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都說我軍火力不足恐懼症已經深入骨髓,除了瘋狂的加大火力已經無藥可治。許多人認為這是因為幾十年前我們窮怕了、被強敵的火力打怕了。誠然當年確實出現了靠梭鏢營革命、靠紅纓槍抗日、靠手榴彈消滅英軍坦克營的艱難情況。即使沒有這段艱苦的歲月,我軍也會這樣崇拜遠程重火力。因為自古以來我們就是這樣對付敵人的,而從火炮、榴彈發射器和火箭筒等武器的裝備比重上更能看出我軍對重火力的崇拜。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那麼隨著時代的發展,我軍的“火力恐懼症”好了沒呢?可以說這種病從孃胎裡就落下了,不僅沒有治好,從某種角度上來說還更加嚴重了!尤其是陸軍表現的最嚴重,在我國經過幾十年的技術積澱以後,軍工科技開始開花,空軍和海軍還有戰略支援部隊都走的收斂的美軍路線,只有陸軍使勁的怎麼暴力怎麼來,所以我國暴力美學的武器其實還非常多的,除了“東風快遞”外有那些代表?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首先第一款武器,它沒有亮眼的塗裝,沒有炫目的結構,跟科技感完全不沾邊,它就是這麼不起眼。但作為一款火箭炮,起初它在阿富汗大顯身手,並以出色的表現贏得十幾個國家的訂單;後來,土耳其、伊朗等二十多個國家引進技術,全力仿造。作為一種武器,它和AK47、RPG一樣大名鼎鼎,並列“游擊戰三大神器”,號稱最適合游擊戰的“重武器”,至今依然活躍在中東、非洲等地的戰場,從不缺席。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它就是大名鼎鼎的中國63式107毫米輕型牽引式火箭炮,簡稱“107 火”。“107 火”的設計始於1961年,1963年設計定型。如果要正經地介紹它,口徑107毫米,行軍狀態全重385千克,戰鬥狀態全重613千克,長2600毫米,寬1400毫米,高1100毫米,定向器長900毫米,全彈重18.8千克,初速31.4米/秒,最大飛行速度372米/秒,最大射程8500米,戰鬥部重8.33千克,殺傷半徑12.5米,發射間隔0.6~0.8秒,高低射界0~60度,方向射界左右各15度,炮班人數5人。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別看這玩意兒長相挺簡陋的,性能參數也沒什麼亮點之處,這樣一款落後於時代的武器,它為何能成為“游擊戰三大神器”之一呢?原因很簡單典型的“三低”裝備,購買成本低、武器維護技術要求低、使用人員文化水平要求低。對於嚴重缺乏重武器的游擊隊而言,再沒有比它更貼心的“重武器”了。在阿富汗,在伊拉克,AK47、RPG和“107火”組成了近、中、遠的火力“鐵三角”,令強大的蘇聯和美國軍隊陷入到游擊戰的泥沼中,寸步難行,併為此付出沉重的代價。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隨著中國國防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也研發出了許多十分具有先進代表性的武器裝備,例如89式自行火箭炮,採用專用履帶式底盤,上面安裝40管122毫米火箭彈發射器,並且有40枚可以自動再裝填備用彈。HZ89型122毫米多管自行火箭炮系統在1990年入役解放軍,主承包商是中國北方工業集團公司(CNGC),具體由哈爾濱第一機械廠(674工廠)和湖北江山機械廠(5137工廠)生產。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PHZ89型火箭炮系統戰鬥全重30噸,公路行駛速度55公里/小時,5名成員置於裝甲和三防(核、生、化)系統保護之下。最大射程範圍是20-30公里,火箭彈配備彈翼,在飛行時低速旋轉,從而提高打擊精度;彈頭包括,高效高爆榴彈內含殺傷鋼珠和預製碎片,此外還研發出一系列特製彈頭,包括高爆燃燒彈、反坦克/人員子母彈和空投反裝甲佈雷彈內含6枚地雷。主要特點是:結構簡單、可靠性高、越野和火力機動性強、火力猛烈、射程較遠,總體性能先進。多箭聯裝的大口徑火箭彈可在極短時間內在目標區形成大面積的火力毀傷區,給敵方以殲滅性的打擊。該炮裝備部隊後,使軍炮兵的火力打擊能力有了進一步的提高。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主要技術數據:

