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勇敢面對困境,爭做生活強者——保持理性正視挫折遇到挫折(一)

有篇文章講道:有一個盲人、一個聾子、一個正常人,三人要過一座兩岸都是懸崖峭壁、潤內水流湍急的鐵索橋。盲人和聾子從容自在地順著鐵索摸著過去了,可正常人卻因在鐵索橋中問腿發軟,不敢前進,最終掉進了河裡。難道正常人還不如盲人和聾子嗎?事後盲人說:“我看不見任何東西,不知道山潤的水是什麼樣子,只是緊緊抓住鐵鏈,像平常一樣地走了過來。聾子說:“我聽不見水流的咆哮,恐懼減少很多,便安全地走了過來。”這篇文章情節雖然簡單,但值得深思。看來面對困境和挫折,不同的心態導致不同的結果。比如,有的人因選拔評優落選而意志消沉,因業績成績不理想而灰心喪氣,也有的因家庭變故而情緒低落,因婚戀受挫而萎靡不振,甚至因為領導的不經意間的批評而導致思想波動等等。“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保持理性正視挫折遇到挫折。一味的怨天尤人、消極頹廢是沒有用的,只有冷靜下來,認真分析,深刻總結,才能化“危”為“機”,取得最終的成功。

勇敢面對困境,爭做生活強者——保持理性正視挫折遇到挫折(一)

一、正視客觀現實。

常言道,“識時務者為俊傑”。在抗日戰爭初期,不論是中國共產黨內部還是國統區的主戰派,都有種速勝論觀點在滋長蔓延,以為只要全國人民團結起來,同仇敵愾,就一定能在很短的時間內的打敗日本帝國主義,尤其是在打了一兩個勝仗之後,蔣介石置當時敵我雙方力量對比的實際於不顧,做出了三個月內能取得抗戰勝利的荒唐判斷。可是毛澤東同志對中日兩國對比後,發表了著名的《持久論戰》。後來的事實證明,正是中國共產黨人基於對客觀現實的正確估價,才最終贏得了抗日戰爭的偉大勝利。開國元勳徐向前元帥,年輕時的理想就是當個好老師,在經歷了幾次挫折後他終於意識到自己太天真了,在黑暗的舊中國根本不可能實現自己的目標,於是便放下教鞭,拿起槍桿,參加了革命。說明只有對現實做出正確的判斷和結論,才能使自己保持通向成功之路的良好心態。

勇敢面對困境,爭做生活強者——保持理性正視挫折遇到挫折(一)


二、正確認識自己。

正視客觀現實,最不易處理好的就是如何正視自己的長處和短處,如何正視自己現有能力與預期目標之間存在的差距。著名數學家陳景潤,通過不懈努力把對“哥德巴赫猜想”的證明推向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作家徐遲在其報告文學中斷言:距摘取數學王國皇冠上的明珠只有一步之遙!許多看了這篇報告文學的青年紛紛投入對“1+1”的證明,一時間中科院數學所每年都要收到成千上萬份聲稱自己已取得成功的信函,而實際上沒有一個人的證明是對的,甚至絕大多數根本就沒有入門。情急之下,有關專家只好登報聲明,沒有經過對數學的系統學習訓練並達到相當精深的程度,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以後中科院不再受理類似信函。即便如此,有的人仍不能正確認識自己,最後只落得個堂·吉訶德式的結果。這絕不是意志堅強的表現,而只能說明缺乏自知之明。因此,當遇到挫折和失敗時,不能一味地怨天尤人,不能一味地沉浸在焦慮、懊喪、煩網之中,而是要及時地進行反省,如果是因為自己的目標脫離實際所致,就應該及時地、積極地調整自己的期望值,使自己的願望實實在,符合現實條件。改變奮鬥目標有時並不意味著見異思遷,也不意味著退卻和失敗,與此相反,適時果斷地改變奮鬥目標,是一種更加積極的態度和更加有效的奮鬥。

勇敢面對困境,爭做生活強者——保持理性正視挫折遇到挫折(一)


三、善於總結經驗。

遇到挫折,不能把原因簡單地歸為“命運不濟”也不能把挫折的責任一味地歸咎於他人。而應該冷靜地分析失敗的原因,及時地總結經驗教訓,以利在今後的工作生活中加以克服。有的人沒能被提拔就認為是領導不給自己使勁,得不到賞識就認為自己沒有“後臺”,捱了批評覺得是領導跟自己過不去。這些想法都是不對的。如果怨天尤人,不但無助於改變被動處境,而且還會嚴重地削弱意志,使自己在挫折的泥潭中不能自拔,甚至誤入歧途。其實,生活中許許多多的挫折,只能怨自己。有許多事不是未想到,而是想到了沒有立即去做;做了又沒有努力去做完;做完了沒有盡力把它做好。結果,時過境遷,別人取得了成功,失敗留給了自己。我國有句俗話:“吃一塹,長一智。”只要把挫折利用好,它就會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中國企業家中陽光式的領袖人物一王石,曾先後當過汽車兵、工農兵大學學生、工人、貨場搬運工、雞飼料推銷員,創業的背後經歷了難以計數的坎坷和挫折2001年投資武漢萬科廣場失敗,毅然決定炸掉大樓,迅速轉移投資方向。事後他在自己的博客裡這樣寫道:“向成功的人土學習可以使你少走彎路,但向挫折和失敗學習,從中吸取營養,可以幫助你今後不走彎路。”正是這位懷揣夢想、腳踏實地的老兵,創造了中國第一房地產品牌——深圳萬科,成為中國地產三劍客之一。人生就是這樣,一個接一個的成功,未必能應對挫折;但一個接一個的挫折,很可能會鋪出一條成功的大道。

勇敢面對困境,爭做生活強者——保持理性正視挫折遇到挫折(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