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15 為了愛情,白素貞製造了一場瘟疫

今天是情人節,如果你問我古往今來哪個愛情故事最動人。我會告訴你,是白素貞與許仙的愛情故事。

一、白素貞乾的缺德事

十年修得同船渡,百年修得共枕眠,92版《新白娘子傳奇》我來來回回看了不下二十遍,每一首新黃梅調都記得滾瓜爛熟。趙雅芝飾演的白素貞以身相許償還千年之前的救命恩情,與許仙歷盡風雨坎坷,嚐盡酸甜苦辣,在無怨無悔的柔情中共度餘生,這世上還有比這更感人的愛情故事?

而且,芝姐曠古未有的顏值,吊打當今小鮮肉的演技,給我們塑造了一個秀外慧中,溫柔美麗、蘭心蕙性的千年女神形象。

然而,後來我讀了電視劇改編的藍本,夢花館主的《白蛇全傳》之後,我才發現,原來趙雅芝飾演的白素貞是被編劇貢敏美化了,事實上,白素貞根本就不完美。


比如說,電視劇裡的白素貞跟小青情同姐妹,但是書裡的白素貞動輒就罵小青“你這賤人!”、“好一個大膽殺潑的賤人!”電視劇裡的白素貞對許仙柔情似水,但是書裡的白素貞動輒就對許仙冷嘲熱諷,比如許仙幫小青說話,白素貞就冷笑,“原來得罪了你的心上人了,所以埋怨我麼?怪不得近日他任性妄為,仗勢與我爭吵。我若早知如此,也不敢得罪你的二孃娘了!”


為了愛情,白素貞製造了一場瘟疫


在電視劇裡,有一個來自茅山的王道士。這王道士之前是個蛤蟆精,跟白素貞在同一處修煉。他癩蛤蟆想吃天鵝肉——不對,應該是白蛇肉,但是被白素貞斷然拒絕。你沒有許仙那樣的顏值,還想追求女神?

他出山之後,也正巧來到了蘇州城,他通過在蘇州城各水井裡下自己特製的毒,然後再推銷自己的藥,藉機斂財,騙點零花錢。然而他的舉動卻被白素貞發現,於是她移花接木行巧計,斷了他的財路,從而進一步結下仇怨。

然而在原著裡,下毒賣解藥這種缺德事並非是王道士乾的,而是白素貞乾的。許仙夫婦在蘇州開了一家保安堂藥鋪,但是由於是初創企業,不被當地人認可,只得慘淡經營。白素貞為了幫助許仙打開藥鋪的品牌知名度,就想出了一條所謂的妙計。即在空中向全城散佈自己曾吐出的千年毒氣,讓全城人都得上怪病。這種病全城所有藥鋪都治不好,只有保安堂有特效藥。如此一來,就能夠讓保安堂一炮打響。


為了愛情,白素貞製造了一場瘟疫


整個缺德事的過程如下——


是夜,白氏叫過小青吩咐道:“你今夜駕雲往各處,不論池井,佈下毒氣,與人吸引,我煉丹以待。”小青領命,到了三更時候,駕起雲頭,前去各處水面施布毒氣,回來不表。明日清晨,各處人家汲水炊爨,飲著毒氣,不數日之間,果然城廂內外疫症大行,十家病倒九家。漢文將救瘟丹牌掛出店前,病家聞知,買得一粒回去與病人吃,即時病癒離床。不覺一傳兩,兩傳三,家家戶戶都道許家藥丸神效,盡來求買,店前擁擠不開,每粒賣銀三分,不數日之間,藥丸賣得精光,病人盡皆痊癒。漢文收穫大利,稱讚白氏不置,自此漢文藥店馳名不表。


為了自己老公的事業,就讓全城百姓都染病,說實話,女人為了愛情真的是可以不顧一切。但是她這麼做,就真的一點不內疚?