人員:5名

火箭彈口徑:122毫米

發射管數:40管

火箭彈長度:2870毫米(20公里射程);2757毫米(30公里射程)

發射管長度:3000毫米

火箭彈重量:67公斤(20公里射程);61公斤(30公里射程)

彈頭重量:18.3公斤

最大射程:20-30公里

射速:20秒鐘內發射40枚火箭彈

再裝填時間:3分鐘

戰鬥全重:30噸

發射車最大速度:55公里/小時(公路)

發射車最大行程:450公里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我國研製的火箭炮在全球獨領風騷已是毋庸置疑的事實,按常理來說,火箭炮只是陸軍使用的一種火力壓制武器,只需要憑藉高密度的彈雨來壓制敵方就行了。但是我國科研人員一頓騷操作下,重新定義了火箭炮的意義,火箭彈是越做越強,射程也是越來越遠,就連精度也甚至開始向彈道導彈看齊了,有不少國家都引進了我國的火箭炮當作戰略武器使用。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眾所周知,我國陸軍此前大規模列裝最強的遠程火箭炮就是PHL-03系列,這種300mm遠程火箭炮擁有12根定向管,最大射程可達150km,其實已經躋身世界一流行列。甚至可以說已經沒有對手了,就是貴點,一次齊射可能需要2000萬人民幣。但對患有重度火力不足恐懼症的我國陸軍來說還是不夠!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說起大口徑狙擊步槍,自然想到的是美國的M82巴雷特12.7毫米狙擊步槍,這傢伙威力大,給人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一個很有意思的段子,說的是美國和中國同時開發一個類型的狙擊槍,最後美軍成功把射擊精度做到了0.1米,而我國則是把“子彈”的殺傷半徑提高到了10米。這個段子說的可能就是這款QLU-11榴彈發射器吧,或許也可以叫它狙擊炮。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這是一款神奇的武器,外形相當殘暴,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暴力美學。由發射器、狙擊破甲殺傷彈、白光瞄準鏡、光電瞄準具等組成的QLU11式35毫米狙擊榴彈槍,基本可以稱得上為“步兵炮”。長度大約為1400mm,空槍重量為6.5kg。發射器採用複合式浮動發射自動原理,閉膛待擊,閉鎖結構,能夠有效地減輕自動機構和機匣的尺寸和重量。初始射速為450米每秒,有效射程為2公里,最大射程超過2500米。800米範圍內,可對輕型裝甲和坦克形成有效殺傷,威力巨大。這款35/40mm口徑的“槍”可謂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槍了,這一簡單的措辭充分體現瞭解放軍由來已久的“火力不足恐懼症”。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這種“火力不足恐懼症”不僅陸軍治不好,還傳染了海軍,“九江艦”作為我國在上世紀70年代量產的一種護衛艦“首艦”,在2002年3月,改裝為“火力支援艦”,整個九江號火力支援艦改裝方案花費數億人民幣,兩座舊型100毫米艦炮遭到拆除,換成最新型的隱身炮塔版PJ33B雙聯裝100毫米艦砲。在這個空甲板上,安裝了總計5組的HJ/P12 122毫米50聯裝多管火箭發射器。一次性可以將250枚重型火箭彈傾瀉到敵人頭頂,火力猛密度大。

盤點中國暴力美學典範,除了“東風快遞”,還有哪些武器裝備?

"九江"號的火力密度已經超過了陸軍的一個整編炮兵團,這種火力的船隻在世界上無出其右。然而隨著我國空軍這些年的井噴式發展,已經完全能夠做到掩護兩棲部隊登陸,九江號的作用也變得不再那麼明顯,但是作為一艘為人民海軍立下功勞的老兵,它值得我們給予最大的尊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