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5 萊州灣的“蛤拉”,一挖一麻袋(下)

  1. 蜆子:
萊州灣的“蛤拉”,一挖一麻袋(下)

蜆子

蜆子,在我看來,就是小型的“象拔蚌”。其外形呈卵圓形,外殼薄脆。蜆子最明顯的特徵,就是伸出來很長像大象鼻子一樣的水管。掘取蜆子的工具,不能是鏟子,也不是耙子,鐵鍬最合適的。挖掘蜆子的過程非常有趣,蜆子往往生長在淺水覆蓋的泥沙灘塗上,掘取蜆子時,首先慢慢地踩踏著灘面,突然你會發現,你面前的某個位置的泥沙突然下陷,幾乎同時,一股水柱會猝不及防地噴射到你的身上。此時用鐵鍬在下陷孔洞周圍約10-15公分處鏟入約20公分,等你把鐵鍬手柄往上抬起,泥沙被掘出時,一個完成的蜆子就藏在裡面。究其原因,蜆子水管吸滿了水,變長變粗,順著氣孔伸到了灘面處,趕海者的踩踏驚動了它,它的水管便會縮回,裡面的水也即噴射出來。

蜆子一般沒有泥沙,只是在其水管末端會偶有少許。常見的食用方法就是開水清煮。食用時,先用手將其水管末端的泥沙擼去,清煮出來的蜆子,柔嫩味鮮。

  1. 海虹:
萊州灣的“蛤拉”,一挖一麻袋(下)

萊州灣海虹

海虹,學名叫做貽貝、殼菜,好像福建、臺灣一帶叫“淡菜”,記得《舌尖上的中國》裡面曾用過這個名字。野生的海虹多生長在海邊或者海底的礁石上,需要用工具刨下來。現在的海虹更多是養殖的,讓海虹棲身在紅棕繩、白棕繩或稻草繩上,所以大家在市場上買來的海虹由繩子相連而成串。

初春季節的海虹最為鮮美,其價格也不貴,往往每斤在3-4元左右。等到海水溫度升高時,海水也漸漸失去其鮮美的口感了。買回來的海虹,首先要摘取網繩,抓住繩子尾部,向其尖尖的尾部方向拽,很容易將其拽下。然後予以清洗,接下來下鍋清煮,水開後開鍋再煮2-3分鐘,海虹的殼便紛紛打開,橙黃色的海虹肉露出,其肉質鮮美,味道誘人。據海產專家研究,海虹儘管便宜,但是營養價值非常高,一顆海虹的營養價值等同於一顆雞蛋。吃貨們,今天晚上是不是應該去菜市場買點呢?

  1. 扇貝:
萊州灣的“蛤拉”,一挖一麻袋(下)

扇貝

扇貝柱,有個詩情畫意的名字,叫瑤柱。“瑤”字,讓我想起了天宮裡玉皇大帝和王母娘娘居住的“瑤臺”,其得名或許因為,扇貝柱的美味,可以與天宮的龍肝鳳髓媲美吧?扇貝也分野生和養殖兩種,我們平時在市場上看到的,多為養殖的扇貝,養殖扇貝的工具稱作扇貝籠子,其形狀像一個長長的網口袋,網口袋裡面,每隔一段距離,安裝一個扇貝盤,扇貝盤是一個上面有著空洞的膠皮平盤。

扇貝殼似扇子,故名。其外殼粗糙,容易藏汙納垢,所以在下鍋前最好用刷子將其外殼上的汙泥刷去,以免影響食慾。近年來,萊州灣附近很多商戶做起了加工扇貝的生意,他們首先用大鍋將扇貝煮開,將扇貝柱和扇貝邊子分開,扇貝柱上交商戶,以供銷售,而扇貝邊,便成了加工人員的福利,洗乾淨帶回家食用。

  1. 文蛤(花蛤蜊)
萊州灣的“蛤拉”,一挖一麻袋(下)

文蛤

文蛤,萊州俗稱“花蛤蜊”,是萊州灣蛤蜊裡面最著名的,也是最具有營養價值的。被譽為萊州四大海鮮之一,也是國家工商總局核准註冊的中國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2013),文蛤還是每年中秋節給老人送禮最好的禮物之一。記得上初中時,生物老師叫任志香,她在講述“軟體動物”時,讓同學從家裡拿來一個花蛤蜊,她拿刀把蛤蜊撬開,一邊講述花蛤蜊結構,一邊用嘴吮吸著流在手上的汁液,引得同學們鬨堂大笑。花蛤蜊一般生活在潮間帶到潮下帶淺海的細沙中,潛藏的深度較深,因此趕海者往往不宜得。萊州灣產的其他貝類,清水煮即可使其殼打開,唯有文蛤不行。

文蛤吃法比較多。文蛤生切開,用來燒湯菜或燉豆腐,口味鮮美。還有一種做法,叫“燒文蛤”,將雞蛋清和雞蛋黃分離,將雞蛋清攪拌到可以立住筷子的程度,然後包住生蛤蜊肉,放在油鍋裡炸制,外酥裡嫩,風味獨特,令人不由垂涎三尺。

文蛤外殼厚實,花紋精美,殼內光滑雪白,邊緣亦光滑,因此很多藝術創作者撿來,在上面寫詩作畫,一個普通的蛤蜊皮瞬間變成了價格不菲的文創產品。

  1. 海兔子??
萊州灣的“蛤拉”,一挖一麻袋(下)

這種貝類,外殼像蜆子,但是其觸手為兩個,像兩隻兔子耳朵,青島一帶好像叫海兔子,不知道萊州灣是否有這種海產,姑且記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