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吉林西站被網友評為全國最美的十個火車站之一,它的美不僅僅是簡單的外觀上的視覺審美,更是勝在它背後撲面而來的文化韻味!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曾用名吉海鐵路總站、八百壠站、黃旗屯站,1985年改名為吉林西站,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說吉林西站最文藝,恐怕還要從它的設計者說起。林徽因,民國女神一枚,她不光長相清新脫俗,還是建築師(也有叫建築學家的)、作家、詩人三棲“明星”,書法繪畫樣樣精通。所以她設計出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這是再合情合理不過的了。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吉林西站建成於1928年,是年春,林徽因受聘於東北大學建築系。

嚴格講,建築學家這個頭銜應該放在林徽因諸多稱謂的第一個,只因人們對其情感經歷方面的過分關注,而掩蓋了她的才華。而她自己則因為對詩歌方面過多關注,導致了她在建築方面聲名不彰。至於她以清華大學教授身份,參與設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還設計了人民英雄紀念碑的圖案與花紋,這些藝術成就知道的人也不是很多。贅述這些,一句話,就是為了證明吉林西站的設計者很文藝。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杭州西湖景區林徽因紀念碑

應該說,民國的名人、大師比比皆是,作為一位民國時期的女士,能讓後人在人流摩肩擦踵的西湖之濱,以剪影這種很文藝的形式,立上一塊碑供人紀念,這待遇也是沒誰了。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吉林西站由林徽因設計、梁思成審定,建成於1928年,是東北第一條中國人自建鐵路的火車站。

吉林西站1928年建成,當年發生了井岡山會師、“濟南慘案”“皇姑屯事件”、張學良東北易幟等歷史事件,放眼全國,一座小站的建成真的算不成什麼大事兒。但在東北這種不是十分開化的地區,建成這幢西式建築,這在當時確實是比較“另類”,從正面說,應該叫作領潮流之先。雖然今天看來,當年的照片已經斑駁,但絕對可以想象得到,這即使放在當時“十里洋場”上海也一定是很吸引眼球的。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為了擺脫日本的控制,從1922年開始,奉系軍閥張作霖制訂了修築縱貫東北三省的鐵路東、西幹線計劃。1927年9月,奉天(現瀋陽)至海龍的鐵路竣工並通車。1927年6月,在時任吉林省省長兼督軍的張作相主持下,開始修築吉林至海龍的鐵路。1928年5月吉海鐵路建成並通車。吉海鐵路開工的第二年開始修建吉林西客站(吉海鐵路總站)。1928年,站舍及票房建成,1929年建鐘塔,1930年建塔亭。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吉林西站是一座哥特式尖屋頂建築,佔地面積897平方米。

站舍坐北朝南,造型如雄獅伏臥,獅尾被巧妙地設計成鐘塔,寓意國人雄獅初醒。作為中西合璧的建築物,它既富含東方傳統建築的底蘊,又有西方古典建築的風格。不過這都是後人的解讀,也有理解為造型如捷豹伏臥的,顯然是沒有比喻成雄獅更帶勁兒更貼切。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車站主體建築是方石結構,屋頂為折型木結構,外掛琉璃瓦,室內有壁畫裝飾。雖然曾經的琉璃房頂,在當年也是領風氣之先,因為年代久遠已經換成了水泥。但這端莊典雅的小樓,至今仍高貴地挺著胸脯,彰顯著胸中那股不屈的民族氣節和力量。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鐘塔尖離地面高度為29米,塔尖塑有飛利浦旋輪。塔內有螺旋型木製階梯,登上塔頂可俯視四方。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吉林西站所在的吉林市,是中國唯一省市同名的城市,歷史文化底蘊深遠厚重。一座很文藝的小站坐落在一個文化旅遊名城,也算是適逢其所、相得益彰了。


小站就像一顆明珠,其特有的歷史文化價值逐步被人們所發現和認識,上個世紀80年代至今,內地及港臺多部民國、抗戰時期的影視劇以吉林西站站舍作為外景地,劉松仁、劉德華、吳倩蓮、吳劍豪、劉曉慶、方舒、牛振華、侯天來、潘長江等影視明星以及導演先後專程到吉林拍攝。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由劉德華、吳倩蓮主演的影片《天若有情III 烽火佳人》劇照場景 在吉林西站拍攝。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韓國電影《2009失去的記憶》、影片《少年阿虎》都在吉林西站取過外景。

吉林省最具“文藝範兒”的火車站——吉林西站

九十餘年風雨,這座小站寫滿了時代的烙印,值得慶幸的是,今天我們還能一睹其姿容,感受小站和它背後的歷史滄桑、世事變遷、民族風骨。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向原拍攝者致敬,侵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