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教30多年才發現,班級裡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第一


考試,是每一個老師的法寶;分數,是每一個學生的命根。在每個孩子的學生時代,他們的考試分數一直以來都是家長最為重視的東西,不管是學校的大考還是小考,孩子們最關心的就是自己得的分數的多少,他們的家長也是用分數的多少來衡量孩子在學校的學習情況。爭取考到第一名、名列前茅,更是每個家長對孩子一直以來的期盼。

從教30多年才發現,班級裡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第一


連老師都承認,在孩子的學習生涯中,只有成績能夠反映出孩子們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反映出一個學生在同年級中處在怎樣的學習水平上。可是,分數並不能都用來衡量一個孩子的全部水平作為標準,一個孩子在十幾年的學習生涯中,他們學習到的並不是成績和分數就能全部體現出來的。

從教30多年才發現,班級裡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第一


一個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要學會的不僅是課本上面的知識,他們更應該學習把自己融入到生活中去。多學習和思考生活中的大小瑣事和為人處世。成長的過程更是多方面的學習,而在學校的學習成績就只是這多方面的其中一部分而已。

可能我們有這樣的發現,就是身邊的同學在學校學習的時候,他的成績並不算優秀,大概在中等偏上的成績,但是他們畢了業之後就煥發出了不一樣的光彩,整個人都變了。而那些在學校同學們和老師們一直公認的第一名在進入社會之後卻反響平平,整個人都變得默默無聞。那到底為什麼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看看下面的一席話大家就會清楚答案了。

從教30多年才發現,班級裡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第一


我的父親是一個教了一輩子書的老師,在我們那個縣城有一所小學和初中一體的學校,他這麼多年帶出去了無數的孩子,從小學一年級到初中三年級。有一年,父親帶著一個畢業班,班上有一名男同學家庭貧困但他學習非常刻苦,每天到了飯點別的同學都到食堂打飯吃的時候他只在書包裡掏出了一個煎餅和一點鹹菜,夾裹著就當中午飯吃了,這一連就吃了整整一個星期。

從教30多年才發現,班級裡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第一


父親心疼這孩子,經常給他買牛奶和麵包,每次拿給那男孩的時候他都感動的哭了。就這樣,父親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畢業班,帶出來的好同學是數不勝數。在外人的眼裡,他們都以為每到逢年過節的時候都會有父親的得意門生到家裡來送禮。

但是,事情本不是他們所想的那樣,平時和父親關係親密來往多的那些孩子在學校的時候大多都不是當初那些優秀的孩子,甚至有些還是最調皮搗蛋的學生。而那些成績優秀的孩子,在畢業之後就很少和父親聯繫,偶爾開個師生聚會,都看不到他們的影子。

從教30多年才發現,班級裡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第一


我曾經很詫異的問過父親這個問題:“為什麼當初班裡成績好的學生,畢業之後不是和老師的關係更親切嗎?”父親只是淡淡的回了我一句:“大家都在忙各自的事情,沒有時間聯繫!”我知道有些話雖然父親沒有明確的說出來,但大多我都能猜到,很多當時在學校成績優秀的孩子,在進入社會之後就混得不怎麼好,至少跟大家所期待的樣子差遠了。這種辜負大家的羞愧感,或許就是他們不願意再跟過去的老師和同學聯繫的原因吧!

從教30多年才發現,班級裡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第一


父親總跟我說:越來越發現,現在這個社會已經不是隻看成績和學歷的時代了。成績好的學生只能證明在考試上你是優秀的,並不代表著你的各方面能力,包括交友能力和工作能力,甚至連人品都不能代表。

這段話我認為很有道理,並且在我身邊已經得到了這句話的驗證。成績對一個學生來說是很重要,因為學業是一個學生的本分,但是成績好的孩子並不能代表他很優秀。考上大學的學生,將來進入社會也不一定會混得很好。

從教30多年才發現,班級裡最有出息的孩子不是第一


當然,世事無絕對,這篇文章也絕對不是表示說讓孩子們不去爭做第一名,而是想讓學生和家長知道,在知識教育的基礎上,素質教育也是同等的重要。學習對一個學生很重要,但是學生不能除了學習之外什麼都不會,什麼也不學。學歷只是孩子進入社會找工作的敲門磚,而真正保護自己的,就只有自身的素質和個人的綜合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