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來自臺灣的李曙韻老師因茶人的身份為人們所熟知,但許多人不知道,她也是臺灣中華花藝文教基金會教授,在專注於茶研究之前,就開始插花的修習與教學。李曙韻老師又在中式插花中融入了自己對茶文化的理解,別具一格。這一次我們交給李曙韻老師關於插花的主題是:茶席花。她為我們展示了《清風生》《花下客》、《玲瓏語》、《清平調》四個作品,皆造景於一方茶席之中,草木相間,妙趣橫生。

問:茶席中的插花作品要如何表現?


我常常插的花都希望它是不要被幹擾的。我覺得一盆花的作品就是一個完整的靈魂。當你把它安置在一個角落的時候,你就希望好好地去把它供養起來。我個人認為其實茶花最終還是表現一個茶人的基本趣味。


插花跟茶席一樣,就最重要是要造,讓自己的心安靜下來。同調性的花器也好,花材跟茶席也好,它其實是比較容易讓人很快就沉澱下來。茶席花是為了成就一個茶席,並不是作為一個獨立欣賞的花作,所以茶人的花跟花人的茶花基本上概念還是不太一樣的。茶人的茶花就是要成就一個茶席的美學。


《清風生》


水面清圓,花開正盛,

冰清玉潤,剛柔相濟。

習習清風生兩腋,人在蓬萊第幾宮。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舊年石榴枯枝,有著像懸崖壁的弧度,與嫩松搭配,表現枯木逢春之意,到了春天,萬事皆有肯能。簡單的組合,想要為北方的春天帶來詩意。作品選擇了芍藥花,為芍藥選配角是有些困難的,一般如果用太繁華的花,或者是格調比較一般的花,會發現完全不搭,所以最合適的還是松竹梅,松樹是我們的首選。然後再選擇一些山邊的羊齒,作為它的基盤。


提到選枯枝,這確實是一門學問,尤其在北方,因為素材不是很容易,像我自己出國到全世界各地去辦茶會的時候,我會悄悄在行李箱裡面藏一個枯枝,各位不妨到水族館去買一些水族箱造景的枯枝,挑一些形狀漂亮的隨時備用。可以想象說我們在這個花器上擺的枯枝,就像懸崖邊的一塊石頭,或像江南太湖石。木本植物本身跟花器往往必須把它思維成一個創作的一體,它本身應該是從地而拔起的那種力量,跟水墨畫是一樣的。不要把它當成素材是素材,花器是花器。這是一棵盆栽的石榴,插完花,我們給它養過水之後,其實還是可以把它移植回院子裡面去。


《花下客》


苔翠盈鋪,日暖風輕。

素淡自然天姿,

香霧空濛,嫋嫋泛崇光。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這是一個很大的茶席,有時候我們會用雙壺甚至雙盅,在插花的時候也希望同時可以兼顧到左右的客人,讓他們感覺都像在花樹下喝茶的春天的氣氛。因為桌子很大,所以我就挑選了一個高振宇老師的一把大壺,和代表春天的顏色櫻色的新燒的瓷杯子,配合芍藥這樣比較華麗的造景,我們今天選擇的燒水壺是一把金壺。其實中國的茶可簡樸,也可富貴。這個富貴,未必是奢侈,我覺得現代生活生活裡面帶一點輕奢華,類似女生戴一個比較輕盈的珠寶,它其實是非常的有朝氣的,而且很時尚。


其實配合特殊茶會的話,我會希望給大家刻意插一盆花。可是日常生活上我還是鼓勵大家儘量更自然更環保一點。所以桌子上的洞其實是個火盆,它的大小也很適合直接放進一個自然的盆栽。所以希望大家其實可以直接擺一盆竹子,或一盆海棠,一盆石榴,日常生活就可以就很輕鬆的喝茶,不一定每一個時候都要很刻意去做插花這件事情。


海棠最長一枝是指整盆花的勢,就是它的主要結構,它其實有點帶傾斜型。主要是在呼應上個作品的松。一個往左一個往右,好像風洞一樣的感覺。在枝腳的部分,用苔蘚做收納。珊瑚片在插花上非常好造景,它甚至可以泡在水裡面,我們可以稍微把它做一個造型,作為烘托苔蘚的一個面。