二、南宋政府如何戰“疫”


白蛇傳的故事背景是在南宋,更具體一點是在岳飛被害之後。俗話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蘇州是當時南宋的一個大城市,然而在《白蛇全傳》中,我們沒有看到當地政府有任何應對此次瘟疫的行動。他們既沒有對瘟疫進行醫學調研,也沒有宣佈將蘇州封城,更沒有號召大家“要想活的久,不要到處走”。當地政府秉承佛系態度,無為而治,任由疫情在姑蘇城內蔓延。

拋開小說,那麼歷史上的宋朝政府是如何應對瘟疫的呢

南宋的瘟疫頻頻發生,其次數遠遠超過北方遊牧的侵擾。按發生疫災的年份計,南宋的疫災頻度分別是1次/2.6年,或發生疫災的年份頻率為37%;若按不同地區每年實際上所發疫災的次數計,當時南宋每2.2年就有1次疫災發生。

這是因為,對於失去半壁江山的南宋而言,江南地區不但成為其經濟中心,還成為其政治中心。由於大量北方人口的湧入,“四方之民,雲集二浙,百倍常時 ”,這使得人口流動更加頻繁,使得江南成為疾疫流行之地。這種兩三年就會發生一次瘟疫的頻率,估計南宋人都已經當成家常便飯了。

南宋政府應對瘟疫的政策,基本繼承了北宋的處置方法。北宋政府對疾疫的處置,都由中央政府統一領導 ,地方官吏配合醫療人員,統計患病人數,免費發放醫藥,逐一救治,並開倉賑濟。

宋朝政府有著完備的醫事組織,包括翰林醫官院、御藥院、太醫局和惠民和劑局。當地方出現疫情,中央政府就會就這些機構抽調一部分醫學專家前往地方,指導地方政府開展救災工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惠民和劑局,當疫情發生之時,該局不僅低價賣藥,而且嚴禁出售過期藥物與假冒偽劣藥物。斷絕了高價賣藥的私人藥鋪的發財念想,保護了人民群眾的利益。

南宋政府基本上承襲了惠民和劑局的制度,不止在首府臨安,還在全國各個地方廣泛設立。這樣基本就形成了這樣一種模式,即醫官負責看病開藥,然後病人去惠民和劑局買藥。例如淳熙十四年(1187年),兩浙發生疫情,朝廷派醫官在臨安府內外給老百姓看診,藥物則是“令和劑局取撥合用,分下三衙”。


政府並沒有規定病人只能去惠民和劑局買藥,但是惠民和劑局的藥物質量既能保證,價格又很便宜,自然而然的成為廣大病人的首選。所以,當蘇州真的發生瘟疫之時,按照常理,老百姓是不會去許仙那個剛剛開張的小藥鋪的,誰知道你是不是黑店?

我們知道,古代瘟疫會造成大量人口死亡,而屍體又是病毒和細菌藉以大量繁殖的理想載體,它們往往會成為疾病流行的重要渠道。歐洲中世紀時候的黑死病之所以愈演愈烈,就與當時街頭巷尾大量的屍體無人收拾有關。為此,宋朝政府在江南地區創辦澤漏園,用以集中安葬無主的屍骨。南宋之時,政府經常在瘟疫發生之時,就賜錢助葬或是提供棺材,然後統一送到澤漏園。這種措施起到了防止疫病蔓延和改善環境衛生的作用,以後明清兩朝都予以沿用。甚至可以說,它是近代公墓的起源。

除此之外,南宋政府還積極推廣醫藥服務。因為江南地區歷來就有好鬼尚巫的風俗,每當瘟疫發生,人們由於對死亡的恐懼,就認為瘟疫是由鬼神的活動引起的。因此他們普遍相信巫醫,不相信正規的醫生,這種風氣並不利於疫情的防控工作,這就好比老百姓看病都只去莆田系醫院,而不是去正規的三甲醫院。

為此,朝廷和各地方政府大力倡導普及醫藥知識、創建完善醫藥保障機構,與此同時通過禁止巫覡、打擊淫祠來抵制民間熾盛的“信巫不信醫”之風,例如《宋史·蔣靜傳》載,“蔣靜,字叔明,常州宜興人。第進士,調安仁令。俗好巫,疫癘流行,病者寧死不服藥,靜悉論巫罪,聚其所事淫像,得三百軀,毀而投諸江。知陳留縣,與屯將不協,罷去。”

