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04 5G SA標準即將出爐 大唐深度參與並首次詳解產業影響

點右側紅色“關注”獲取最新消息


通信世界網消息(CWW)近期,3GPP在韓國釜山召開5G第一階段標準完成前的最後一場會議。據悉,本次會議確定了3GPP R15標準的全部內容,標誌著5G第一個商業化標準即將完成。最終的5G獨立組網(SA)標準預計將於今年6月11—14日的3GPP RAN#80次全會上發佈,並將於今年9月10—13日的3GPP RAN#81次會議上進行標準凍結。

目前全球領先運營商和設備商均將5G作為重點發展方向。3GPP 5G SA標準即將如期而至,必然將給涵蓋芯片、終端、網絡、測試、運營等環節的整個移動通信產業鏈帶來巨大影響,不僅是運營商正在進行的5G網絡和業務試點,還有未來產業鏈的市場格局。

據悉,國內主流電信設備商大唐一直深度參與SA標準的制定動態,並加速產品的研製、生產及運營商實驗室準出測試工作,確保各地試驗網的SA建設及測試按計劃進行。

以大唐移動參與的武漢試驗網為例,大唐移動已經啟動了SA 30個站的規劃及配套改造工作,將在2018年8月啟動SA站點的建設,年內完成超百站的規模。同時,大唐移動預計將會在2018年第四季度與武漢運營商啟動SA的外場測試,並持續到2019年初。

業界好奇3GPP 5G SA到底制定了哪些內容、有哪些爭議點和挑戰、將如何影響產業。就此,通信世界全媒體記者採訪了大唐公司專家。

5G SA標準即將出爐 大唐深度參與並首次詳解產業影響

相比NSA,SA組網性能更優

5G SA標準這一年被各方熱議,但很多人依然不清楚該標準具體的內容和價值。大唐專家介紹,即將完成的R15 SA是5G首個獨立組網的標準,要支持5G新空口(NR)以及核心網技術,獨立實現網絡的業務服務。因此其標準協議需要包含核心網部分、接入網架構、接入網空口高層協議以及接入網物理層和射頻標準等完整規範。

有別於NSA(非獨立組網)標準,SA標準更加完整。據悉,SA增加了包括5G核心網的架構和功能、接入網控制面的大部分功能,以及核心網與接入網的接口功能。5G SA組網方式可以實現比NSA更多的網絡能力和功能、更靈活的網絡架構、更低的成本(虛擬化和通用設備),實現更高的空口資源利用率、更高的數據傳輸可靠性、更優的終端節電性能、更優的信令結構、更短的控制面和業務時延。“從網絡功能和性能上,SA要遠好於NSA。”該專家說。

據介紹,大唐電信作為中國5G標準引領的主力軍和重要貢獻者,除了提供SA和NSA組網的一些重要共有技術,在大規模波束賦型、高頻波束跟蹤與管理、動態TDD幀結構、功率控制、超密集網絡架構與承載管理等關鍵技術上作出重要貢獻外,對SA特有的接入網控制面及核心網技術也有著重要貢獻。

如在接入網控制面方面的系統內和系統間移動性、系統信息廣播、尋呼、接入控制,以及核心網技術方面的5G VoNR、邊緣計算、網絡切片、網絡虛擬化、網絡能力開放、新的業務和會話連續性模式、定製化移動性管理等技術方向上,大唐電信都有重要貢獻。

5G SA標準即將出爐 大唐深度參與並首次詳解產業影響

“這些工作和技術成果推動了SA標準最終完成。目前大唐共提交3GPP 5G標準化文稿超過5000篇,新增5G專利數量近2000篇。”該專家表示。

SA技術制定經歷激烈討論

5G SA標準的制定過程也充滿激烈的討論。據介紹,多個5G SA技術方案的討論都非常激烈,如網絡切片、5GS支持IMS(VoNR)、5GC和EPC的互聯互通、服務化架構、PCC和QoS的新特性等技術點,都是標準化過程中討論比較激烈的內容。

而且要知道,相對於NSA的標準,SA需要實現完整、完善的5G核心網架構和功能、接入網控制面的標準化功能,這些都是與5G應用場景和服務業務密切相關的內容。

如5G語音業務、網絡切片、網絡虛擬化、網絡開放以及空口資源利用率等重要特性,其標準化涉及到大量前期討論的5G關鍵技術方案的選擇、分析、比較和設計等過程,最終選擇出合適的標準化技術方案。

當然,這些SA標準制定中的挑戰都已經初步解決,討論有了初步結果。大唐專家表示:“標準的發佈,意味著這些技術點都已經達成一致性的結論。”

運營商組網該選SA還是NSA?

