騰格裡沙漠汙染,真實的人間煉獄

今年10月3號,北京市環境研究所的志願者張先生去寧夏沙坡頭國家自然保護區做調研。

現在隨著環境綠化程度提高,茫茫沙漠已經成為一個特色景觀,吸引全國各地的人來體現黃沙漫漫的蒼茫遼闊。

然而在這個聞名的國家旅遊景點遠眺,張先生卻發現周圍有多處黑色油狀物覆蓋的區域。作為一名環保研究者,他的一絲敏感揭開了被掩埋的一個驚天汙染。

在沙坡頭景區旁邊的騰格裡沙漠,黃沙之下是成片粘稠的黑色液體,這哪裡是號稱“天堂”的騰格里,簡直是人間煉獄。

11月7日,張先生將發現的情況發佈在自己的公眾號上,迅速引起媒體、環保組織和人士的關注,觸目驚心的照片讓每一個看到的人都惋惜憤怒。眼看輿論大棒要舉起來了。

騰格裡沙漠汙染,真實的人間煉獄

11月10日,寧夏中衛市生態環境局的官宣終於來了,內容是:

1.涉案企業是寧夏美利紙業集團環保節能有限公司,現在立案了;

2.汙染物是以前排放的,汙染主體早就關門了。

騰格裡沙漠汙染,真實的人間煉獄

並且,官方也表示十分憤慨和震驚。

網友們對官方的震驚也表達了震驚。12萬畝的汙染,黑的和醬油似的,雖然部分在黃沙的掩埋之下,沙漠地帶溫度那麼高,肯定會有氣味呀。你們竟然沒看見沒聞見沒聽說過,我們也就納悶了,每年納稅人給你們發的工資還好意思領嗎?

再來看看這個肇事企業。

當地唯一的上市企業,央企背景,就業和稅收貢獻大戶,哎,好複雜的樣子,不說了。

騰格裡沙漠汙染,真實的人間煉獄
騰格裡沙漠汙染,真實的人間煉獄

用汙水灌溉速生林,你也是絕了,還到處拿出來吆喝,據環保人士講,沙漠的蓄水能力很強,無論是沙漠中的汙染物,還是灌溉下去的汙水,一旦滲透到地下水,處理起來的難度和成本,不知道要比處理排放的汙染物和汙水高多少倍。

當地的牧民很多年前就放棄養殖了,因為挖出來的水有毒。當然,汙水灌溉的林木也肯定無法成材。

內蒙古的環保官員也去了,網友納悶,到底是寧夏的事還是內蒙古的事?

這是因為騰格裡沙漠位於內蒙古、寧夏和甘肅交界的地方,呵呵,又是九龍治水的梗。

這家叫美利的企業一點也不美麗,大家都知道汙染物處理的成本是很高的,他想了一個損招,把造紙產生的黑糊糊神不知鬼不覺地拉到不遠處的騰格裡沙漠邊邊上,不知道是他輕輕地在上面揚上一層土,還是風一吹,自然給他做了掩護。

反正據相關報道,管轄這裡的內蒙古的兄弟省沒發現自己的地界兒成了他們免費的汙水排放溝。

火娃我也是內蒙人,從小去爺爺家,經常去沙漠裡玩耍,對沙漠的美麗印象深刻,近些年沙子太值錢了,都讓拉光了,拉光的沙漠下面出現了水潭,下層的紅泥種地也很肥沃,以前長著紅柳沙棗和刺刺植物的沙漠變成了田地和縱橫的高架橋。

然而,騰格裡沙漠附近的人可能不能有我這麼美好的回憶了。等待他們的是瘡痍滿目的沙漠,還有水源是否乾淨的擔憂。

騰格里是蒙語,意思是“蒼天”“天堂”的意思,以前的蒙古人有車藏的習俗,就是人死後用車拉著屍體奔跑,掉到哪算哪,如果七天內屍體被狼和鷹等野獸吃了,那就代表騰格里接受了你的靈魂,你昇天了,如果沒有,那就得請喇嘛唸經了。

一眼看來,這樣觸目驚心的事情能擺在那裡十幾二十年沒人講,並不是一兩個人的決策,也並不是幾十個人的沉默造成的,又是“房間裡的大象”,呵呵,當然,也因為是在少人居住的沙漠,人民群眾們很難發現。

找誰算帳?誰又能付得起這個責任?說不清楚,也不知道這地界兒的“騰格里”以後管不管事兒。

現在人工智能、無人駕駛機、5g發展日新月異,我還挺希望用在我們的大江大河、大山大川、大沙漠上。而且這個汙染物最終是怎麼處理的,我也非常關注,畢竟這次汙染物,據寧夏的官宣,只是歷史遺留問題,意思就是:雖然歷次這個企業肇事也被罰款了,但汙染物最終解沒解決,怎麼解決的這樣的問題卻沒人再追究了。

紡織、造紙、化工,這些行業都是環保整治的大戶,汙染力max,然而我們也不能不穿衣服,小學生們也不能不用作業本。

希望中國的英才們能多研究研究汙染物處理,對於已經存在的汙染,靠政府管,靠企業節制都是“堵”的路數,最終還是要靠技術進步,解開環保和企業生存之間矛盾的疙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