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奮楫揚帆逐浪高——張家口市協同發展成績綜述

2014年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京津冀協同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以此為標誌,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重大國家戰略。

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京津冀協同發展是張家口千載難逢、最大最現實的發展機遇。

總書記要求我市要抓住歷史機遇,緊密結合實施“十三五”規劃,緊密結合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通過籌辦北京冬奧會帶動各方面建設,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為我們做好京津冀協同發展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瞭前進方向。

三年來,牢記總書記囑託,落實總書記指示,市委、市政府積極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重大戰略機遇,全市上下牢固樹立服務首都就是發展壯大自己的意識,緊緊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牛鼻子”,堅持聚焦重點、突破難點,下大氣力紮實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牢固樹立區域一體化、同城化、融合式的發展理念,著力推動生態建設聯防聯治、產業發展共建共贏、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互融互聯,在全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進程中打破一個個瓶頸,取得了一個又一個喜人成果。

澎湃脈動喚醒張家口發展的春天。緊緊抓住歷史性窗口期和戰略性機遇期,張家口立足“首都兩區”功能定位,著力推動交通、生態、產業一體化建設,不斷深化公共服務領域合作,一副協同發展的壯麗畫卷正在張垣大地徐徐展開。

密織交通路網縮短時空距離

協同發展,交通先行。

2019年最後一個月,京張高鐵月底全線開通進入倒計時。讓張家口人翹首以盼的是這裡即將進入北京“1小時生活圈”的生活便捷,更是京津冀協同發展帶來的無限可能。

依託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我市大力推動公路、鐵路、航空的共同發展,“五橫二縱一線”的現代立體交通網絡已經構建。

目前京新高速公路三期膠泥彎至山西省界段、二秦高速張家口段、太行山高速張家口段已通車運營;京尚高速張北縣至冀蒙界段正在建設中;京蔚高速公路西段、延崇高速預計年底主線完工。截至目前,張家口境內已建成7條鐵路、9條(段)高速公路,路網調整後國道10條、省道21條,公路通車總里程達到2.2萬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車裡程達到1186公里,居全省前列。

在鐵路建設方面,我市多方籌措配套資金60.2億元,保證了京張、張大、張呼、崇禮高鐵順利建設通車,目前京張高鐵、崇禮鐵路、張呼鐵路、大張鐵路主線鋪軌完成,目前四條鐵路均正在進行聯調聯試,沿線高鐵站正在有序推進。

寧遠機場改擴建完成,已於3月復航,年底前將完成新建航站樓和其他配套航管設施。交通運輸服務一體化進程加快,完成了京津冀交通一卡通工作,實現交通“一卡通”、客運“一票制”、貨運“一單制”。

一條條相繼貫通的交通大動脈,拉近了京津冀的時空距離,更使協同發展的步伐頻頻提速。

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助力產業升級

官廳湖畔,全國最大的定製化超大規模信息基礎設施運營商秦淮數據基地,格外顯眼。

借力京津冀協同發展,以新一代信息產業為抓手,懷來積極打造京津冀大數據創新應用示範區,北京秦淮數據有限公司、北京億安天下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騰訊數據等優秀企業接連落戶,這是懷來高質量發展的成績更是我市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的一個縮影。

緊緊扭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5年來,張家口充分發揮區位、空間、交通、產業優勢,精準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產業轉移,精準打造發展平臺和載體,產業承接工作取得明顯成效,一批大項目、好項目落戶我市。

借力可再生能源示範區建設,中科院3000平方米太陽能跨季節儲熱涿鹿礬山黃帝城示範工程已試運行;張北±500千伏多端柔性直流示範工程進展順利,張北至北京段預計年底建成;北京-雄安新區1000千伏特高壓線路工程已開工建設;億華通撬裝式加氫站已建成運行,保障了我市124輛氫燃料電池公交車正常運營;中環一期500MW太陽能電池組件生產項目投產。

積極發展冰雪產業,北京中索國遊索道生產基地項目、國家體育用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冰雪實驗室(張家口)等冰雪產業項目已落地。太子城冰雪小鎮、億華通年產1萬臺氫燃料電池生產線、北汽福田氫燃料大巴車生產基地等項目積極推進。北京遠紅外低溫輻射電熱項目、中關村翠谷科技園等項目已入駐產業園。

