昏塞外雲,霧暗關山月……”

此刻,公路像一條細線直通天際,兩邊拔地而起險峻的山丘形態各異。藍色的天、綠色的草、黃色的山都被戈壁特有的灰密密實實的包裹著。我不斷的減速欣賞、停車拍照,似乎每走一段路這原本好像千篇一律的天地間都會有揪住我心頭的一刻,而那一刻也總有一些不同重重的夯進我的心裡。輸電鐵塔和駱駝刺似乎是唯一的點綴,那稀疏的銀白和翠綠顯得可愛、可貴。

一大片淡綠的水波吸引了我,我停下車,走到水邊。我無法分清楚水面上的是霧氣還是浮塵,總之像無邊無際的輕煙,讓隔水而望的天和山迷迷濛濛、影影綽綽。水面上萬千漣漪層層疊疊,倒影著天和雲以及天雲之間翱翔的飛鳥。水邊,幾叢蘆葦隨風舞動。我似乎呼吸到了青草和碧水的清香。輕輕掬起一抔水,感受著那種清涼透過手掌傳到心底,我告訴自己,我真的離開了城市,離開了煩惱。


一個人的青藏之旅(1)


戀戀不捨的離開那大片碧水,一個多小時後到達的了格爾木。打問一下得知,那片水叫達布遜湖。

其實,進入青海到格爾木的這一路上還是有點失望的。因為沿途的風景和我的想象有著差距。在我的想象裡這裡應該是鮮豔的,就算色彩再怎麼少也應該是明亮、絢麗的。而不是總抹著一層淡淡的灰霧。所以,在賓館的當夜我就決定第二天專心開車,欣賞風景只能等到進藏以後了。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