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疫情時代的市場機遇

是時候該回來工作了——如果公司還在的話……

後疫情時代的市場機遇

這次疫情來勢洶洶,全國上下嚴陣以待。在中央政府的組織動員下,所有民眾都以自我隔離的方式,配合政府參與到這場戰“疫”中。政府則在這場戰爭中處於中心樞紐,為了確保打贏這場戰爭,甚至啟動了戰時機制。這裡不論戰“疫”效果,咱們單說這個力量對市場的推動。

防疫措施+長期隔離,市場被有形大手狠狠地推了一把,勢必出現痕跡,因此這次疫情對社會經濟生活的影響會是結構性的。在病毒和全面防疫的較量中,市場(行業)被裹挾著,或者加速向既有的方向前進,或者向始料未及的方向拐去。隨之而來,有的企業走向沒落,有的企業則迎來機遇。

一、從需求端的觀察

有形之手按下的痕跡要從安全需求和享樂需求兩個角度來觀察。

1、安全需求:安全需求的推動來自於習慣的強制形成。

(1)生活消費需求

這個春節,所有老百姓都接受了一次傳染病學教育,從老到小,從病毒知識到防疫措施,都以實戰的方式進行了深度參與。沒有什麼比自己的命更重要。在生存教育下,大家的防疫安全需求驟增,並通過這一個多月的強化形成了日常習慣。

在這種需求推動下,生活消費和生產消費都會隨著轉變。體現在生活消費方面,就是口罩、額溫計、消毒液、手套,等日用防疫設備和物資;體現在生產消費方面,就是防護服、體溫安檢門、遙感測溫儀、自主測溫系統等生產設備和物資。

這裡值得重點說一說的是口罩,因為有形之手對它的推動最明顯。

口罩的發展會經歷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國內疫情階段。隨著復產復工的推進,口罩正在從極度短缺狀態緩解過來。目前正在處於第一階段的尾聲。

第二階段是全球擴散階段。先前圍觀的世界各國會很快陷入疫情當中,由於其他國家普遍缺乏中國的管控能力,新冠在其他國家的全面蔓延是個極大概率的事件。當疫情進入這一階段,中國將轉換角色,從1-2月份的受援國,轉變為支援國,從接受世衛組織監督到輸出經驗,參與到國際防疫行動當中。在這一階段,一方面,混亂的援救效率×全球受災人口將帶來巨量的口罩需求,另一方面能夠在短期內有效組織口罩生產供應全球的國家也只有中國,因此國內口罩生產將從一個小眾產品成長成為一個千億級別的行業。

第三階段是穩定階段。新冠病毒的死亡率並不高,隨著疫情的穩定,新冠病毒將進入穩定期,人們的社會生活將回歸常態——但這個常態並不是疫情以前的常態,而是疫情催化後的新常態。新冠病毒的特點是傳染力強但不致命,而其傳播又是以氣溶膠為主。因此對新冠病毒最好的應對方式就是預防,最好的預防方式就是戴口罩。可以想見,在後疫情時代,口罩作為簡單易行的防疫措施,將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標配。既然是日常所需,那麼跟服裝服飾一樣,口罩就會從剛需產品發展成為個性化產品,並且跟服裝相比,口罩屬於易消耗品,其消費市場規模勢必遠高於鞋襪手套等普通服裝服飾市場規模。

其他防疫產品也有同樣的市場需求發展過程,象消毒液之類的甚至也會進入日常消費,但跟口罩相比,它們缺少最後一個階段的生命週期——個性化的大眾消費階段,因此市場低看一線。

值得一提的是,人們的安全需求往往要讓位於享樂需求。在疫情初期,人們受緊張情緒控制,會對安全需求產品有較高的需求,但當疫情過去,人們對於太多犧牲便利的產品將會用腳投票,於是安全產品逐漸失寵。這種情況下,口罩在安全產品中的優勢將更加明顯:簡便易行、防護效率高、滿足個性化需求。

