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14 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170個貧困村、7.7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退出,17個計劃退出縣也有望順利實現摘帽,全省絕對貧困“清零”的目標已基本實現……

這是一份有質有為的民生髮展答卷,剛剛過去的2019年,全省上下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力以赴、只爭朝夕,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決定性成效。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圓滿收官的關鍵之年,1月14日,在600萬青海兒女的殷切期盼中,全省兩會如約而至,如何以“趕考”心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成為了代表、委員們熱議的話題。

提升質量脫真貧

全面完成“十三五”期間5.2萬戶、20萬人易地扶貧搬遷任務和20萬戶農牧民危舊房改造任務;全省91.3%的行政村實現村集體經濟“破零”;九年義務教育鞏固率達到96.87%;“十三五”期間1971所村級標準化衛生室改建任務全面完成……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一個也不能少。省政協委員、省扶貧開發局黨組成員、副局長盛宗毅說,剛剛過去的2019年,我省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聚焦絕對貧困“清零”目標,堅持精準方略,突出深度攻堅,強化民生保障,加快補齊短板,脫貧攻堅取得了決定性勝利。

這一年,青海始終把攻堅的重點和難點放在深度貧困地區,到目前已累計向深度貧困地區投入各類扶貧資金286.7億元,完成三年計劃投資總量的113%,並聚焦貧困老年人、貧困殘疾人以及貧困單親家庭等特殊困難群體,6.4萬特困群眾服務保障水平不斷提升,生產生活得到全面改善。

過去一年,我省不斷補齊民生短板,聚焦“三保障”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方面存在的突出問題,逐項對賬銷號,為實現絕對貧困“清零”目標提供了有力支撐。截止到2019年底,全省貧困群眾基本醫療參保率達到100%,住院自費比例控制在10%以內, 30.14萬貧困群眾安全飲水得到鞏固提升,行政村道路、電力、通訊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建、運、管水平全面提升,貧困群眾住房難、吃水難、用電難、行路難等老大難問題得到歷史性解決。

新起點氤氳新希望,新一年描繪新藍圖。今年是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收官之年,是脫貧攻堅全面交賬、兌現責任的一年。行百里者半九十,能不能順利通過脫貧攻堅“最終大考”,將直接關係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質量和成色。

脫貧質量是關係到真脫貧、脫真貧的大事。盛宗毅表示,2020年是脫貧攻堅的決戰決勝、全面收官之年,重任在肩、不容懈怠,全省“兩會”如期召開,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發展路徑將更加明晰。作為一名政協委員,他將積極履職盡責建言獻策,緊緊圍繞全省兩會部署,堅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嚴格落實“四不摘”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不折不扣完成今年的各項目標任務,全面打贏脫貧攻堅戰。

產業造血固成效

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脫貧攻堅也進入了最後的衝刺、全面收官階段,脫貧攻堅越到最後時刻就越要響鼓重錘。

果洛藏族自治州班瑪縣雖是國家藏區特殊貧困縣,省定扶貧開發重點縣,如今卻立足生態優勢積極開闢了一條極富特色的生態脫貧路徑。

從曾經破解發展難題到搭乘精準脫貧的發展“快車”,省人大代表、班瑪縣委副書記、縣長劉正偉說,自脫貧攻堅戰打響以來,班瑪縣把脫貧攻堅與生態保護緊密結合起來,藉助特殊的資源稟賦,按照縣域不同的區域功能分別定格為種植區、養殖區、旅遊區,大力發展“百畝”蔬菜、“千畝”青稞、“萬畝”藏茶種植、犛牛養殖產業和有機畜產品深加工、紅色旅遊和溫泉休閒度假旅遊等產業,三大產業體系、三大產業板塊帶貧減貧效應十分明顯。

既要保護生態又要發展產業,讓貧困群眾的發展路子越走越寬,劉正偉表示:“在不斷鞏固脫貧攻堅成效基礎上,將緊緊圍繞全省‘兩會’對打贏脫貧攻堅戰部署的工作主線,以時不我待的責任感和緊迫感,圍繞‘精準’二字,集中人力、匯聚物力、整合財力,狠抓產業開發,全面鞏固提升脫貧攻堅工作,切實提高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省政協委員、省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副主任都茂庭切身感受到,近年來全省上下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特別是緊密結合生態環境保護和產業發展,注重造血功能,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成效。正如他感言,現今廣大農村牧區面貌煥然一新,產業發展如火如荼。

都茂庭認為,我省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成果來之不易,所以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衝鋒號”吹響,更要做到思想不鬆懈,工作不減弱,問題不忽視,進一步加大產業發展力度,鞏固好脫貧成果,防止返貧很重要。

聚焦民生謀發展

位處黃河岸畔,在黃南藏族自治州尖扎縣康楊鎮西麻拉村,省人大代表王佔華以尖扎縣聚民苗木專業合作社為產業依託,帶領著淳樸的村民們正闊步前行在致富奔小康的道路上。

王佔華說,作為一名省人大代表,近年來他積極投身於脫貧攻堅這一時代發展的“趕考”中,僅2019年就帶動了周邊村子裡的1.3萬餘人次就業,並且他的苗木專業合作社還為入股的貧困戶給予產業分紅,實現一部分增收,直接帶動起了周邊村子裡的150戶貧困戶。他表示:“今年將繼續帶領著鄉親們,以產業鞏固脫貧成效,以產業發展實現致富增收,讓鄉親們有錢掙有事做。”

再到湟水之濱,青海福茵集團正在西寧市湟源縣大華鎮聚力建設“青藏高原原產地特色產業聚集園”,正式運營後將入駐農牧生態產業加工生產、流通貿易、產業服務等近千家企業,整個產業鏈的發展將帶動全省農村種植養殖合作社數千家,帶動約百萬名農牧民增收致富。

貧困人口之所以貧困,是因為沒有“更好的路子”,精準扶貧不僅要將平臺搭建好,更是要將技術傳授出去,帶領他們走出脫貧新路子。省政協委員、青海福茵集團董事長林振勇表示:“將進一步發揮企業助力精準脫貧的社會責任,通過項目平臺讓更多農牧民群眾和貧困群眾學習先進技術,將農牧民的產品以平臺為依託提高附加值,把單純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貧困勞動力轉化為新型的‘職業農牧民’,助力我省脫貧攻堅事業,為新青海建設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