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10 文牧野三年前的這部神作,堪稱《藥神》前身:沒錢救兒無奈賣妻屍

最近,暑期熱映的電影中,口碑最火爆的非《我不是藥神》莫屬了。正式上映還不到一週,這部電影的票房就直逼16億,國產電影中能誕生出這樣一部直逼社會現實的作品,難怪會如此深得人心。

文牧野三年前的這部神作,堪稱《藥神》前身:沒錢救兒無奈賣妻屍

《我不是藥神》的導演文牧野,其實多年以來,創作方向一直都密切關注社會現實,無論是09年的《石頭》還是12年的《battle》,文牧野導演在拍一部戲之前,並不在意這部戲的演員是不是大咖,也不在意這部戲究竟會不會票房大火,他只在意,自己能不能用藝術的形式,來表達一些人群在生活中的現實困境。

文牧野三年前的這部神作,堪稱《藥神》前身:沒錢救兒無奈賣妻屍

其實在三年前,文牧野導演了一部名叫《安魂曲》的電影,這部電影很多人看了以後都覺得像極了《藥神》前身。

這部電影講述的是,男主角孟小軍全家不幸遭遇了車禍,在車禍中,孟小軍受了重傷,但好在沒有危及生命,不過他的妻子卻在車禍中當即死亡,年僅四歲的女兒嚴重腦損傷,需要在一週內做一臺價格高達20萬的手術才能夠保住性命。

文牧野三年前的這部神作,堪稱《藥神》前身:沒錢救兒無奈賣妻屍

但是作為社會底層的修車工,孟小軍根本沒有辦法拿出來這麼多錢,無奈之下,救女心切的他,只得聽從太平間管理員老張的建議,忍痛打算把妻子的遺體賣到農村,和一個剛剛死去的年輕人結成陰婚。

文牧野三年前的這部神作,堪稱《藥神》前身:沒錢救兒無奈賣妻屍

這則電影和《藥神》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從社會小人物身上一個個殘酷的故事,折射社會現實,揭露人生不易。

不過不同的是,《安魂曲》中體現了另外一個特色:山窮水盡之處,死亡裡也有成全。雖然男主的妻子不幸離世了,但是女兒得以生存下來,而買主買來女屍,和已在陰間的兒子相配,生者和死者的靈魂都得到了慰籍。

文牧野三年前的這部神作,堪稱《藥神》前身:沒錢救兒無奈賣妻屍

文牧野一直都在關注“歸宿”這個議題,《石頭》和《鬥爭》都涉及,而這部《安魂曲》進一步討論極端情況下靈魂如何平靜。他的影片都很溫情,成了困境的紓解,同時也展現了現實的無力感,讓人在影院中感同身受,情到深處潸然落淚,真是非常難得了。

文牧野三年前的這部神作,堪稱《藥神》前身:沒錢救兒無奈賣妻屍

希望今後我們能夠看到更多這樣的好電影,在平靜的鏡頭下感受生活中暗流湧動的矛盾和掙扎,而不是每天看一些沒有演技的流量小生霸佔熒屏,浪費資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