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2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自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爆發以來,

山東“搬家式”的支援驚呆了網友,

蔬菜、水果和水餃,

醫療器械和口罩,

酒精、空調、洗衣機,

醫生、護士……

都被山東大大方方地“捐”了出去,

一點都不含糊。

只要湖北一句話,

不管你缺啥,

山東人都能給安排得明明白白!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在全省各地湧起的支援熱潮面前,

臨沂人毫不示弱。

蘭陵縣日夜兼程捐200噸大蒜;

沂水縣山東泓達集團加班生產醫用消毒酒精,

共計捐贈70多噸;

臨沂大學科研團隊研發出病毒核酸檢測試劑盒;

翔宇集團捐贈835箱枸櫞酸噴托維林片……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看到臨沂的支援消息,

網友們坐不住了,

原來臨沂不止有炒雞和煎餅卷大蔥,

還能像變戲法一樣“掏”出來那麼多物資!

臨沂的實力就這樣一不小心暴露了

……


對臨沂瞭解甚少的人,

也許只有在《沂蒙山小調》響起時

才能想起這座城市,

很多人也因此留下了

臨沂是貧困落後的“革命老區”的刻板印象。


實際上,

自1994年設立地級市以來,

臨沂僅用十年時間就實現了經濟“大跨步”,

2004年成為首個生產總值過千億、

人均過萬的革命老區城市。

此後經濟穩步提升,

逐漸成為北方重要的

“物流之都”

“中國金剛石之都”

“世界滑水名城”

曾連續5次登上

福布斯中國大陸最佳商業城市榜

……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但是!


以上這些都不是今天的重點

今天,

我們來重新認識一下被稱為

“山東南菜園”的

農業城市——臨沂。


臨 沂


臨沂是山東省人口最多、面積最大的城市,

1161.9萬人,總面積1.72萬平方公里,

平原、山區、丘陵各佔三分之一,

類型多樣的土地類型、

優越的氣候條件、

豐富的物種資源,

使臨沂擁有發展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

一代代臨沂人依山造田、耕讀傳家,

千年農耕文化得以發揚光大。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目前,

臨沂市糧食年產量為409.2萬噸(2018年數據)

佔全省7.7%。

其中,

水稻種植面積約佔糧食作物總播種面積的11.4%,

是山東省第一大稻區;

蔬菜年產量1638.9萬噸(2017年數據)

佔全省蔬菜供應的五分之一。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先後被授予

中國蔬菜之鄉”、

中國大蒜之鄉”、“中國牛蒡之鄉”、

中國金銀花之鄉”、“中國大銀魚之鄉”、

山東南菜園”、“洋菜園”等稱號,

是“中國桃業第一市”,

“國家級出口食品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

被譽為“中國食品之都”。


改革開放,大力發展農業


對於很多從舊中國走來的人而言,

對飢餓和貧窮的恐懼是當時最難忘的集體記憶。

1978年,

全國人均糧食產量只有316公斤,

連農民基本的溫飽都解決不了,

“發家致富”的願望更是遙遠又渺茫。

直到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出臺,

改變了這一切。


1979年,

蒼山縣蘆塘大隊第11生產隊率先實行包產到組,

率先敲響了全地區農村農業改革的鼓點。

40多年來,

沂蒙大地上,農業得到快速發展。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臨沂的山地主要集中在沂水、蒙陰、平邑、費縣等縣,

在改革開放以前,

這些地方受地貌限制,農業發展極其落後。

1979年以後,

各地紛紛掀起荒山整治的熱潮。

經過沂蒙百姓的不懈努力,

山不禿了,更好看了,

連片的荒山搖身一變,

成了種滿栗子樹、蘋果樹、桃樹的梯田。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在臨沂南部的的平原上,

土地廣袤而肥沃,

成就了蘭陵、郯城等農業強縣。

改革開放以後,

蘭陵縣發展蔬菜栽培,

此後又在全省率先發展日光溫室蔬菜生產,

在黃淮地區開創了

深冬季節生產茄果類蔬菜的先河。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短短五年時間

臨沂市農民人均純收入由1979年的117元,

增加到1984年的339元,

年平均增長23.7%;

糧食產量由1979年的243.57萬噸,

增加到1984年的365.59萬噸,

年平均增長8.5%;

農業成為這個時期發展的主導產業。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經濟結構優化,產品效益提升


在解決了農民的溫飽問題以後,

各級政府堅持

絕不放鬆糧食生產,積極發展多種經營”的方針,

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了產業結構調整,

確立了糧食、花生、瓜菜、果品、畜牧

等主導產業,

多形式發展農業產業化經營,

並逐漸培育壯大了一批龍頭企業。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目前,

已培育了山東金勝集團、

玉皇糧油、費縣中糧集團等200餘家油料加工企業,

莒南縣已成為亞洲最大的花生加工和銷售集散地;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培育了臨沂萬德福食品有限公司、

山東興大集團等500餘家蔬菜加工企業,

凍幹脫水蔬菜生產線佔全世界的50%以上,

脫水蔬菜出口量連續多年居全國第一

培育了金鑼集團、山東龍盛集團等100餘家禽畜加工企業,

金鑼集團目前是中國最大的

生豬屠宰加工和肉製品生產企業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培育了山東康發食品飲料公司、

臨沂奇偉罐頭有限公司等75家果品罐頭加工企業,

平邑縣成為全國最大的果品罐頭加工基地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據統計,

市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700家,

其中省級以上68家,數量躍居山東第一位,

銷售收入過億元的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236家,

帶動農戶167.9萬戶。


品牌引領,特色農產品身價上漲


從蒙山上的蜜桃、蘋果,

到平原裡種出的青菜、大蒜,

勤勞的臨沂人在這片土地上

生產出了越來越多具有競爭力的產品,

臨沂農業的發展有目共睹。

2009年,

臨沂實施品牌引領戰略,

通過農產品品牌戰略帶動農產品食品安全,

提高農產品產品附加值,

臨沂農產品有了商標,品質也得到了有力保障。

“蒼山蔬菜”、“莒南花生”、“郯城銀杏”

