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墓賊講述盜墓經驗,內容豐富,挖掘十分講究,網友:可以出書了

中國古人迷信人死後能夠再次通過重生的辦法在陰間世界生活,因為在臨死前對於自己的身後事往往交代的比較詳細,除了給兒子留下的遺產,剩下自己生前最喜好的金銀細軟、古玩文物等都屬於自己下葬。正是古人的這種風氣導致靠盜取墓中陪葬品為生的盜墓賊出現,而這些盜墓賊經過長期的歷史演進,盜墓經驗日漸嫻熟,以下便是盜墓賊盜墓活動的一些經驗。

盜墓賊講述盜墓經驗,內容豐富,挖掘十分講究,網友:可以出書了

盜墓賊盜墓需要工具,而從古至今,盜墓工具也發生了多次更新換代,其中盜墓賊最喜歡使用的一種勘探工具叫洛陽鏟。這種物件類似於鐵鍬,但在寬度上較窄,鋒利程度上更強。

盜墓賊講述盜墓經驗,內容豐富,挖掘十分講究,網友:可以出書了

而且它的關鍵在於機動靈活,直接可與將多段手握木柄或者鐵柄使用鐵箍的方式,組合成六道十米長的長杆,直接可根據盜墓賊的判斷探測地底墓穴的方位。而如今洛陽鏟已經過時,盜墓賊換成可拉伸的鋼管,能直接伸縮到半米的長度放入手提包。

盜墓賊講述盜墓經驗,內容豐富,挖掘十分講究,網友:可以出書了

除了盜墓工具,盜墓賊對於古墓的甄選上也富有經驗。據盜墓賊所述,西漢時期的古墓沒有耳房,耳房是東漢興起的用於放置陪葬品的儲藏室,而判斷古墓朝代的方法則是看古墓的頂部。唐朝時期墓頂大多使用磚頭堆砌,磚石之間的縫隙使用三合土粘接。明清時期的古墓則是使用青磚堆砌,粘接縫隙的材料是鐵片和石灰。就深度而言,周朝時期的古墓往往深藏地下二十米,漢代則是十一米,明清時期六米。

盜墓賊講述盜墓經驗,內容豐富,挖掘十分講究,網友:可以出書了

盜墓賊進墓盜掘也有時間限制,古墓一般對於他們來說都是及時挖,及時盜,但是墓中空氣有限,除呼吸耗費外,還必須使用火燭判斷墓中氧氣的含量。為此盜墓時間是有限的,他們的盜墓程序一般是先切入棺材,在屍體“左肩右腳”盜取,之後再尋找古墓中的耳室以及其餘墓室,時間不多便直接放棄。畢竟盜墓高風險,遲則生變,進墓本就是乞討,墓中所盜寶物早已價值不菲,過於貪婪便是大忌。中國古墓眾多,瞭解這些盜墓小嚐識,只是為了預防盜墓,保護更多的地下文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