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幾百年前的騙局,今天我們還在上當,騙術恆久遠代代永流傳啊

騙子這個行當從古到今都有,這也算是源遠流長的一個行業了。當然既然有這麼長的歷史,也就有千奇百怪、花樣繁多的騙術,我們普通人平時沒有防備,騙子卻早就琢磨了各種套路,所以往往就很容易上當,但是也有人總結了,再設計巧妙高明的騙局,也是利用了受害人一些避不開的人性來下勾,這當然是一個原因,但是這種話說了基本等於沒說。作為一個人,人性的一些弱點是我們骨子裡的,誰也避不開啊。今天我們就講這麼一個明朝的騙局,據說現在每年也有上當的,鐵打的騙術,流水的騙子啊。

這個幾百年前的騙局,今天我們還在上當,騙術恆久遠代代永流傳啊


這個騙局是從科舉考試上來的,歷朝歷代穩定天下士子都是朝廷的重中之重,對於古代讀書人來說,參加科舉的重要程度比之我們的高考更為看重啊。千軍萬馬都得走科舉這條路,但是能過橋的畢竟是少數,不是所有人都有考中的水準,但是考中的想法那是每個人都有的,騙子也就瞅準了這一點。


這個幾百年前的騙局,今天我們還在上當,騙術恆久遠代代永流傳啊


一般每到科舉考試的時節,各地參加科舉的讀書人都會雲集京城,這時候在京城的各種茶樓上就會多這麼幾個穿著考究的閒客,這些人慢慢喝著茶,觀察著來茶樓喝茶的人,倘若看你是讀書人,出手也夠闊綽,多半他就會盯上你。一般套路是這樣開展的,這些人先坐你旁邊,也不多搭訕,只是輕輕說一句,“大考麼,我有門路”。這句話說完,這就是太公釣魚,願者上鉤了,只有你好奇,去多問他一句,這就算有魚了。一般讀書人少年寒窗苦,都為這一步,聽到這一句,很少有不去打聽的。這時候,對方就會淡定的說,此地不是說話地方,咱們雅座裡說話。

這個幾百年前的騙局,今天我們還在上當,騙術恆久遠代代永流傳啊


到的雅座,這位考究的閒人就會說當今主考的這位考官是朝中某某大員,都是相熟的,可以走此人的門路。學子們對於這種事當然也早有打聽,人物關係肯定是能對的上號,但是當然也不會就這麼容易輕信。於是對方就會說,什麼什麼時間,你打包多少多少銀兩,我們一起去這位主考大員的府邸,當然你在當場,肯定對方有所忌憚,但是你可以在偏堂從窗子上看著,他堂堂朝廷大員收受了咱的銀兩,自然就得評斷考卷時有所照顧。


這個幾百年前的騙局,今天我們還在上當,騙術恆久遠代代永流傳啊


但凡家裡有些銀兩的哥們就會想,銀子我拿著,到了地頭見了主事人,在看著他收銀子,這個事多半靠譜。於是就有讀書的果然某某時辰跟著這位閒客拿了拜帖到那位大員府邸去。果然大門上的一應人等對這位閒客寒暄長短、很是熟絡,自然心中的猜疑打消不少。到的待客的大廳,果然遞上拜帖,很快有人去通報,閒客給讀書人使個顏色,這位掏錢的主馬上心知肚明,把銀子和自己的一應名姓籍貫狀況摺子趕緊留下,置身窗外偏堂。


這個幾百年前的騙局,今天我們還在上當,騙術恆久遠代代永流傳啊


不多久就有著紋繡官服的老爺出來,士子從窗子上偷看,衣冠堂堂自然就是主考的大員了,於是看著雙方寒暄幾句,略微退讓也就收了銀子,心下不免大喜,看來金榜題名多半穩了。然後兩人等老爺迴轉,也就速速退出,之後閒客安頓這位只管放心去考,等著放榜靜候佳音,自然聰明如你也就知道,佳音是沒什麼佳音了。

這個幾百年前的騙局,今天我們還在上當,騙術恆久遠代代永流傳啊


這個騙局看起來沒什麼技術含量,其實這位閒客無非是和大員府上的各級下人們有所私交,彼此早就做好了套,等著那天老爺不在就可以如法炮製,也沒有哪個士子真敢上當後當面去對質的。但詭異的是,這種騙局每年開科都有,但是每年都會有人上當,何止有明一朝,即使到了今天,每年的新聞上還有被某某考試有門路這種騙術被騙走錢財的人,看來不管幾百年,人性是永恆不變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