“費縣核桃”、“平邑金銀花”、“蒙陰蜜桃”、

……

在臨沂,

幾乎每個縣都有拿得出手的“國字號”優質農產品。


01


蒼山蔬菜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蘭陵為我省重要的蔬菜聚集地,在全國蔬菜供應鏈條上佔據舉足輕重的位置。“蒼山蔬菜”主要往南打,銷往上海、杭州、廣州等南方市場,僅上海市就有15萬多蘭陵人從事蔬菜的種植、運輸、加工、配送及銷售,蒼山蔬菜已佔到上海市場份額的60%。


02


莒南花生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莒南縣是“中國花生之鄉”,全縣常年加工銷售花生(製品)120萬噸,產值96億人民幣,商品率達90%以上,產品出口到亞洲、歐洲、北美洲等40多個國家和地區,花生出口量約佔全省的三分之一,花生單產、出口、加工和貿易量在全國縣級單位中均名列第一,是全國最大的優質花生良種繁育基地、商品生產基地和出口貿易集散地。


03


郯城銀杏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銀杏是郯城的第一金字招牌和重要名片,依託銀杏資源,“一棵樹”撐起了一個產業鏈。目前,郯城銀杏種植面積發展到30萬畝,定植銀杏1400萬株,年產優質銀杏果400萬公斤,銀杏葉1000萬公斤,從事銀杏果、葉、苗及銀杏加工產品經營的人員近10萬人,成為全國最大的銀杏苗木及系列產品集散地,年綜合產值超過20億元,成為富民強縣的支柱產業。


04


費縣核桃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隨著費縣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步伐的不斷加快,核桃產業已成為費縣南部青石山區廣大群眾經濟發展、脫貧致富的支柱產業之一。自2004年起,費縣先後被授予“全國核桃產業十強縣”、“中國核桃之鄉”榮譽稱號,費縣“芍藥山核桃”榮登2017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費縣核桃”成功入選全國經濟林產業區域特色品牌建設試點單位。


05


平邑金銀花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平邑縣金銀花有300多年栽培歷史。目前,平邑95%的村莊栽植金銀花,全縣金銀花種植面積突破65萬畝,年產乾花1800萬公斤,產量佔全國的60%以上,交易量佔全國80%,年產值達到45億元,是名副其實的“中國金銀花之鄉”。


06


蒙陰蜜桃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蒙陰縣種植蜜桃歷史悠久,可以追溯到西漢時期,歷朝歷代蒙陰都是中國蜜桃的主產區之一。目前,蒙陰縣蜜桃種植面積及年產量均居全國縣級首位。蒙陰蜜桃“色澤豔麗,果肉細膩,香脆可口,汁甜如蜜”,暢銷全國、遠銷海外,入選“中國農產品百強品牌”,品牌價值居全國桃品牌第一位。


品牌帶動的效應越來越明顯,

截至2017年,

臨沂優質農產品基地面積達到574.82萬畝,

提升基地面積105.9萬畝,

優質農產品產業園區203個,

有影響力的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42個、

企業產品品牌98個,

居全省第一位;

“三品一標”認證達到1737個,

居全省第一位;

綠色食品認證居全省前列。


農村農業現代化,實現鄉村振興


互聯網的迅速普及,雲計算的大規模應用,

為傳統農業注入了新活力。

同時,

農業供給側改革的不斷深化,

也給農業的發展創造了新機遇。

在“互聯網+農業”、

“生態+農業”一系列舉措的推進下,

臨沂的現代化農業、觀光農業發展的如火如荼。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無土栽培、管道培植、

輪式栽培、浮板式栽培等先進種植技術,

聽起來似乎很“玄幻”,

但在全國首家國家農業公園——

蘭陵國家農業公園裡,

這一切都成了現實。

園區經過五年時間,

建設了一批標準化的種植示範基地,

構建由品種研發到產品銷售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建成了經濟效益顯著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作為新舊動能轉換的重點項目,

朱家林田園綜合體同樣引人矚目。

數年前的朱家林

房屋破敗,連吃水都成困難,

是公認的“特困村”、“空心村”。

如今,

這個昔日被人遺忘的小山村早已經變得煥然一新。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朱家林積極探索推進

農村經濟社會全面發展的

新模式、新業態、新路徑,

基本建成了集創意農業、農事體驗、田園社區於一體的

“獨具特色的創意型田園綜合體”,

併成為山東省唯一的國家級田園綜合體建設試點。


咳咳.....臨沂的實力終究還是暴露了……


勤勞樸實的臨沂人,

認真且虔誠地耕耘腳下的土地,

因為他們堅信,

堅持不懈的努力,

總會讓生活越來越美好,讓城市更加欣欣向榮。

農業(食品)產業、高端裝備製造業、

醫藥產業、木業產業、商貿物流、

文化旅遊、新能源、現代服務

……

隨著時間的推移,

臨沂的主導產業越來越多元化,

我們也更有理由相信,

臨沂將迸發出更加強大的實力,

生活終將更美好。


策劃:臨沂文旅集團信息中心

審核:王超

來源:臨沂市農業農村局官網、臨沂市招商局官網、臨沂統計信息網、琅琊新聞網、魯南商報、愛臨沂

圖片源自:視覺中國、齊魯網等

部分數據資料來自相關部門官方網站,如有錯誤,歡迎指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