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感言:戴口罩這件事,真得向日本學學

為什麼日本人動不動就帶上口罩?為什麼我們很多人得了流感也不戴口罩?北京積水潭醫院院長田偉院士最近發文,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希望疫情過後我們能痛定思痛。

田偉院士原文

1989年我去日本留學,當時我對日本人有一個現象很不理解。就是動不動就帶上口罩,便利店裡也會賣各種口罩。一次,我終於忍不住問一個戴口罩的日本同事,我說你幹嘛要戴口罩啊?

院士感言:戴口罩這件事,真得向日本學學

他很意外我會問這個問題,看著我愣了一會兒。我以為他不樂意,連忙道歉,說自己也許問了不該問的隱私問題。他說:“我的原因很簡單,我今天感冒了啊,我就要趕緊戴上口罩。得了感冒就有可能傳給別人,這是多麼不禮貌的行為啊,必須要戴口罩,咳嗽還要儘量小一點聲,見到別人說話時,也要先聲明一下自己感冒了,讓別人有個防備。你以後可一定也要這樣做啊!”


隨後的日子,我就特別注意觀察日本人,還真是誰感冒了就趕緊買個口罩帶上。我發現,他們除了感冒,春天很多人都戴起了口罩。是因為花粉症,既防止吸入花粉也避免自己過敏打噴嚏對別人不禮貌。看著那一片片帶著口罩的人流,我就感慨:這真是一個戴口罩的民族啊。


從03年非典的慘痛事件,到禽流感,以至於每年大大小小的流感爆發,我發現中國人包括我自己,好像好了傷疤忘了疼,還是依然我行我素。我們還有一個特別奇怪的邏輯,得了流感的大多不戴口罩,你要是怕被傳染戴上口罩,別人還會覺得你對得了流感的人顯示了嫌棄的意思,是不太禮貌的。


這次新冠肺炎在武漢如此瘋狂地傳播,我就想起了當年日本的場景,不禁反思:如果平時我們也像日本人那樣有科學觀,有利他之心,如果我們那些早期有症狀的人都早早戴起口罩,我們還會這樣傳播得一塌糊塗嗎?聽說我們倒是有不少人得知自己得了病,還故意隱瞞,到處亂逛傳染給別人。那意思:反正我得了,你們也別想好。好在政府頒佈了規定,要對這些人嚴懲。


所以,我認為從現在起,全國就應該掀起一場持久的思維革命,習慣革命,凡是感冒的人必須自己戴上口罩。我們如果不痛定思痛,沒有一顆講科學之心,沒有一顆為別人著想的善良之心,我們還要面對不知多少次大疫。希望我們,也能儘快成為口罩民族,而不只是現在不管需不需要都搶個N95戴上,而醫務人員卻嚴重缺乏寶貴的N95口罩。


日本人均一年消耗口罩約43只

正如田偉院士所言,在日本公眾場合總能看到戴口罩的人,眼鏡店甚至會以“戴口罩不起霧”作為眼鏡賣點。在中國興起面部識別技術時,就曾有網友調侃,這招在日本行不通。

院士感言:戴口罩這件事,真得向日本學學

據日本衛生材料工業聯合會數據,2018年度(2018年4月-2019年3月)本國生產11.1億隻,進口44.3億隻,合計共55.4億隻,扣除庫存後,全年度消耗口罩55.21億隻。也就是說,日本人人均一年用掉口罩約43只,“口罩大國”名副其實。


就在不久之前,口罩對於大部分中國人來說還是微不足道的東西。也是經過媒體報道,我們才知道原來中國是全世界最大的口罩生產國和出口國,2019年中國大陸口罩產量超過50億隻,佔全球一半。不過,在疫情爆發前,我國口罩大部分供出口,國內年需求約8億隻,人均也就半隻多些。


回顧歷史與疾病的抗爭

回顧歷史,與疾病的抗爭,是促使口罩風潮席捲日本列島的主要原因。


1918年大流感時的美國西雅圖,沒帶口罩的人被拒絕乘坐電車。

院士感言:戴口罩這件事,真得向日本學學

1918年大流感時的美國西雅圖,沒帶口罩的人被拒絕乘坐電車。

這場讓近4000萬人(百度百科數據)失去了生命,讓8000萬人被感染的流感最初來自於美國堪薩斯州的一座軍營。這一年春天,軍營裡有人得了流感,患者起初只是普通感冒的症狀,比如高燒、肌肉痠疼等。但是到了秋天,流感開始大爆發。到了1920年的春天,全球有將近10億人感染。因為這場疫情中,西班牙有800多萬人被病毒侵襲,連國王都沒有幸免,所以稱“西班牙流感”。


日本也慘不忍睹。據當時日本內務省統計,有39萬人左右因為流感死去,最近歷史學家用人口學的方式推測,這個數字應該在48萬人左右。


張涵在《日談》文章中評價道:“這次慘烈的公共衛生教訓讓日本國民認識到近代化並不僅僅意味著簡單的工業化和軍事現代化,也包含著社會的整體化,系統化的深刻轉型。”


此後,1923年日本關東大地震後爆發霍亂疫情,2009年H1N1流感後日本爆發疫情,2019年初日本再次遭遇流感疫情。


這些接連發生的重大衛生事件給日本社會造成了極大的衝擊,公共衛生防護逐漸上升為日本社會集體共識。

口罩成為生活必需品

在日本,每年流感高發季節幾乎所有人都會帶上口罩。如果你患有流感而不戴口罩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就會被認為是對別人不負責、給別人添麻煩。

院士感言:戴口罩這件事,真得向日本學學

日本民眾日常生活口罩不離身

日本《朝日新聞》在一次調查中問及“不帶口罩將流感傳染給別人怎麼辦”時,有兩位年輕人想了一下,說道:“如果不小心傳染到別人,理論上會愧疚至死。”


如今在日本,口罩的用途也逐漸從狹義上的醫療防護用品延展成廣義上的生活必需品。對於日本普通民眾而言,口罩除了起到醫療防護作用外,它還能應對花粉過敏、防止PM2.5、保溼護喉、避免社交、瘦臉美顏、方便出行。

院士感言:戴口罩這件事,真得向日本學學

大概就是這些多方面的原因,讓日本人戴口罩成為了一種“禮儀”。一位在日本定居多年的中國人說,從上個世紀90年代末期,他出門就開始戴口罩了。從防止將病菌傳染給別人、提高公共衛生意識來說,戴口罩是值得提倡的。畢竟,人類有時候是很脆弱的,而病毒有時候是很頑強的。


如同作家加繆在《鼠疫》中寫的那樣:

“據醫書記載,鼠疫桿菌永遠不會死絕,也不會消失,他們能在傢俱、衣被中存活幾十年;在房間、地窖、旅行箱、手帕和廢紙裡耐心等待。

也許有一天,鼠疫會再度喚醒它的鼠群,讓它們葬身於某個幸福的城市,使人們再罹禍患,重新吸取教訓。”

雖然,2020的開頭與我們的期待發生了一點偏離,但請相信疫情終究會過去。希望,將來大家走出庚子鼠年這場全球關注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陰霾後,依舊能保持科學戴口罩的好習慣。


畢竟,誰也不知道曾經發生過的苦難會在何時再次捲土重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