(2)生產消費需求

跟生活消費需求比較起來,生產消費的需求較為理性和冷靜,因此對於防疫的安全需求會更加穩定和可持續。這裡一方面帶來的是對口罩、防護服、體溫安檢門、遙感測溫儀、自主測溫系統等生產設備和物資的直接需求,但另一方面影響更深遠的則是對辦公環境和辦公方式需求的改變。

這一階段由於彈性辦公的被迫推行,反倒給了企業一個觀察新工作模式的機會。首先在家辦公是可行的,至少在某些崗位是可以操作的,由此就會引發企業降低成本的訴求,把部分崗位調整成外包模式,這樣就會推動外包和眾包行業的發展。其次,企業會出現小型化,對線上會議和小型辦公間的需求將會上升。

因此,隨著生產消費需求的轉變,勞動的組織單元會趨向小型化,甚至個體化,同時外包眾包行業會迎來機遇;而隨著外包和眾包的形成,外包平臺眾包平臺會成為變化的受益者;辦公間的小型化有可能會成為下一步開發商開發項目的重點考慮方向。

2、享樂需求:享樂需求來自於本能。

《流浪地球》裡空間站的人工智能Moss對企圖反抗的劉培強說過一句話:“讓人類永遠保持理智,是一種奢求。”的確如此,當緊張情緒過後,人們會勢必淡忘憂患意識,重回享樂主義,想得開的還會及時行樂。

其實享樂並非貶義,充分地享樂放鬆是人們補充腦力體力的必要方式。當然市場經濟鼓勵個人主義,個人主義傾向過度享樂。過度享樂是另一個話題,我們還是回來接著說享樂放鬆是人們客觀需求的事情。

解禁之後,大眾需求勢必會出現報復性上漲——當然得戴著口罩,這是由消費市場的慣性決定的。不過這裡關注的不是報復性增長,而是消費需求的新軌跡。

以往我們有多種方式來進行消遣,聚會逛商場,打牌碼長城,都是常見手段。但長達一個多月的防疫隔離,迫使人們用線上消遣來代替線下消遣,這就會推動宅生活的提速。當然,推動宅生活的並不是疫情期間的線上消遣活動本身——消遣並不偏向線上或者線下,只會偏向娛樂屬性,線上和線下誰更娛樂誰就會佔有客戶——而是說彈性辦公的出現是助長宅生活的一個推動力。因為有彈性辦公,就有彈性消遣。

因此圍繞宅男宅女的消遣活動就會得到助長。

在消費者的時間爭奪競爭中,線上比例增大本來就是一個趨勢,現在受疫情推動,這個線下向線上的轉型肯定是要加快了,這就會伴隨著電商和遊戲產業的蓬勃發展。當然得出這個判斷並不是讓大家創業去跟阿里騰訊競爭,因為阿里騰訊今日頭條這些巨頭已經把流量平臺搭建好了,大家要做的是在這些平臺的基礎上選擇自己的方向。如果方向以產品為主,建議貼近社區;如果方向以服務為主,建議小型和碎片化,以迎合彈性消遣的碎片時間。

從這個角度講,堂食餐廳、商場、遊戲城等等線下消費場所雖然會在疫情後迎來猛烈反彈,但從長遠來看是處於競爭劣勢的,企業主不要為短期反彈所矇蔽;而電商由於線上趨勢的發展還遠遠沒有到頭,未來電商還會向社區社群下沉,跟社交結合得會越來越緊密。當然線下也不是沒有機會,對於個性化旅遊等升級消費還是有明確的發展前景的。未來的線下消費類企業一定要有區別於線上的、必須依靠線下和地利才能存在的理由,否則生命力不夠。

本次疫情期間,VR和無人物流等事物由於技術積累不足,沒能得到展示,不過相信它們的發展會在後疫情時代得到發揮。

總之從享樂需求來看,未來遊戲、社交電商、物流、外賣,也包括線上醫療等互聯網項目的發展會給宅男宅女帶來更多的選擇。至於遊戲城、電影院、商城、堂食餐廳則勢必會騰出一部分空間和時間給線上消費。

二、從供給端的觀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