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92屆奧斯卡頒獎典禮落幕,最佳動畫短片由馬修·A·切瑞的《發之戀》摘取。回顧近五年來奧斯卡鍾愛的短片,無一例外都是關於個人成長、家庭情懷、人性反思的主題,著重的是當下的社會問題。

而說起如今缺少的追尋快樂,致敬生活的優秀短片,就不得不提起獲得81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的《回憶的積木小屋》。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回憶積木小屋》是由日本動畫公司(Robot Communications)於2008年製作的動畫短片 ,由加藤久仁生先生擔任導演兼編劇,是其導演《旅人日記》後的新作。動畫採用水彩的藝術質感,蠟黃的色調比日式常見的清新風格更加厚重,組合一系列象徵元素,通過富有想象力的形式表達出來,給觀眾以全新的視角。

初看不知畫中意,再看已是畫中人——這是《回憶的積木小屋》帶給我最大的感受。

創新的開頭意象

昏黃的小木屋裡,老人獨自坐著,面前是滿牆的照片,記錄著他成家、生子、喪妻的一生。忽然,叼著菸斗的他起身拉開地板上的一個地窖蓋子,拿出魚竿開始釣魚。這一幕給觀眾了設置懸念:為什麼會有人在家裡釣魚呢?難道他住在船上嗎?

下一幕,畫面轉到了戶外,解開了所有的疑惑。周圍全都是矗立在水面的房子,炊煙裊裊,海燕盤旋,每個房子下面都是由水底歪歪扭扭樓房託著。一夜過去,醒來的老人剛起床,雙腳就碰到了水——原來水又漫了上來。他早已見怪不怪,用材料又加蓋了一層樓。原來,這裡每過一段時間就會漲水,為了能夠繼續住下去,大家不得不一直增加樓層的高度。老人能夠釣魚,是因為下一層就浸泡在水裡。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動畫短片只有十幾分鍾,所以一開始便要引起觀眾的注。寥寥幾個鏡頭讓整個故事的寓意便豁然開朗起來:洪水就如同時間一般,不可控制地往上逼近,而人節節敗退。拋棄生命裡許多繁重的物件,只餘一桌一椅,一床一菸斗。

《回憶積木小屋》的色彩和風格更傾向於法式抒情,但導演加藤久仁生還是在其中雜糅了日式的美學意識——侘寂,讓其更具有全球語境代表性。這是一種物之禪,它代表了充滿歲月感的美,即使外表斑駁,褪色暗淡,都無法阻擋(甚至會加強)的簡約樸素的美。越是繁華的都市越能與侘寂產生共鳴,比如無印良品的大行於世就是一種流行證據。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而周圍或荒廢或破落的房子,昭顯著不同人的選擇,不同選擇帶來的命運。孤獨的垂釣者,將魚鉤放入小小的地窖口裡,期待著釣上來一尾鮮活的魚還是過往的一點回憶?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初念崔戶的詩句,只覺得遺憾,但當看到這個老人枯坐的時候,卻是“異者斷者,人面不見,人去樓空”的滿滿惆悵、哽咽感。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層層而來的回憶

老人搬家的時候,慣用的菸斗不慎通過地窖口落到了下層。他本想換一隻新的菸斗,但看到潛水服的時候,還是決定伸伸早就佝僂許久的脊樑,穿好潛水服,閉眼後仰輕輕地把自己栽進去,栽進被時間掩埋的一生。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他尋找的腳步並沒止於拾起菸斗的那一刻,曾經居住過的那層老屋,讓他有了一層層回溯下去的念頭。艱難地拉開蓋子,被水泡白的世界因為回憶慢慢有了色彩。在妻子病床前輕聲細語,一家人開心留影,頭次來的拘謹的女婿,快要上學遲到的女兒,堆著積木的孩子······終於到了第一層,第一次約會的樹林芳草萋萋,他們親手蓋了自己的愛巢,舉杯慶祝新生活的到來。悠然的和琴聲因為陡然褪色的畫面啞了音,相對暢飲的小夫妻徒留滄桑的老人舉著空蕩蕩的手臂。

簡媜在《微暈的樹林》裡說道,在浮誇的末世荒城裡,我像一隻傷感的鷹,停棲在暗夜的一棵枯木上,眺望遠處、梳理記憶,搜尋那些在航飛過程中令我眼角微溼的故事。總要找出一兩件事、一兩個人,帶著它們跨過世紀門檻,提燈一樣,才能在新世紀裡安頓。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老人“咕嘟咕嘟”冒著水泡,一路尋著回憶往下游。即使步步緊逼的時光的洪流淹沒了共同生活的房子,但他仍然帶著那些美好的碎片活下去。

老人撿回了當初的杯子,那張鋪著的暖紅桌布和當初不一樣,但是他還是充滿儀式感地碰了杯。正是一聲乾淨的清脆,讓這部電影避免了落入窠臼。今夜無風,無雨,也無你,但我敬風,敬雨,也敬你。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以人文為基調的動畫風格

技術,近些年來似乎已經成為了電影、動畫的主角,3D盛行,特效堆砌,原本指望通過熒幕去欣賞不同人生故事的觀眾似乎都成了技術的“賞鑑專家”。也因為這樣,奧斯卡動畫短片獎才格外鍾愛有思想性與藝術性的作品。比如早年的《老人與海》《丹麥詩人》

《回憶的積木小屋》用海潮、鷗鳴、吉他、豎笛渲染寧靜悠遠的氣氛,以屋為盒,保存老人一生中最美好的回憶;以菸斗為匙,引導老人重溯往昔。回憶以倒敘的方式排山倒海而來,老人如同垂墜枝頭的棉花漸漸充盈堅挺,又收回青澀的果實,花開並蒂。沉浸回憶會就此埋身海底,但回憶竟也支撐著他浮上水面,留存了溫暖的希望。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日本是一個島國,位於地震帶上,災難頻發;但它又擁有世界上美麗的櫻花和海岸線,春夏來臨,如童話般美妙。所以日本人骨子裡就有一種悲觀的意識,認為美好終將會消散,但這並不妨礙他們珍惜當下,追求破碎中的美好。在這種創作環境下,無論是宮崎駿、大友克洋還是押井守等大師,天馬行空的作品裡都包含了悲天憫人的情緒,熱衷探討社會和人性。

做為一個擅長魔幻現實主義題材的動畫導演,加藤久仁生更具代表性的作品應該就是《某個旅人的日記》了,從這時就已經看出了他對人文與藝術之間的思考了。在《我是山姆》裡面,小女兒問爸爸,“爸爸,為什麼陽光是黃色的,因為記憶都保存在陽光裡嗎?”加藤久仁生的作品通常都是舊舊的暖色調,內斂、緩慢而深沉,訴說的情感基調通常都比較悲觀,但是總能咬合住觀眾的情感。但無論長短,總能包含有深意的思考,一千個人看,就有一千樣情緒訴求

豆瓣9.3分:奧斯卡最佳動畫短片,以人文為調,詮釋回憶的真諦

回憶如海上冰山,一角之下延綿不斷,待你年老卻予欲無言時,請打開這回憶的匣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