中國插花的三角形其實無處不在,它主要表現在“前中後”、“高中低”的比例上。它跟西洋花有很大不同,就是我們一般不太用對稱的三角形,一般都會用一個不等邊三角形。比如說插三枝主花的時候會把兩枝集中,那一枝把它放得比較遠,插三個主枝的時候,一般中心這一枝我們會刻意把它縮短,前面的稍微輔助,把它拖長一點,就讓它的前中後的結構是比較穩定。


《玲瓏語》


粉妝暈淺,綠影春深,

涼意生於爐間,

品一席淡雅玲瓏,清露芳塵。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花器使用的是茶席上的風爐,是流行的粉色系,想要佈置一個春天的茶席,這時候我又遇到一個粉色石蒜,所以把它們連貫在一塊。剛好把它用同色同調的風格呈現。同色同調,在插花裡面或者在茶席的擺設中,其實是非常安全,也非常適合入門的人。所以其他的選材基本上就是要成就這盆花,去成就這個石蒜跟成就這個粉色的花器。所以一開始並沒有先設想說我要做什麼樣的造型,先想好一個茶席的基調,然後考慮到你用手上有的現成的器物,再想辦法考慮它如何去裝水,延長花的創作的壽命。


今天的主角其實是粉色的石蒜,石蒜假設插的好的話,它是非常有文人氣息的。其他素材的選擇就是主要是為了搭配石蒜。因為它不是太高,所以就選了這個斑太藺來把線條稍微拉得更有現代感一點。

基盤的部分為了不要去幹擾石蒜的粉色跟它的造型,基本上都是用同色系。鳴子百合、綠石竹、蕨類的玉羊齒,只是一個安安靜靜當一個輔助。為了體現輕盈,基盤不能太過重,所以在使用玉羊齒的時候,我們可以適度把它做得更虛一點。


《清平調》


牡丹姿容正好,

素瓶折供三兩枝,

賞紅衣深淺,豐肌弱骨。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藤蔓的龍棗枝在這個作品裡的表現第一個是線條,第二個是作為一個瓶口替代傳統的“撒”,用作固定花枝的素材。藤蔓因為它柔軟,在瓶口可以不斷做各種矯正。利用它將瓶口縮小,這時候牡丹花就會比較好固定。這是一個日常大家都可以動手學習的一個插法,非常實用,非常環保,而且非常自然。

在日常生活裡,我還是喜歡獨立欣賞牡丹花。因為太愛牡丹了,我認為所有花基本上跟牡丹的格調都是不一樣的,包括葉材它基本烘托不起這個牡丹,所以我喜歡用牡丹本身的葉子去作為它的基盤。這純粹是個人的一個審美。

有時候比如說我們插完牡丹或者芍藥之後,其實可以適度把它乾燥起來,把它倒掛起來,變成一個乾燥花之後,它看起來非常像西洋的一個蕾絲花。到了秋天的時候,其實我們就可以把這樣一個素材跟新鮮的花,作為一個搭配,它看起來那個意境境界就會高很多。


問:我們要心懷怎樣的情感來插花?

插花的過程是在體現一個茶人或是一個花人對萬物的憐惜。花是一個讓所有人都很愉悅的事情,它就像一個有能量的有機食物一樣,你看完新鮮的花,全家都會產生一種幸福感,還有跟就是大自然的一個季節的連貫,就像我們吃到一個當令的蔬菜,喝了一個當令的龍井,我們會心生幸福的感覺。

所以插花第一個要點就是先學習喜歡花這件事情,接下來必須要學習動手。你要反覆給它換水,反覆收拾姿態,甚至來打掃環境。因為有這樣訓練的過程,所以當我們插完花之後,你會發現生活上很多的瑣事,我們已經變得非常有耐心了。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要把花插得所謂“如花在野”,像大自然一樣,背後是需要很長時間的審美訓練,包括心跟手的訓練,眼睛到了手可能未到,往往是插花人的一個矛盾。插花人需要一點天分,然後天分以外,必須要非常用功。還有好的心性,就是遇到漂亮的素材,不要貪,當我們遇到不好的素材的時候,剛好我們要感恩這個機會,我們可以鍛鍊手上的功夫。

