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疫後期才是中小企業的“生死劫”

抗疫走到今天,對於中小企業而言,真正的考驗才剛剛開始。

像是華為、阿里、騰訊這樣的行業巨無霸企業而言,“武漢肺炎”這樣的黑天鵝並不是一個難以打敗的挑戰。而對於超過國內97.8%中小企業而言,熬到現在,已經是身心疲憊。

但,無論企業規模多小,受到的衝擊多大。儘快順利、有效、安全地復工復產,活下去才是唯一出路。

時代一滴眼淚,放在個體身上,就是一場驚濤駭浪。

洶湧肆虐的疫情,打亂了生活節奏,洗刷了思維認知,奪走了百姓生命,也影響了千千萬萬普通人的錢袋子。


大疫後期才是中小企業的“生死劫”

上班族難,老闆也難。

中國民營企業一直存在著“56789”的說法:貢獻了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國內生產總值,70%以上的技術創新成果,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農業數量。

而中國民營企業中,佔比最大的無疑是大量中小企業。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大疫後期才是中小企業的“生死劫”。“下雪時並不冷,雪後化冰期才是最冷的時候”。復工復產對於華為、阿里、美的等行業巨無霸企業而言,並不是一個難以跨越的障礙。而對於眾多中小企業而言,熬到現在,已經是身心疲憊,“免疫力”低下,還要參與一場疫情的最終淘汰賽。確實,一切都不重要,活下來,才是最高追求,儘快順利復工復產才是活的唯一出路。

我們每個人都在這場災難裡了,而我們,需要戰勝的,豈止是病毒?眼下這場戰役不僅始於武漢、蔓延全國,更點燃了數以萬計的中小企業心尖上的戰火。全國延期復工,疫情形勢不明,企業考慮最多的問題無非是:上下游供應鏈開工情況如何?訂單是否可以趕在交期前生產出來?資金還可以支撐多久?

我們每個普通的工作者,都在自己的行業裡自己的崗位上兢兢業業。而這些崗位這些行業,依附在國家的興衰上,皮之不存,毛將焉附。500萬人從武漢出去,14億中國人就只能閉門不出。老闆們一邊怕感染,一邊怕撐不下去。我們自以為的“人生巔峰”,可能成為壓垮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

大疫後期才是中小企業的“生死劫”


企業家的財務意識,決定了經營的持續性。而不少企業老闆,不懂財務知識,造成企業財務狀況難以管控。而且再加上缺少風險意識,沒有儲備太多的現金。所以當企業突然遭受危機時,就會非常艱難。

與此同時,企業要負擔的成本卻沒有減少。員工工資照發,店鋪租金要交,還得償還貸款。

據清華北大聯合調查顯示,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租金,加上償還貸款,三項成本合計佔到了企業當前成本的90%多。再加上,疫情仍在持續,何時能夠全員復工復產,也是個未知數。

在這種情況下,有沒有足夠的現金流撐過去,就成了企業的生死劫。

最後,就是要加速線上拓展業務的投入。線上營銷必須足夠的重視。京東就是在2003年的非典之後迅速崛起。疫情之後必然會有大的需求,而這個需求也必是一個緩慢增長的過程,而線上的增長機會將會更大。線上拓展可以增加新媒體運營、新營銷渠道,為後期拓寬提升業績通道打下堅實基礎。


大疫後期才是中小企業的“生死劫”

日本“經營之神”稻盛和夫帶領京瓷公司,經歷過大大小小、各種各樣的經濟蕭條和危機,但是,60多年來京瓷沒有出現過一次年度虧損。

他的經營訣竅,正是平日裡保持健康經營,不斷積累內部留存。正如稻盛和夫所說的:“只要有充裕的儲備,再遭遇怎樣的危機都不會很快動搖企業經營的根基。”

希望所有企業能夠引以為鑑。

再難,目標、計劃也要有,因為它是我們前進的方向,加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