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2 問道|“為人、為師、為學”訪談錄:鍼灸推拿學院院長房敏教授談成才感悟

按:

“杏林中青年人才培養體系”是我校黨委實施人才強校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自2009年項目實施以來,已有150多位杏林學者、杏林青年學者脫穎而出,肩負著傳承中醫藥事業、弘揚中醫藥文化的責任和使命。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進入新時代,中醫藥事業的發展也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杏林人才作為“雙一流”和地方“高水平”大學建設的人才儲備,在醫、教、研崗位上勇於探索,不斷創新、屢創佳績。以“學術榮譽體系”首席教授、講席教授為榜樣,開展“我心中的教授”系列訪談,旨在挖掘學術大家們在個人思想政治素養,人文道德品質及人格修養方面的閃光點,學習教授們如何為人、為師、為學,圍繞我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引導廣大教師爭做“四有”好老師,培養和塑造新一代有高尚醫德和師德的杏林人才。

採訪地點:針灸推拿學院院長辦公室

採訪人:杏林學者第二組

回顧整個採訪過程,我們從房敏院長的個人成長聊到了他所鍾愛的推拿學科,聊到了對中醫發展的思考,也從他個人的感悟中體會到了作為中醫人的熱誠、執著和對年輕一代的殷切期望。

當年的我

房老師的故事總離不開新疆,在那裡他和中醫結緣,並早早的確立了人生的前進方向。提到早年在喀什工作的經歷,他說:“當時喀什衛校附屬醫院條件簡陋,中醫科只有門診4位醫生,那段時間裡,我一直就常駐在診室面對越來越多的患者,值得回憶的是,有很多維吾爾族患者慕名來找‘漢族巴郎醫生’;爭取醫院開設中醫科病房後,更是沒日沒夜的值班。”隨著業務能力的不斷提升,他對所學所用的思考也隨之深入,常常因為棘手病例、疑難雜症翻閱典籍,尋求良方。當問及西部邊陲帶給他最大的收穫,他想了想:“現在看來,相較業務能力的提升,個人品質的磨鍊更為珍貴,我後來的發展也因此受益良多,如果用幾個字來概括,那就是:潛下心做事!”

從1993年考研到上海求學開始,他的人生軌跡開始了新的轉變,唯有“潛下心做事”始終如一。回顧從讀研到成為學科領軍人物的人生經歷,對於推動中醫學發展的科學研究,他經歷了從茫然到熟悉、到摯愛的過程;訪談中,我們深深感受到房老師“潛心做事”的情懷、發展推拿學科的擔當、不忘初衷的激情、有序規劃個人成長的心路歷程。在西醫骨科一年的進修學習,讓他真切明白了臨床症狀體徵與解剖結構的關係;與交大、復旦的生物力學科研合作,讓他清晰明瞭以力為代表的推拿療法傳承發展的關鍵核心;赴哈佛、劍橋大學的短期訪學,極大地拓展了他的大局觀和國際視野。對比現在的科研學術環境氛圍,他不禁感嘆:“20年前申請課題標書沒有電子版本,完全是手工將寫好的標書一段段裁剪下來,再拼接到標書表格裡。那時的我多麼羨慕現在的你們,有互聯網、手機、筆記本電腦可以隨時查文獻,做文檔,完成電子化申請。”

问道|“为人、为师、为学”访谈录: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房敏教授谈成才感悟

現在的你們

採訪話鋒由“他的羨慕”轉到了我們這一代年輕中醫人,對此,房院長分享了頗多的人生感悟:“一是要依託平臺,上海中醫藥大學這個平臺給了大家充分施展才華的空間,你們要充分利用好學校的各項軟硬件資源,為各自熱愛的學科‘潛下心做事’;二是要保持對中醫的興趣,科研教學臨床是件‘苦差事’,唯有興趣才能讓你為之堅持並視其為一生的事業,‘潛心做好事’;三是‘潛心做事’沒有捷徑,除了更多的付出時間和精力,別無他法可尋。”

說完感悟,他還不忘問我們如何規劃自己,當我們面面相覷、一籌莫展之時,他給了大家一個極具操作性的建議:“‘做事’別看得太高太遠,每年給自己定一個目標,年終時自問是否完成了目標。一年一個目標,三年大變樣!”。採訪之後,我們翻看了房老師的履歷:2000年入選首屆“醫苑新星”,2001年入選“科技啟明星”和“曙光學者”,2005年入選市“優秀學科帶頭人”,2007年成為“973項目首席科學家”,2010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項目和上海市“領軍人才”……,這些應該是他給自己定下的目標,同時也見證了他一路走來的不凡軌跡。

问道|“为人、为师、为学”访谈录: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房敏教授谈成才感悟

學科的未來

提及中醫針灸推拿學科的未來發展,一路走來的經歷使得房老師的審視角度更加多維和立體。首先,他認為學科發展、團隊發展歸根結底要通過個人發展來聚焦體現,涓涓細流匯成大江大海,培養具有全局意識、未來視野和奉獻精神的針推人才是學科發展的根基,這和大學杏林人才培養體系的目標高度契合;其次,要將針灸推拿二級學科當做一級學科建設,整合教學、科研和臨床的優勢資源,發揮醫教研系統化平臺的集合效應;最後,注重國際合作的全方位展開,與海外教學和科研機構建立長期穩定的交流機制,以我為主,中為洋用,洋為中用。“今天,要論發展,哪怕是步伐慢一點,就要落後一大步!”對比兄弟院校,房老師常常會有這樣的憂患意識。

问道|“为人、为师、为学”访谈录:针灸推拿学院院长房敏教授谈成才感悟

房老師的採訪很快結束了,這是對他心路歷程、人生感悟的一次簡短解讀,也是我們對“熱愛、執著、追求”幾個關鍵詞的重新認識。回顧上海中醫藥大學自1956年建校以來,歷經60餘載風雨變遷,正是有這樣一位位心繫青年人才培養、學科未來發展的精英骨幹,令我們年輕一代對上海中醫藥大學的未來,對祖國中醫藥事業的發展滿懷期待、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