大家在練習插花的時候,不妨把一些快要丟掉花材,適度把它做一些取捨,去欣賞它的骨幹,那我們會覺得這些骨幹其實比充滿葉子或者充滿花的時候可能更顯出它的個性。所以有些花適合見花不見葉,有些花適合見葉不見花。所以不妨大家其實去花市,在快要被丟掉的花材裡面去拿一些,拿回家去多多練習。我覺得練習手上的技藝是非常重要的。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我們常常會想說,最好的花材或許是長在原野裡面的,我們看到最好的一枝花把它剪下來,把它入瓶,就是借花入室,這是中國人的一個概念。所以剛開始學插花人其實都有一個習慣,就是當我們出去野外的時候,常常會訓練自己用眼睛去修剪花材,看到這棵樹覺得哪裡是最美的,就希望用眼睛當成一把剪刀,把最美的那一枝剪下來,這是一個自我訓練的過程,其實現實中往往不能很方便地去剪下花材,我們只能在花市裡面去挑選一些可以買到的花,然後在眾多的素材裡面,如何把看起來很平庸的花材,讓它覺得格調不一樣,其實是需要一點點技法的。

我們在學插花的過程會發現很多人都有這樣一個心態。今天假設我可以遇到一枝非常完美的枝條,那該有多好。但其實往往常常拿到一個好素材的人,手上的技法是不好的。當你遇到一個很平庸的素材,我們很多時候可以訓練我們的手去做調整,包括用鐵絲的方式,或者是用手的虎口的力量去調整它的柔軟度。當你遇到一個太完美的素材的時候,往往我們都忘了我們需要用技法去克服它。所以對初入門來的人來說,我建議大家不要選花材。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在我過去的一個學習經驗裡面,我最常做的就是從就是課室後面的水桶裡面去挑那些剩下的素材,第一我們是因為疼惜這個花材,第二是把它當成一個學習的素材,所以我們會捨得。所以學插花一個很重要的要點就是,你必須先要學習捨得,捨得如何把它修剪,不斷在犯錯中修剪,再把它復原回來,這是學插花必經的一個過程

。不要把所有漂亮花放在同一個瓶子裡面,它是不美的。

我曾經給小朋友訓練過插花,給他們的一個要點就是把最好的素材留給別人。往往我們都想把最好的帶回家,這時候訓練小朋友懂得捨得和分享,把最好的素材跟其他人分享,其他的留給自己。我想這才是花道對孩子的心性最重要的訓練。

第二個心態我認為是很重要,就像我現在狀態,當我有一二十年插花經驗之後,我往往看到一個花材長在原野花園裡面,甚至在樹上時候,我都會有一個想法,就是放過它吧,不要把它剪下來。所以插花插到一定程度,基本上都會迴歸到植栽盆栽的供養。

茶席花是為了成就茶席的美學

我覺得學所有東西基本上都應該由繁入簡。由繁入簡是簡單的,由簡入繁是困難的。日本有一位花道家叫川瀨敏郎,一年多前我們有幸跟川瀨先生做了一次交流,我們中國有很多人看川瀨的書,看到那一所謂的《一日一花》,一枝花,就在模仿這個線條。那我常說這基本上是不可學的。簡單東西是不可學,因為大簡無道。

川瀨先生是從嚴格的池坊的訓練開始,他平常插的作品,其實是一個很完整的池坊的古典作品。然後我們再欣賞他的插花過程,其實它的流程是非常複雜的,都是從最華麗的花材,把它不斷地去除之後剩下那一枝。那個過程是無比的有美感,無比的靈動有禪意。簡單來說還是希望大家把心沉下來,好好把各個技法把它學紮實之後之後,就把技法給丟掉,隨時看到一枝牡丹花,我就知道如何把放到瓶子裡面,這才是最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