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8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1950年東北電影製片廠攝製的《白毛女》講述了貧窮佃農之女喜兒被地主黃世仁霸佔,逃進深山後被村人迷信視為"白毛仙姑"下凡顯靈的故事。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白毛女起源於晉察冀邊區白毛仙姑的民間傳說,最初由邵子南寫成歌劇劇本的初稿,邵子南是四川資陽人,所以他起的人名都有四川味兒,比如說黃世仁(四川話“枉是人”的諧音)、穆仁智原來叫穆仁心(四川話“沒人心”的諧音)。1945年,延安魯迅藝術學院在邵子南劇本的基礎上集體創作出歌劇《白毛女》。該劇在解放戰爭中得到廣大觀眾的喜愛,喜兒的故事在解放區家喻戶曉,並對推翻國民黨的反動統治起到了重大的作用。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1949年北平和平解放後,電影局局長袁牧之和藝術處處長陳波兒提議把《白毛女》改編成電影。東北電影製片廠承接了這一任務,由王濱和水華聯合導演。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電影《白毛女》工作照

在改編過程中,兩位導演首先面對的問題是把《白毛女》拍成什麼樣式的電影。有人主張把歌劇直接搬上銀幕,拍成舞臺藝術紀錄片;有人主張保留故事情節和人物關係,拍成普通故事片。經過熱烈爭論和反覆權衡之後,他們找到了一條新的道路,即保留其中一些膾炙人口的唱段和音樂特色,運用電影手段強化故事和人物,拍成一部歌劇電影。為此他們從白毛女的故事發生地河北平山找來了農民作家楊潤身,對劇本進行了重新加工。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劇本改好後,接下來就是挑選演員。電影局當時的意見是沿用魯藝實驗劇團歌劇《白毛女》的原班人馬,即由王昆飾演喜兒,張守維飾演楊白勞,李百萬飾演大春,胡朋飾演王大嬸,陳強飾演黃世仁。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但是,導演王濱和水華卻對演員有更高的標準,不但要求其氣質必須貼近角色,而且其形象要通過鏡頭達到更加完美的程度,尤其是喜兒和大春這兩個角色,希望能挑選到形象更好、更具號召力的演員。電影局領導陳波兒接納了他們的意見,並推薦了於洋和郭蘭英這兩個人選供他們參考。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張奇虹(左)在蘇聯留學

結果,這兩個人選都未被採用,李百萬被留下繼續飾演大春,而喜兒的扮演者最終鎖定了張奇虹和田華,要從她倆中挑出一個。張奇虹當時在中央戲劇學院教研室工作,學院正打算派她去蘇聯留學。張奇虹形象好,演技好,她16歲時曾參加過歌劇《白毛女》的演出,演的不是喜兒,而是一個老太太。水華導演和攝影師吳蔚雲都比較傾向於張奇虹,尤其是吳蔚雲,他解放前在上海拍過許多大明星的戲,認為張奇虹的每個角度都很上鏡,拍出來一定很好看。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但王濱導演更看好田華,他認為張奇虹生長在城市,沒有農村姑娘的氣質,而田華是河北農村長大的,與喜兒是同一個地方的人,而且她參軍早,又在部隊文工團演出多年,更具備喜兒所需要的氣質。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於藍和田方

由於意見不統一,水華趁著來北京借調華北軍區政治部文工團的李壬林出演穆仁智的機會,找到了剛剛成立的北影廠的廠長田方。水華與田方是老同事、老戰友,相信對方的眼光。面對張奇虹和田華的照片,田方也舉棋不定,倒是田方的夫人於藍一眼看中了田華身上的那種憨厚淳樸,認為她是扮演喜兒的最合適的人選。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就這樣,田華有幸得到了在銀幕上演喜兒的機會。實際上,早在17歲那年,田華就曾經有機會在舞臺上扮演喜兒,當時魯藝實驗劇團來到張家口,與田華所在的抗敵劇社聯合排演歌劇《白毛女》,抗敵劇社推選田華與王昆和孟於輪流演喜兒,但最終因為太年輕而落選。田華被安排當場記,天天跟隨劇組演出,她對喜兒這個角色已經瞭然於心,再加上她身世裡有許多和喜兒相近的地方,所以對她來說,演白毛女就是演自己。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田華當年在平山外景地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幾十年後她故地重遊

外景是影片造型的重要組成部分。關於外景地選擇在哪裡也有不同意見,有人建議在東北的遼寧拍,這裡有千山、閶山,離長春又近,還能解決拍電影需要的電源;有人說在吉林的通化拍,離長春更近,攝製組不用跑遠途,從而能確保在年底出完成片。王濱導演經過深思熟慮後,最終決定在河北平山縣洪子店拍攝外景,因為白毛女的故事來源於河北,從而能保證影片的真實感。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王昆和孟於

為了保證歌劇電影的質量,導演還否定了讓田華自演自唱的想法,在配唱的選擇上,王昆是本色的嗓子,帶著泥土的氣息,由她負責配唱前半部分;孟於練的是美聲唱法,高音部分更具穿透力,由她負責配唱後半部分。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1951年3月18日,電影《白毛女》在北京舉行了首映式,隨後在全國25個大城市的155家影院同時上映,盛況空前。據統計,一天的觀眾竟達47.8萬餘人。《大眾電影》雜誌曾在1959年作了一次統計,從1949年到1958年,按照國內觀眾觀影人次來排名的國產影片排行榜中,影片《白毛女》位居榜首,高達150692276人次。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1951年,《白毛女》與《鋼鐵戰士》《新兒女英雄傳》等一道參加第六屆捷克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獲得了特別榮譽獎的第一名,得票數超過了意大利電影《橄欖樹下無和平》。


有了於藍的舉薦,田華終於演成《白毛女》

隨著獲獎訊息傳到國內,《白毛女》又掀起了新一輪觀影熱潮,而田華也成為了觀眾心目中的偶像,那時時興寫感謝信,她收到了幾大麻袋的感謝信,觀眾感謝她在銀幕上成功塑造了喜兒白毛女這個人物形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