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近日,因為“愛好相斥”,當紅偶像肖戰的粉絲和同人文學愛好者的上演了一場堪稱大戰的掐架,戰況之激烈,甚至奪去了疫情的頭條位置。

(簡單的解釋下何為同人文學,比如《甄嬛傳》就算是雍正的同人文學,是種基於一些現實,加入一些想象的創作方式)

這場大型網絡罵仗的起因很簡單,有網友在同人文學網站(AO3)上,寫了一篇以肖戰為主角的短篇小說,而肖戰粉絲認為小說中的情節涉嫌抹黑肖戰形象,於是集結粉絲,人肉該作者,舉報該網站。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同時這場“舉報活動”還禍及諸多類似屬性的網站平臺,牽連不少作者的作品被迫刪除下架,導致平臺用戶無處可去。

同人文學愛好者們“流離失所”,他們表示:我們不過是在自己的小圈子,搞自己的愛好,為什麼連這都要被插手干涉?這次舉報事件也引起了不少文藝界人士的關注,他們發聲呼籲:

你有權利不喜歡一個東西,但是你沒有權利讓它消失。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千百年前,孔子也表達過類似觀點:

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觀點不合是常事,尊重他人,保持自我,是君子的處世之道。

伏爾泰有句名言——“我不同意你的說法,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其實回望歷史,觀點、立場相悖的名人數不勝數,但他們並沒有選擇你死我活的相處方式。


01王安石&司馬光


比如王安石和司馬光(沒錯就是那個砸光的司馬缸)。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這倆人同朝為官互為同事,但是政見完全相反。司馬光待人寬厚,做事遵循舊法,做了宰相之後,也主張“無為而治”,是典型的保守派

而王安石恰恰相反,比較放蕩不羈,不愛洗澡不講穿著,經常頭髮蓬亂的上朝覲見天子,看起來不太聰明的樣子,然而皇帝卻很欣賞王安石,王安石認為要銳意改革,推陳出新,是標準的改革派

司馬光和王安石,性格迥異,又是政敵,兩個人你方唱罷我登場,輪流做宰相,標準的死對頭。

但是即使如此,他們彼此都沒有在對方危難的時候落井下石,沒有讓不同的聲音消失。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王安石、司馬光時期的皇帝,宋仁宗


當司馬光朝堂鬥爭中失敗,被貶為庶民之後,宰相之位被王安石取代,這時皇帝詢問王安石對司馬光的看法。

昔日同臺競技的死對頭,如今一個是一文不值的庶民,一個是當朝宰相,優劣勢一覽無餘。但王安石面對這個問題,並沒有多想,他坦然地說:

“司馬君實,君子人也!”

這個回答司馬光是聽不到的,但王安石還是選擇講了出來。

後來三十年後,風水輪流轉,王安石因為改革變法觸動了各方利益,皇帝聽信讒言把他拉下馬,司馬光又成為當朝宰相。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這時候皇帝又故伎重演,問司馬光對王安石的看法,司馬光也大大方方地告訴皇帝,王安石胸懷坦蕩,有君子之風,還規勸皇帝不要聽信小人的讒言。

王安石去世後,司馬光也站出來評價說:

“介甫(王安石)文章節義過人處甚多,但性不曉事而喜進非,致忠直疏遠,讒佞輻輳,敗壞百度,以至於此。…方今…不幸謝世,反覆之徒必詆譭百端,…朝廷宜加厚禮,以振浮薄之風。”

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02蘇軾&章惇


王安石和司馬光之後的蘇軾和章惇,也是類似的關係。

蘇軾和章惇早年是一起遊山玩水討論詩文的好兄弟,但可惜入朝為官之後,也是因為政見不合,兩人逐漸漸行漸遠,甚至針鋒相對。

我們都知道蘇軾在官場上很不如意,基本上就是被貶被貶再被貶,他甚至自己寫詩自嘲說:問汝平生功業,黃州惠州儋州。

其實蘇軾這麼倒黴,一半都是章惇搞得。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蘇軾也清楚自己連續被貶是怎麼回事,心裡也挺恨章惇的。有一年蘇軾路過廣州,他的粉絲趕來追星,並且關心道:偶像好久不見我想死你了,我們還以為你死在海南了呢!

