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一座定陵,河南也有一座“中原定陵”,規格超越皇陵

中國的旅遊景區大部分是人山人海的,別說是5A級,就算是4A級的國家旅遊景區,每到週末,遊客也是絡繹不絕。不過,有個旅遊景區倒是特例。每到週末,來這個旅遊景區的遊客數量往往無幾,連停車場都沒停滿過。這個旅遊景區位於河南新鄉,是國家4A級風景區,它有一個別名叫做“中原定陵”,正式名稱叫潞王墳。潞王墳位於新鄉市市區西部的鳳泉區,說起這個潞王,指的是明神宗朱翊鈞的弟弟朱翊鏐,潞王是藩王名號,而朱翊鏐則是第一代潞王。

北京有一座定陵,河南也有一座“中原定陵”,規格超越皇陵

關於定陵,指的是明代萬曆皇帝朱翊鈞的陵墓。關於潞王墳在民間的別稱“中原定陵”,中原一詞尚可理解,畢竟潞王墳位於河南,河南自古就被認為是中原之地。可是,潞王朱翊鏐作為明神宗萬曆皇帝朱翊鈞的弟弟——只有皇帝的墳墓才能被稱為陵,作為一個藩王,潞王的墳墓,怎麼會被稱為“定陵”呢?這難道不是僭越嗎?

一、朱翊鏐其人

北京有一座定陵,河南也有一座“中原定陵”,規格超越皇陵

首先,我們得說到明代藩王制度。明代開國皇帝朱元璋打下江山後,開始思考作為漢人正統的宋國被滅國的原因,思考許久後,朱元璋得出了一個結論:宋朝的滅亡,在於主弱臣強。君主和皇室對朝廷軍務的掌控能力不足,而朝臣各懷鬼胎,最後蒙古南下,各地因為壓力紛紛叛離,在內外無親的情況下,宋室宗親皆亡。基於宋朝的教訓,朱元璋首先是加強了中央集權,廢除了丞相,將皇權拔到了一個歷代的新高度。而後,他開始試圖恢復早已被廢除了千年的分封制度——朱元璋認為,將皇室子孫封為藩王,讓他們領兵鎮守邊疆各地,首先能在對外作戰時,發揮作用。其次當朝堂中出現臣強主弱,奸逆當道之時,藩王們可以興兵清君側。最後,給皇室子孫封地,也免得皇室子孫忍飢挨餓。

北京有一座定陵,河南也有一座“中原定陵”,規格超越皇陵

不過,直到藩王朱棣起兵造反奪取皇位後,朱棣就著手將全國各地藩王的軍權給收了。所以自朱棣後,分封的藩王們便再也沒有實權了,基本就是在混吃等死。有封地但是沒有治理封地內臣民、管理封地內土地的權力,國家給他們俸祿,但是又不讓他們管事。藩王自此成為了大明王朝吸食民脂民膏的寄生蟲,隨著藩王們一代一代的生,藩王的數量越來越多,以至於朝廷根本供奉不過來。大明王朝的毀滅,與藩王制度的存在,有著緊密的聯繫。

明穆宗朱載坖只有四個兒子,長子和次子幼年夭折,只剩下三子朱翊鈞和四子朱翊鏐。三子朱翊鈞就是將來的明神宗萬曆皇帝了,而四子朱翊鏐則在日後被封為潞王,封地就在今天的河南新鄉地區。

北京有一座定陵,河南也有一座“中原定陵”,規格超越皇陵

按照規定,成年後的潞王朱翊鏐,本應立即前往封地,沒有皇帝親令,則永世不得回到京城——這項規定主要是防止藩王和朝中的大臣有往來,從而影響朝政。但是,因為萬曆皇帝就這麼一個弟弟,又是一個母后生的,所以無論是太后還是萬曆皇帝本人,都對自己這位唯一的皇弟寵愛有加,不捨得讓他離開京城。所以潞王朱翊鏐直到完婚之際,都舒舒服服地呆在京城裡。傳聞潞王朱翊鏐大婚之際,萬曆皇帝為了讓他的弟弟婚禮顯得隆重奢華,甚至不惜挪用了軍費來為他添置珍貴玉器和金銀。大婚後的朱翊鏐,準備前往封地,他先是斥巨資在河南新鄉地區修建了規模宏大的王府,然後向萬曆皇帝請求安家費。疼愛弟弟的萬曆皇帝大手一揮,就給了朱翊鏐一大筆錢財。傳聞這筆錢財,數量龐大到以至於朱翊鏐用了五百輛馬車才運回了封地。朱翊鏐到了封地新鄉地區後,就在那裡享受人生,到死也沒離開後新鄉地區的潞王府。

朱翊鏐在封地上,也沒有安分,做了許多害民之舉。他通過巧取豪奪,侵佔了數額龐大的民田,而他個人每日的喜好,就是遊獵和調戲民婦,當地百姓對於這位潞王朱翊鏐,可謂是怨聲載道。

二、膨脹到敢逾制

北京有一座定陵,河南也有一座“中原定陵”,規格超越皇陵

潞王仗著哥哥萬曆的寵愛,生前享盡榮華富貴,他希望自己死後也能活得如生前一般。於是,自從他受封藩王后,他就開始修建自己死後的陵墓。潞王陵的建設和萬曆皇帝定陵的建設規格上幾乎沒什麼差別。石柱上雕刻著許多隻有皇帝才能用的紋雕,甚至連代表著天子權威的龍形紋飾雕像都在潞王墳中隨處可見。潞王的舉動,在當時是大不敬的僭越行為,保不齊是要殺頭的,但憑藉著自己和哥哥的關係,所以潞王的肆意妄為並沒有招致哥哥萬曆皇帝的怪罪。

北京有一座定陵,河南也有一座“中原定陵”,規格超越皇陵

如今,潞王墳作為明代歷史上保存最完好的藩王陵墓,遊客卻寥寥無幾,或許也是因為在中國傳統觀念中,陵墓是不祥之地,加上潞王生前除了欺民害民外,並沒有做過什麼有功之事,所以也就默默無聞了。

大家對於明代的藩王制度怎麼看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評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