為了愛情,白素貞製造了一場瘟疫

▲官藥局


宋朝政府打擊巫醫之風的大殺器,就是醫藥服務統統免費。如此一來,即使是那些滿腦子迷信思想的人也會心動,畢竟巫醫再神通廣大,他們也是要收錢的。哪怕巫醫的服務“統統二十塊”,也比不上官府免費的服務誘惑人。就這樣,宋朝政府一點點的扭轉了民間“信巫不信醫”的風氣,讓人民群眾迴歸理性,維護了社會的穩定。

三、防控制度的失效


儘管宋朝政府採取了多層次、多渠道防治疫情的制度,但是這個制度能否一直髮揮作用,有賴於地方官員是否能及時、高效的反映疫情,畢竟只有地方政府先報災,朝廷才能勘災、救災。 如果地方官員貪玩怠惰,那麼疫情就有可能走向失控。


北宋熙寧八年,杭州發生瘟疫,由於當地官員沈起 、張靚等反應遲鈍——就像《白蛇全傳》裡的蘇州官府一樣,導致疫情迅速惡化,兩浙一帶,十之五六盡皆病死。根據沈括的記載,當時杭州城餓殍遍野,浮屍不計,商賈不行,市集蕭條。

還有一些地方官員,當疫情發生之後,迅速上報,但是他們的動機卻是趁此發國難財。他們通過故意誇大疫情,貪汙國家對災民的振恤錢糧。據《長編》載“熙寧七年,聞永興、秦凰、河東路民飢,死者相屬,累戒司給錢穀賑濟,而官吏未悉究心,其令諸路轉運司及所差官詣所部州軍救恤,具死亡埋瘞數上司農司”。雖然朝廷一經發現他們的貪汙行徑,就予以嚴厲處罰,但依然屢禁不絕。

當然,並非所有的官員都貪玩怠惰,也有有著強烈責任心的官員,比如那位東坡肉的發明者。元祐四年,蘇軾主政杭州,剛一上任,杭州就出現疫情。蘇軾一邊將疫情上報朝廷,請求救濟,一面迅速建立起一所叫做“安樂坊”的公辦醫院,據《續資治通鑑長編》載,“作饘粥,藥餌,遣吏挾醫,分方治病,活者甚眾。”

蘇軾建立北宋版火神山醫院的經驗,受到朝廷的高度重視,此後,朝廷將這種模式大力推廣,神州大地上到處建起了公辦醫院。不得不說,此時的北宋政府,雖然對外打仗很窩囊,但是無論是對醫政制度的規定,醫事機構的設置還是從推廣醫藥的程度來說,都是史無前例的。

但是,由於南宋面臨的外部環境極端惡劣,導致朝廷有時無法應對疫情。根據《宋史·五行志》記載,南宋隆興二年(公元1164年)冬天,來自淮甸地區到江南躲避戰亂的二三十萬老百姓,因為聚集在山谷,環境相對封閉,導致瘟疫爆發。當地的地方政府的行政運作體系已經崩潰,所以無法對山谷裡的瘟疫進行處置,於是這次瘟疫導致一半人病死。

為了愛情,白素貞製造了一場瘟疫


不過,在瘟疫頻發的宋朝,宋朝政府在疫情方面的防控已經達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但是因為時代的侷限性,它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最後,衷心希望我們的國家能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

1、脫脫等撰《宋史》

2、尹娜《兩宋時期江南的瘟疫與社會控制》,上海師範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5年

3、張全明《南宋時期疫災的時空分佈及其特點》,浙江學刊,2011年

4、袁冬梅《宋代江南地區流行病考證》,《重慶工商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年

5、夢花館主《白蛇全傳》,嶽麓書社,2012年

6、石濤《我國古代政府的疫病控制措施》,《山西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2004年

7、陳麗《唐宋時期瘟疫發生的規律及特點》,《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9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