蘇軾回答:的確是差點死了,但是我在地府看到章惇了,把我活活噁心回來了。

這麼看,這兩人關係夠差了吧,但是沒想到,後來在烏臺詩案裡,救了蘇軾命的,也是章惇。

蘇軾屬於舊黨,章惇則屬於新黨。由於蘇軾多次進言新法的過失,被新黨視為眼中釘,拼命從其詩文中尋找“罪證”。烏臺詩案中,蘇軾的政敵從他的詩裡扒拉出一句“根到九泉無曲處,世間唯有蟄龍知”,說他自比“蟄龍”,顯然是要造反!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蘇軾、章惇時期的皇帝,宋神宗

造反可是死罪難逃,蘇軾便因此獲罪,鋃鐺入獄,命懸一線之際,章惇站了出來。

作為新黨陣營的一員,他在宋神宗面前據理力爭,痛罵自己的上司、當朝宰相王珪,說諸葛亮號“臥龍”,但誰能說諸葛亮有不臣之心?

宰相被罵的無言以對,只能說自己是從監察御史舒亶那裡聽來的。章惇依依不饒,厲聲責問:他幹啥你都信?他的口水你也吃嗎!(之唾,亦可食乎!)

一連串的逼問,令宰相啞口無言,烏臺詩案不了了之,蘇軾最終也保住了性命。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巧的是,朝堂之事無常,章惇失勢後全家被流放,還剛好流放去了蘇軾被貶去過的嶺南雷州,本身有點“天道好輪迴”的意思。

但蘇軾並沒有,他默默的寫了份信:

-子厚(章惇)得雷,聞之驚歎彌日。海康地雖遠,無甚瘴。舍弟(蘇轍)居之一年,甚安穩,望以此開譬太夫人也。(太夫人指章惇的母親)

他安慰章惇說,雷州遠是遠了點,但是生態環境還好,我弟弟蘇澈就在那裡住了一年多,感覺挺好的,你可以拿這件事去安撫一下你母親。

戰場相見兵戎相爭,脫掉官服亦有人之常情。


03曾國藩&左宗棠


再到清朝時候的曾國藩和左宗棠,這兩人是清政府的左膀右臂,但卻一個看不慣另一個,三天兩頭鬧矛盾。

左宗棠為人非常自傲,他能進入仕途擔任浙江巡撫,是因為曾國藩的推薦。如果換做是別人,被人推薦,應該自謙是他的門生。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但是左宗棠看不上曾國藩,他給好友的信件裡評價曾國藩,說他“鄉曲氣太重”“才亦太缺”“於兵事終鮮悟處”,所以更不可能自稱是曾國藩的門生。

不僅如此,左宗棠還三番五次找曾國藩的茬。

鬧得最兇的一次是太平天國覆滅的時候,曾國藩誤信洪秀全幼子洪天貴福已死因此上報(事實證明是虛假的),這件事情就被左宗棠抓住了小辮子,上報朝廷。

說曾國藩欺瞞朝廷,這可是欺君之罪啊,但是,到這還沒有完,左宗棠還把這件事上升到了人品的高度,說曾國藩人品道德有問題。曾國藩這回可算是忍無可忍無需再忍,至此以後兩人開始交惡了,兩人再也沒有書信往來,也基本不見面。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曾國藩

1872年,曾國藩去世。在清朝,官員逝世,同僚一般都會贈送輓聯。輓聯內容大多是對其生前功績的誇耀,但也不乏一些官場交惡的人前來搗亂,所以當時曾國藩的家人就很擔心左宗棠來作妖。

沒想到,左宗棠知道曾國藩去世後,親自寫了一副輓聯寄送了過去:


上聯:知人之明,謀國之忠,自愧不如元輔;

下聯: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而且,因為曾國藩生前沒有利用自己的職權安排兒子做官,也沒有留下太多家產,所以去世後,左宗棠就很照顧曾國藩的家人,不僅多次大手筆給錢接濟,還舉薦曾國藩之子曾紀澤出使俄國擔任大使,在臨死前還推薦曾紀澤參與海防建設,實在是關愛備至。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左宗棠

歷史名臣之間朝堂論理之後,尚且能夠各自包容,更何況本身就應該百花齊放、燦爛多樣的文化,世界本該多彩,不要因為自己的喜好,抹殺別人的風景。


---

#尋找古畫美人#

王安石&司馬光:一生之敵,亦是一生之友


「文物加」

帶著各大博物館的古畫文物來了!

邀你穿上漢服,以身入畫

還原千年以前的絕代風姿

《簪花仕女圖》《韓熙載夜宴圖》《漢宮春曉圖》……

漢風古色,與你今朝有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