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孫少平——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不平凡的孫少平——讀《平凡的世界》有感

《平凡的世界》是一部偉大的鉅著,書中為我們描述的是一個平凡的世界,一個黃土地上的世界。這裡生活著一群世世代代面朝黃土北朝天的普通人,他們演繹著一幕幕生老病死、悲歡離合、貧窮與富裕、苦難與拼搏、世事變更的戲劇。在這本書裡,沒有華麗的辭藻、沒有驚險離奇的情節,沒有驚天動地的場面,有的只是平凡的人,平凡的生活,平凡的感情,平凡的故事。初讀此書,當時初中剛畢業的暑假,恰好正在一個建築工地上當小工,美其名曰"體驗生活",其實遭受著煉獄般的酷暑折磨;期間去夜市轉,在書攤上無意間選中這本《平凡的世界》。從此,我的精神世界打開了一扇不平凡的大門,我見識到了一個不平凡的精神世界。

縱觀書中的孫少平的人生經歷,不管是在大橋下攬工,還是在井下挖煤,無不是充滿著艱辛,充滿著苦難;但是,孫少平的苦難史卻恰恰就是他的閱讀史,不管肚子有多餓,不管勞動有多累,不管生活有多苦,讀書始終伴隨著他的生活。是啊!是長年累月的閱讀使得的生活也變得一帆風順,處處都能遇到自己的貴人;孫少平從上高中開始迷上看書,之後和田曉霞關係要好而看"參考消息",通過讀書,通過與田曉霞的思想碰撞,他改變了原本身為一個農民的思想和對生活的態度。

也許有人說一個攬工漢,社會最底層的體力勞動者讀書有什麼用呀?其實當時我也有這樣的疑惑,直到我讀到《平凡的世界》第二部第十九章這的下面這些文字:

晚上收工以後,年紀大的匠人碗一撂就倒頭睡了。年輕的小工們還有精力跑到街上去看一場電影。

少平倒不急著睡,也不去街上;他通常都蹲在院子裡的路燈下看一會書。上次他給詩人賈冰還那本《牛虻》時,賈老師主動幫助給他在黃原圖書館辦了臨時借書證,這使他能象以前那樣重新又和書生活在一起。只不過現在除過熬苦不說,也沒有多少閒時間,一天只能看一二十頁。一本書常常得一個星期才能看完。

但無論如何,這使他無比艱辛的生活有了一個安慰。書把他從沉重的生活中拉出來,使他的精神不致被勞動壓得麻木不仁。通過不斷地讀書,少平認識到,只有一個人對世界瞭解得更廣大,對人生看得更深刻,那麼,他才有可能對自己所處的艱難和困苦有更高意義的理解;甚至也會心平氣靜地對待歡樂和幸福。

孫少平現在迷上了一些傳記文學,他已經讀完了《馬克思傳》、《斯大林傳》、《居里夫人傳》和世界上一些作家的傳記。

他讀這些書,並不是指望自己也成為偉人。但他從這些書中體會到,連偉人的一生都充滿了那麼大的艱辛,一個平凡的人吃點苦又算得了什麼呢?他一生不可能做出什麼驚人業績,但他要學習偉人們對待生活的態度——這就是他讀這些書的最大收穫……"

每每讀起孫少平的生活經歷,都忍不住心頭的潮起潮落,忍不住想起自己的人生經歷。是啊!沒有誰的人生是一帆風順的,沒有誰的成功是輕而易舉的,沒有誰的奮鬥不會感動自己的;

哪怕是生活在社會最底層又能怎麼樣?哪怕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又能怎麼樣?讀書帶給我們的希望是難以想象的,讀書帶給我們的改變是你始料未及的;

暑假的工地格外忙碌,工地的暑假格外炎熱,白天頂著大大的太陽,一會就曬得你脫層皮;晚上燉在熱騰騰的蒸籠似的板房裡,蚊子能咬到你懷疑人生,直到四天過後,一覺睡著直到天亮,不是戰術上打敗啦蚊子,而是戰略上徹底藐視了它們,哪怕身上被咬的滿是疙瘩。

所以,正是有了這些體驗,每每讀到孫少平工地生活的艱辛,每每讀到孫少平堅持讀書,我都感覺渾身充滿了力量,咬咬牙堅了下來;後來我順利地考上了高中,考上了大學,但那段工地生活卻時刻激勵著我,孫少平精神時刻鼓勵著我。或許這本身就是少平人格魅力之所在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