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6 深思:正確的面對慾望


深思:正確的面對慾望


有人說自律與慾望是兩個矛盾的概念,選擇了一者就拋棄了另一者。事實上對一個人來說沒有誰能拋得下任何一個。

欲:是想要和將要的意思,無論你是將要,還是想要。

我欲乘風歸去沒有錯,欲得而甘心也沒有錯,欲把西湖比西子更沒有錯。難到想要的希望就錯了,只要不是貪慾,只要不是邪欲。


君子 賢其賢而親其親、小人 樂其樂而利其利。

孔子說:知道你好色,但希望你能好德如好色,(子曰:吾未見如此好德如好色之人。)所以儒家教人:君子必慎其獨也。也就是說君子要謹慎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不能口是心非。


道家有“正淫”、“邪淫”;“正財”、“偏財”之說。


佛家講:空不亦色,空即是色。也就是說,一切眾生皆苦,看淡看空,不計較。才有了濟公和尚所說的:“酒肉穿腸過,佛主心中留。”


鄭成功也有一句非常經典的話:“酒能助興,仙家飲之;酒能亂性,佛家戒之。我呢!無酒學佛,有酒學仙。”

01


記得蒲松齡的《聊齋志異》裡面有一個非常經典的故事叫耳中人。

話說,淄川縣有一個秀才叫譚晉玄。非常信奉方士所傳的吐納導引之術,每日練習,寒暑不斷。日子一久,似乎大有收穫。一天他正盤膝靜坐。忽然聽到耳中有細小的聲音,像蒼蠅嗡嗡似的說:“可以見到了。”譚晉玄一睜眼,卻沒有聲音了。等到把雙目一閉,聲音又出來了。心想,那一定是“丹”成了。於是心裡暗喜,從此每次靜坐都能聽到這個聲音。於是他準備再次聽到時就做出反應。一日,當他又聽說同樣的話時,便小聲應道:“可以看見了。”過了一會,他覺得耳中有東西跑出來了,一看,是個小人,長不過三寸,形狀猙獰,有如夜叉,在地上繞圈子走。他心裡感到奇怪,姑且全神貫注地看他如何變化。這時,忽有鄰居來借東西,敲門大叫,那個小人聽到後,慌慌張張在屋裡亂撞,活像老鼠找不到鼠洞一樣。而譚晉玄突然就像丟失魄一樣,也不去理會小人到哪裡去了。從此他就得上了癲瘋症,每日哭叫,差不多醫治了半年才慢慢好轉。(故事完)


深思:正確的面對慾望


很多人看了過後沒明白是什麼意思,也有很多學者在分析的時候講得非常含蓄。在收集了很多資料過後,有一天恍然大悟。“見一個小人,長不過三寸,形狀猙獰。”才明白,也許這是一個講秀才獨自完成夫妻媾合之事的故事。古時候人們對兩性關係所提倡的道德高度是非常高,哪怕就是想一想就覺得是非常丟人,更不用說可能會拿出來交流。特別是針對那些準備考取功名的讀書人,那就必須要做出一副文質彬彬的斯文樣。而譚晉文偏偏又從中找到了樂趣,而且一發不可收拾。可是趕巧不巧的被鄰居撞見,導致小人兒無處安放。最後整個人受不了這種道德的摧殘瘋掉了。

與其說道德是一種綁架,還不如說自己綁架了自己。道家講正淫與邪淫,夫妻正常生活為正,爛桃花為邪。所以正常的理解慾望,而不是壓抑自己的慾望。

02


張愛玲是一位非常了不起的作家,大家記住她的《傾城之戀》、記住了她的《半生緣》,很多人因為她學會了如何大膽的去愛,真誠的去思念。同時她還有一本書叫《色戒》,甚至因為梁朝偉和湯唯的演繹而家喻戶曉。她作為一個知性女作家,曾經非常坦言的在文中寫到,女人抓住男人的心要通過食道,而男人抓住女人的心要通過 X X (此處省去兩字)。


深思:正確的面對慾望

真正偉大的人,都學會了在慾望中釋然。或者說都都學會了如何面對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故有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好德如好色等這樣的說法。

我們在世界上,可以做到敢求知、敢探索,難道就不能敢愛、敢恨嗎。最到真誠,最重要,最考驗人的一課就是一個人獨處的時候能不能做到謹慎。簡而言之,就是人前真誠,人後與真誠,一切都發自肺腑,發自內心,發自我全部的感官,就像手腳長在我自己身上一樣自然自如,一樣真實無欺,而不是誰外加於我的“思想改造”,外加於我的清規戒律。

03


慾望是促使人們進步的催化劑。追求更好的生活,擁有更好的物質條件,尋找更賞心悅目的伴侶。哪一樣放大了說不是慾望呢?人類總是在追求這些聖人眼中的世俗過程中,讓世界變得更美好。事實上真正的聖人也不會覺得這一切世俗。滿足自己的慾望是人生實現奮鬥的價值。那些自視清高的風雅儒仕,反而很有可能是附庸風雅的草包,背地裡都行著文人騷客行當。

有一次同事一起吃宵夜,一個女同事失戀了,她喝了好多酒,大家開導她。問她為什麼主動提出分手,她告訴我們他覺得她男朋友慢慢的變了,當初同意和他在一起就是因為他對她很好。一個急需安慰的失戀女性就這樣被大家勸解了一個晚上。最後得出的結論是,女生可以喜歡一個長得帥,也可以喜歡他家裡有錢,但一定不能喜歡他對你好。因為長得帥不容易變,有錢也不容易變,但他對你好,隨著時間的推移一定會變。

而又有很多人總是因為前面兩個理由喜歡上某一個人,但似乎因為受到首先的譴責,硬生生的加上了後面一個理由。這難道不叫附庸風雅嗎?明明內心有狼的需求,為什麼要硬披上羊的外衣。


真正可恥的並不是擁有慾望,而是放縱慾望,為了滿足慾望,為所欲為,不擇手段。


貪圖享受,日夜笙歌,這叫放縱。

千金一擲,嗜賭成性,這叫放縱。

假公濟私,大飽私囊,監守自盜。這叫bu不擇手段,為所欲為。

約上朋友適當吃一頓好的,叫解饞,而不是暴飲暴食,胡吃海喝。

路遇靚美適當回一下頭,叫審美,而不是目瞪口呆,垂涎欲滴。

逢年過節起家人玩玩撲克,打打麻將。這叫小打怡情,大賭傷身。

所以道德本應該承認人們所貪圖的,只要不貪得無厭,只要取之有道。同時道德更不應該被綁架。

就如同揹著沉重書包的小朋友沒有老奶奶讓座;身為明星就一定要捐款超過20萬。就叫不自律了嗎?你可以不認同,但還不足以讓你說三道四。

慾望本身沒有錯,不要壓抑,更不能放縱。

深思:正確的面對慾望

感謝關注 @空仁先生 走過才明白什麼是荊棘,錯過才懂得什麼是教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