2014年-2019年11月,我市累計落地京津項目165個,總投資1963億元。截至目前已完工項目66個,總投資345億元,在建項目79個,總投資1618億元。

守住底線築牢綠色生態屏障

冀北大地,峰巒林立、天藍地綠,是京津冀城市群重要的生態屏障。

生態環境協同,是協同發展的底線。京津冀生態圈,地緣相接,唇齒相依。敞開的生態空間,決定了生態建設的共享共建、聯防聯治。

本著“綠色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我市持續開展“藍天、碧水、綠地、淨土”行動,重點做好“增、減、壓、轉”四篇文章。

堅持工程化、規模化、市場化、專業化造林,黨的十八大以來,以每年100萬畝以上的規模推進造林綠化,去年完成造林綠化601萬畝,實現了“三年任務一年完成”目標。2019年,全市以“兩沿三環一公園”為重點(沿河、沿路,環城、環村鎮、環湖,郊野森林公園),綠化、彩化、美化、香化、亮化相統一,全面提升綠化品質。截至目前,全市共完成營造林158.33萬畝。同時,啟動了13個草原公園和國家示範牧場、11個農業公園試點創建。

統籌推進山水林田湖草綜合治理,加快建設首都“後花園”。完成清潔取暖面積614萬平方米,其中集中式、分散式電供暖分別完成346萬平方米和214萬平方米, 氣供暖54萬平方米;淘汰燃煤鍋爐575臺、734蒸噸。減少煤炭消費28.9萬噸。 推廣新能源車6958輛,淘汰老舊機動車23萬輛。 PM2.5平均濃度25微克/立方米, 為6年來最好水平。空氣質量優良天數308天,同比增加15天。化學需氧量等主要排放物減排任務全部完成。

壩上地區退減水澆地21.64萬畝,壓采地下水0.26億立方米。張北縣、懷來縣入選全國第二批節水型社會建設達標縣。東沙河黑臭水體得到全面治理。實施永定河流域、白洋淀流域上游綜合治理與生態修復工程,洋河、桑乾河完成生態補水2.7億立方米,桑乾河實現了全年不斷流,白洋淀上游大清河流域大龍門、菩薩峪斷面水質監測均達到二類標準。高標準治理水土流失81平方公里。 全市地表水達標率100%,三類及以上水質斷面比例達到87.5%。

縱深拓展科教文衛事業融合發展

“所當乘者勢也,不可失者時也。”堅持服務京津、借勢京津、融入京津,我市在對接京津、服務京津中加快發展自己,推動協同發展向深度廣度拓展。

教育方面,積極引進了河北工業大學城市學院、中公教育國際學校、清華大學青幼教育懷安校區等一批優質名校落戶我市;持續推進“高教園區”建設,積極引入京津地區優質教育資源,力爭2022年將高教園區建成集產學研一體的新型教育產業園區。

醫療方面,2019年,9月6日張家口市政府、河北省衛健委、北京市衛健委簽署《京冀張進一步深化醫療衛生協同發展框架協議》。按照協議,北京安貞醫院與市第一醫院共同建設心臟內科和心臟外科,北京朝陽醫院與市第一醫院共同建設呼吸科。北京大學第三醫院崇禮院區列入首批10個國家區域醫療中心建設試點,與北京合作醫院增加到10家。

科技方面,與首都師範大學共同建設了“京張溼地保護修復科技示範中心”,與中關村醫學工程轉化中心、北京科技大學建立了合作關係。積極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科技型中小企業,已有104家企業進入了省高新技術企業後備培育庫,申報高新技術企業68家;制訂《科技企業孵化載體提升專項工作實施方案》《科技研發創新平臺建設工作實施方案》,新建成院士工作站3家、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1家、省級星創天地9個、技術創新中心5個、產業技術研究院1個、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4家,組織申報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2家。北京體育大學體育商學院、河北建築工程學院以及中煤、天冰等院校、企業在張家口共同組建河北省冰雪產業技術研究院。

新時代鼓舞人心,新使命催人奮進。全市上下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張家口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習近平總書記的親切關懷轉化為強大工作動力,牢固樹立服務首都就是發展壯大自己的意識,搶抓冬奧機遇,放大冬奧效應,舉全市之力推進京津冀協同發展向縱深推進,苦幹實幹、改革創新,久久為功、善作善成,努力交出冬奧會籌辦和本地發展兩份優異答卷,奮力開創新時代京津冀協同發展新局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