其實,SA和NSA各有優勢,不同的運營商因為業務發展的需求選擇側重不同的標準。如一些積極的海外運營商希望通過NSA組網,儘快上馬5G無線寬帶業務。而中國移動等運營商則認為SA標準能帶來移動業務的巨大變化,幫助運營商開拓更多行業市場,所以支持SA標準組網的發展。那麼,到底哪種組網方式更好?

大唐專家表示,5G SA與NSA的差別核心在於是否採用5G核心網架構與功能,是否支持採用5G獨立的接入控制、移動性管理、系統信息廣播以及尋呼、網絡切片、基於流的QoS機制等。

在2017年12月完成的NSA標準主要完成了基於5G NR的無線空口傳輸能力增強。但由於NSA組網方式是將NR與LTE聯合組網,利用4G的核心網以及接入網控制,因此NSA主要功能只是增強了無線側的空口數據傳輸能力,但無法利用5G核心網的功能和性能,也無法利用5G核心網實現更多具有5G特徵的新型業務,因此其5G特點和優勢體現有限、性能增強潛力也有限。

“基於以上分析可以看到,只有SA才是完整的端到端5G網絡,也可以說SA才是真正的5G。從長期看,5G的目標網絡應該是SA組網,NSA可以認為是5G初期的一個過渡階段。”該專家表示。

不過,具體在5G的建設過程中,運營商會根據自身的情況選擇合適的建網策略。考慮的因素主要包括業務目標、頻率資源、網絡投資等。

在業務目標方面,運營商如果初期考慮4G的延續發展,eMBB熱點擴容及用戶感知提升,可選擇NSA;運營商如果看重長期的物聯網、車聯網、工業控制等垂直行業業務拓展,應選擇SA。一步到位還是未來升級調整,運營商有不同選擇。

在頻段資源與覆蓋目標方面,如果運營商頻譜資源比較理想,有中頻段(3.5GHz/4.9GHz)同時低頻段可重耕,可支撐連續覆蓋,適合採用NSA組網;如果僅有中高頻段,可以考慮採用NSA方式重點做熱點覆蓋或專題覆蓋。

在網絡投資能力方面,SA組網方式無線網需要形成連續的區域覆蓋,核心網需要全部新建,初期投資大,同時對設備成熟度要求較高。

“所以5G初期運營商會根據自身情況選取合適的組網模式,即SA或NSA,長期都會演進到SA。”該專家表示。

5G SA標準即將出爐 大唐深度參與並首次詳解產業影響

對5G產業與商用進程影響大

2018年6月SA標準發佈後,必然會加速SA相關係統設備及終端設備的研發進程。實際上產業鏈的各環節都在等待SA標準的確定,以啟動相應產品的開發。標準的確定相當於發令槍,系統設備商均在等待,終端、芯片領域廠商也在等待。

大唐專家表示,對於終端芯片廠商來說,NSA與SA的主要差異是在高層協議,原則上有可能使用相同的硬件平臺,當然也可能根據產品策略選擇單獨的SA芯片硬件平臺。從一些外部信息看,預計業界最早2019年第一季度會提供SA的測試芯片,預計2019年上半年提供SA的測試終端,2019年底前提供商用終端。5G終端具體的提升可包括更高的空口資源利用率、更高的數據傳輸可靠性、更優的終端節電性能、更短的時延等。

從運營商角度來說,如前所述,運營商會根據自身情況選擇組網模式。對於選擇NSA的運營商,基本無影響;而對於選擇SA的運營商,可在3—6個月內開始相應的試驗,預計1年後具備初步的預商用條件。

對於系統設備(基站與5G核心網)而言,SA標準出爐後,系統設備廠商可在約3個月時間具備預商用的能力,預計一年後可推出商用設備。5G基站設備在SA與NSA的商用時間點差距不大,相差半年以內。從5G核心網看,由於引入虛擬化和服務化架構,5G核心網成熟時間會受多方面的影響。但從另外一個角度講,唯有有影響力的運營商儘快啟動SA的預商用規模試驗,才能加速5G核心網的成熟節奏,從而加速SA的商用進程。

在國內市場,SA標準的確定將使得各地運營商的試驗網從NSA驗證階段逐步轉向NSA及SA驗證階段。目前,運營商從集團到各地試驗網都編制了針對SA的設備規範及測試用例。可以說大家都非常重視SA的部署及測試情況,因為這也是後續商用網建設的關鍵。


通信世界全媒體已入駐各大媒體平臺,搜索關注“通信世界”獲取行業睿智觀察

《通信世界》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主管,人民郵電出版社主辦,是中國通信產業的前瞻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