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在達活泉啦!整整5代人!邢臺出名了

邢臺達活泉園的西南側崗坡上,曾有一排排雕刻精美、高大、威武的石人、石馬,還有數通高大的碑刻,從碑文可以證實這就是傅家墳。這是明代順德府英才傅梅的家族墓,其父傅來鵬、其祖父傅鳳、曾祖、高祖傅貴等均葬在此處。《邢臺縣志》記載:知府傅梅墓,城西北八里達活泉南。傅梅與傅來鵬父子兩知府,死後入祀鄉賢祠,也算明代邢臺的名門。現在我們就來了解一下明朝時期順德府邢臺縣的傅氏家族。


埋在達活泉啦!整整5代人!邢臺出名了

【傅貴】字子良,傅梅高祖,天順年間由歲貢生任修武縣丞,為人廉潔忠厚耿直、苞苴不如,當時有縣令貪汙納賄,每此他都會當面指責,最後成為被尹誣衊而損害。死後葬祖塋(今達活泉南)。


【傅鳳】字鳴朝,貢生,傅梅祖父,少年時家裡貧寒,母親多病,鳳侍奉在床無不盡心。明嘉靖年間(1507-1566)由歲貢授睢州(今河南商丘市睢縣)訓導,後升任府谷(今陝西省府谷縣)教諭。不久回鄉安居。有一年邢臺縣“歲值荒疫,暴骨枕籍”,他僱人掩埋死者無數。傅鳳死後葬祖塋(今達活泉南),萬曆年間因其子贈工科給事中。


【傅來鵬】(?--1592),傅梅父。明嘉靖三十四年(1555)乙卯科舉人,歷工、兵二科給事中、新野知縣、萬曆十二年(1584)年任揚州知府,1592年卒葬於祖塋(今達活泉南)。

傅來鵬任新野知縣,聽到彈蛙湖的故事,賦得詩作,至今留傳。西漢末年,王莽攆劉秀的時節,太子逃難到“彈子湖”,在湖州上住過一晚,湖上青蛙聲一片,影響疲憊的劉秀休息,劉秀就以泥彈擊之,喝令青蛙們到別處叫去。此後青蛙再不鳴叫。所以,後人也把“彈子湖”稱為“彈蛙湖”

《彈蛙湖》

傅來鵬

綠接湖光照眼明,真人曾此寄行旌。

池中不復聞蛙語,岸上唯應見草生。

靈運夢迴春寂寂,江淹賦就恨縈縈。

只今湖面誰家館,佔盡南陽一段青。


金花銀是明代徵收稅糧銀的一種稅法,即以糧折稅。原意為足色而有金花的上好銀兩﹐又名折色銀或京庫折銀。當時田賦折銀成為一種普遍趨勢,在嘉靖年間就佔徵收糧食的30%。這種金花銀鑄造多為民間,形制和銘文都不規範,不利於徵稅。隨著金花銀的徵收範圍不斷擴大,金花銀的數量也成倍增長。於是,傅來鵬上奏:“州縣起解銀兩,每錠皆鑿官吏、銀匠姓名”。萬曆皇帝下令實施。自萬曆年開始,上解的銀錠上都有詳細的銘文,內容多為地點、時間、用途、重量、銀匠、監鑄官員及押運官員名等,並且採用刀刻,文字較長,記述清楚。明代中後期金花銀錠都遵循這一原則。這種做法為規範明代幣制起到了重大作用。

埋在達活泉啦!整整5代人!邢臺出名了

傅來鵬後又任揚州知府,不久回到鄉里。至今在邢臺縣留下了好多文章和詩作,其中傅來鵬多次來到仙翁山,在此作詩數首。


《春日遊仙翁山》

傅來鵬

棲霞山上見碧泉,萬仞壁中一竇穿。

瑞脈涓涓流不夜,靈源湛湛衍經年。

洞空聲應山靈語,水鑬天開寶鏡鐫。

疑是武陵溪畔景,飛來卓錫自神玄。


《遊邢州仙翁山酒後作》


傅來鵬


秋仲尋真紫府宮,霜天曙色景分明。

風恬翠柏蒼巖靜,月映寒潭碧水清。

幾度猿啼驚雪嶺,數聲鶴唳過鬆棚。

洞中夜半相傳斝,身世恍疑在玉京。


【傅梅】(1565-1642),字調卿,號元鼎,傅來鵬第四子,順德府(今河北邢臺)邢臺縣人,萬曆十九年(1591)辛卯舉人,歷登封知縣、刑部主事、台州知府,追贈太常寺少卿。

傅梅生於明嘉靖四十三年(1565),自幼聰穎,《順德府志》記“尚風儀,異才,大志,外倜儻,內剛正”。17歲就成為癢生,因父病不赴試。1592年其父卒,傅梅服三年後,又參加了會試不弟而歸,在鄉里整理園林陪伴母親,其間“海內名士多造焉”以唱和詩句而揚名。

埋在達活泉啦!整整5代人!邢臺出名了


萬曆三十五年(1607)授登封知縣。登封任職期間,寫下數百首描繪嵩山的詩文,主要有《六十峰詩》、《增定十二峰詩》、《嵩陽十八詠》、《少林寺四首》、《嵩陽宮三柏歌》、《少室行》、《登嵩八首》等等。這些詩中,不乏名句,如“太室似龍眠,少室如鳳舞。左右遙相望,雄嶽垂千古。”登封任職五年,有政績,擢刑部主事。因得罪權貴,被罷官。

埋在達活泉啦!整整5代人!邢臺出名了


崇禎中,被重新起用,任台州知府(今屬浙江)。後解職歸家,居鄉里,自號簡翁,工書法好詩文。崇禎十五年(1642),清兵圍邢臺,傅梅捐金助順德知府吉孔嘉守城,癸未(1643年)城池被攻破,傅梅殉難,時年七十八歲,安葬於小汪村祖塋(今達活泉南)。

傅梅死後,朝廷追贈太常寺少卿。清乾隆已未年(1775),賜諡"忠節"。光緒元年(1875)入邢臺忠義祠。著《雉園集》《簡翁詩話》《嵩書》十三篇等傳世。《明史》、《登封縣誌》、《順德府志》、《邢臺縣志》等書有傳記。他在邢臺也留下了許多碑刻,如邢臺開元寺重刻鐘離權二詩碑等,而鄉人不愛惜今已不存。


埋在達活泉啦!整整5代人!邢臺出名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