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的過人之處


曾國藩的過人之處


曾國藩的過人之處有很多,有的優點我們想不到;有的我們自律能力達不到,還有的特點可以通過學習能夠從他身上獲得的。

1 建立湘軍,以營為單位,從上到下有一種人身依附關係或恩惠關係,所以,官兵對他絕對服從,戰鬥力很強。

在咸豐二年,八旗軍和綠營軍被太平軍打得一敗塗地,在這種情況下,皇帝下詔讓在家丁憂的曾國藩組建湘軍,曾國藩先選出營長,營長再選排長,排長選班長,班長選組長,他最初組建了13營,每營500人,以營為單位,這樣,曾國藩達到了對軍隊的絕對控制權。

曾國藩練兵:但求其精,不求其多,但求其濟,不求速效。

曾國藩選兵:募格須擇技藝嫻熟,年輕力壯,樸實而有農民土氣為上。其油頭滑面,有市井氣者,有衙門氣者概不收用。

他明確主張在湘軍中應當禁嫖賭、戒遊散、慎言語、敬尊長,並強調將領之管兵勇,如父兄之管子弟。

從這裡我們可以看出:曾國藩運用的是恩威並重、寬柔相濟、運用霹靂手段,實行菩薩心腸的治軍思想。

2 目光長遠,主動裁軍,保全了自己和他的家族的興旺

曾國藩消滅了太平軍之後,他手上的兵力已經達到了12萬人,這無疑對清廷會造成一定的威脅,於是,他採取了兩個辦法,就讓慈禧太后對他十分信任了。

一是讓掌握5萬湘軍的弟弟曾國荃開缺回籍調養,並對他的弟弟說:“處大位大權而兼享大名,自古曾有幾人能善其末路?總須設法將權位二字推讓少許,減去幾成,則晚節則漸漸可以收場耳。”

二是把12萬人裁減了11萬隻留下一萬人。

3 以大局為重,不計較個人恩怨,即便對詆譭自己的同是也能鼎力相助。

左宗棠十分驕傲,自詡為當今的諸葛亮,根本不把曾國藩放在眼裡,眼睛總是緊盯著曾國藩,時常向皇帝打個小報考,在背後對他的屬下經常罵曾國藩,這一些,曾國藩雖然知道,但從不與他計較。當左宗棠收復新疆時,曾國藩不但為他提供了充足的後勤保障,而且把自己的愛將劉松山派給他使用,並把自己的部隊也全部交給了他,足見曾國藩是何等的胸襟啊!

而左宗棠卻並不感恩,他一生都活在自己的輝煌和個人恩怨中,他不但對曾國藩有意見,對李鴻章也有意見。左宗棠收復新疆後,恭親王覺得左宗棠是個人物,就把他調到了北京,左宗棠在軍機處就幹兩件事情:一件是吹噓他收復新疆的豐功偉績,二是罵曾國藩。恭親王一看這傢伙不幹正事,就又把他調到了邊疆,讓他當了兩江總督,去了之後,依然如故,動輒就把話題引到兩件事情上第一,西征時我多牛,第二曾國藩有多壞……

他或許感到罵曾國藩會讓他感到舒服,這位“諸葛亮”竟然活到了73歲!

4 懂得該據理據爭,該爭取權利的時候,就毫不退縮。

在征討捻軍的時候,曾國藩又遇上了很大的困難,因為捻軍不同於太平軍,捻軍以騎兵為主,來無蹤去無影子,打了就逃,不像太平軍那樣以步兵為主,所以,曾國藩不能再用步步為營的措施了,他採取了大範圍包抄的戰略,但是,一年後,他的防線被捻軍突破了,清廷十分震怒,想讓李鴻章接替曾國藩總司令的職務,讓曾國藩當督辦,也就是李鴻章的助手,曾國藩連續三次上書,想告老還鄉,慈禧太后看出了他的意思,於是就讓曾國藩當了兩江總督,這樣曾國藩官復原職,他很痛快地就把軍權交給了李鴻章。所以,曾國藩並不是一味地讓步,他知道什麼時候進,什麼時候退。

5 曾國藩有悲天憫人的情懷

曾國藩從40歲離開京城到57歲又回到京城,他在外面與太平軍和捻軍作戰整整17年,回到京城後已經是遲暮了老人了。安頓後不久,他先去拜訪了他的老師,老師已經去世了,他給師母留下了1000兩銀子,他又去拜訪了跟隨他的一員大將,他在打天京時陣亡了,只留下了他的遺孀和一個女兒,他給這位烈士的遺孀1000兩銀子,又答應把烈士的女婿安排的官府當差……

6 曾國藩能夠自我反省,丁憂期間認真研究老莊,整個人發生了脫胎換骨的變化,把自己的稜角全部磨掉了。

當在朝廷做侍郎時,他處處以一個正人君子的標準嚴格要求自己,這樣就與恨多大臣就格格不入了,他人為正確的事情就仗義執言,結果,時間長了,大家都獨立他,疏遠他了,他變成了孤家寡人。

當咸豐皇帝剛繼位時,提出了廣開言路的口號,於是,三十多歲的曾國藩就信以為真,傻乎乎地上奏書,提出了自己的改革意見,咸豐皇帝其實只是擺擺樣子,對他的奏章看都不看就扔在垃圾桶了,曾國藩一連上了幾道奏章後,如同石沉大海,他煩了,給咸豐皇帝又寫了一個奏章,指責咸豐皇帝,這個奏章差一點要了他的命,因為奏章的內容直接打了皇帝的臉:他說咸豐皇帝1 沒有當領導的見識;2徒飾納諫之虛名;3剛愎自用。咸豐皇帝看後,勃然大怒,想立刻殺掉曾國藩,一個大臣說了四個字救了他的命,這四個字是:“主聖臣直”,咸豐聽後,才消了氣……

當太平軍內訌時,咸豐帝認為曾國藩可有可無了,於是,解除了他的兵權,讓他回家丁憂了,他在家兩年,這期間,他認真研究了老子與莊子,學得圓滑多了。以前他看人總感到別人身上毛病很多,現在,他看每個人都順眼了……

7非凡的預見能力和超強的控制情感的能力

在曾國藩的後勤支持下,李鴻章消滅了捻軍之後,慈禧太后又把曾國藩調到了北京,曾國藩從離開北京到回到北京整整過去了17年,這是他第一次見慈禧太后,慈禧太后召見了他三次,前兩次,都談了些無關疼癢的家務事情,第三次曾國藩盼望著慈禧太后問她正事了。

慈禧只問了他江南撤勇、湘軍將領及直隸練兵,曾國藩把這三件事情聯繫在一起得出的結論是:她只要她的權力。但曾國藩所設想的吏治鹽政、百姓的生活、人才的保舉以及捻軍平息後皖、豫、魯省的恢復,還有機器局的建設、如何抵制洋人等長治久安之策,幾乎無一涉及。曾國藩預感到國家掌握在這樣的太、皇上手裡,已經沒有任何希望了,四海安夷,國運隆盛更無望了……

若再17年前他就向慈禧太后談出自己的想法了,但現在他已經變得低調、內斂、沉穩、謙遜、平和和淡定了……

不倒翁 2020年1月4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