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唐山市開平區應急管理局防疫“女戰士”董暖

“我願申請加入應急管理局疫情防控工作最前線,同時自願堅守在疫情防控應急物資儲備倉庫,在這場看不見硝煙的戰場上,為贏得全面勝利奉獻自己的一份力量,我願隨時聽從黨組織調配指示。”——2020年2月1日,在全國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攻堅戰”全面打響的緊張態勢下,唐山市開平區應急管理局在原有物資倉庫的基礎上緊急成立了應急物資儲備倉庫,統籌全區疫情防控物資的儲存和發放工作。面對局領導每天只安排一名女同志到倉庫輪值的決定,從鄉鎮基層調入區應急局不到一年的董暖坐不住了,她主動請纓,滿懷鬥志地寫下“請戰書”,希望全天堅守在她最能“夠得著”的前線。從2月2日開始,董暖成為了區局唯一一名全天堅守倉庫一線的“女戰士”。

記唐山市開平區應急管理局防疫“女戰士”董暖

紮根基層,她懂得了奉獻的真諦

2008年10月的一天,從河北經貿大學英語系畢業的董暖拉著行李站在了灤南縣青坨營鎮青坨營村村口。深吸一口氣,她靜靜地望著這片陌生的土地,心裡既期待又忐忑。她不知道,這一望,就是八年。

作為新時代的大學生村官,董暖和同事們充滿了激情和活力,挨家挨戶走訪村民、熟悉生態地理環境、構思未來發展規劃……一群年輕人覺得,廣闊天地,大有作為。

2009年,為方便村民休閒健身,村裡投資58萬元建成了一個佔地3200平方米,跑步機、腹肌板組合器等各種體育健身器材一應俱全的村民活動中心。然而幾個月過去了,活動中心卻少有人問津。分析原因後,董暖與音樂系畢業的同事張躍賓得出結論:必須有人帶頭休閒健身,把氛圍搞起來。

說幹就幹!於是,每天晚飯後董暖和同事就帶領村裡較為活躍的年輕人準時在活動中心跳廣場舞、打籃球。彼時廣場舞還不是很流行,董暖只能下載視頻自學後再教給大家。

漸漸的,村裡男女老少都被吸引到了健身隊伍當中,上了歲數的老人看到年輕人跳的這麼熱鬧,也把秧歌、評劇等愛好拾掇起來了。一時間,活動中心的音樂聲、鑼鼓聲此起彼伏,籃球賽、羽毛球賽賽事連連、花樣繁多,青坨營村的村民娛樂健身文化建設的有聲有色。酒香不怕巷子深,青坨營村的歡笑聲很快傳到了周邊的村鎮,董暖又和夥伴們一起到小代莊、油盤莊、小水坡等村幫助村民開展文化建設。不久,周邊的村鎮都跟著熱鬧起來了。

“這件事當時還被媒體報道了,現在到百度上還能搜到呢。”董暖笑著說。

除了“盤活”全村文化建設外,董暖還針對本村西瓜種植模式簡單粗放的現狀,積極查找資料、組織外出考察,並在2010年與北京大興西瓜種植基地合作引進了反季節西瓜種植技術,建成了佔地100畝,擁有32個冷棚、4個暖棚和1個高標準育苗溫室的反季節西瓜種植示範基地。為搞好西瓜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的實驗、示範,她更是個人投資15000元帶頭建起了一座溫室大棚,種植西瓜新品種“京蜜”,並在當季取得了豐收,成功證明了該項目的可行性。

為民服務就要以人為本。村裡有個小姑娘叫蔣淑婷,由於家庭遭遇變故,生活舉步維艱,學業直線下滑。董暖知道後,立馬主動承擔起了對蔣淑婷的幫扶。從孩子上四年級開始,董暖時不時地送去幾百元錢補貼她的家用,又利用下班後的時間每天給小淑婷講習當天的功課和作業。直到現在,小淑婷仍時常打電話說她想“董姑姑”了。

慢慢的,村裡人越來越喜歡上了這個勇於擔當又心地善良的城裡姑娘,大家親切地喊她“董丫頭”。從2016年轉調至開平區越河鎮政府,再到如今的區應急管理局,離開青坨營村3年多了,董暖還會經常回去和熟悉的村民們嘮嘮家常,給村裡的孩子們帶去好吃的。“有一次路過村街道,開美容院的大姐看我眉毛沒怎麼修,非“按”著我幫我紋了眉,還說啥也不要錢。”聊起和村民之間的趣事,董暖會心地笑了起來。“老百姓其實很淳樸,你對他好一分,他就回報你三分,大家互相關懷,心裡很溫暖。”

多年的基層打拼讓董暖奮鬥的意志更加堅強,善良的心也更加柔軟,她不僅多次獲得灤南縣優秀大學生村官的表彰,還得到了灤南縣第五屆道德模範獎的提名。

記唐山市開平區應急管理局防疫“女戰士”董暖

應急新人,她體會到更重的責任

“做人一定要有價值,要做對別人有益的人。”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唐山姑娘,性格大大咧咧的董暖始終在內心堅守著要活的有價值、有意義的人生追求。2019年來到開平區應急管理局,董暖自知是應急“新兵”。為了儘快勝任本職工作,她在工作中總結經驗,向領導、同事虛心請教,利用下班時間補習業務知識,力爭用最快的時間完成轉型。

開平區應急管理局男多女少,自詡“假小子”性格的董暖與這些老大哥相處融洽,很快就適應了工作環境。相對於自己的“老本行”,應急局的工作與鄉鎮基層比起來相對單一,但責任更重。在基層摸爬滾打11年的董暖早已凝鍊出了一身的勇氣和擔當,遇事迎難而上、敢於衝在最前。“當年在村裡工作的時候,經常早晨四五點就起床,還要面對各種突發情況,髒和累什麼的早就習慣了。”同在基層工作過的區應急局副局長馬鳳林也說,幹基層工作,都是把女人當男人用。

新年期間,疫情突發,開平區應急管理局立即按照國家、省、市有關要求,超前佈局,全體幹部職工立即返崗投入緊張的疫情防控工作中。1月30日,區應急物資儲備倉庫開始進行正式使用前最後的籌備工作,當晚就入庫一部分次氯酸鈉。為了照顧女同志,局領導班子研究決定,每天只安排一名女同志到倉庫工作,男同志則全勤到崗。

自從疫情應急響應開始後,看著大家每天在工作群裡發佈的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董暖只有乾著急。31日早上局裡一位50多歲的大姐去倉庫參加清掃工作後,回到家就感冒了。“我還年輕,大姐們歲數比我大,我還是黨員,這個活就應該由我來幹。”雖然不能像醫務工作者那樣衝在疫情防治第一線,但是物資儲備倉庫就是應急管理局的“前線”,守好倉庫就是守住了應急管理局的“陣地”。

自從2016年轉調至開平區越河鎮政府後,董暖在這個紀律嚴明、各項工作在開平區名列前茅的單位工作、學習了3年,從事過統計工作,對她來說,管理一個倉庫的貨物存取可謂手到擒來。無論如何,這項任務交給她再合適不過了。想到這,董暖再也坐不住了。她用微信向副局長馬鳳林請示,表達了自己的意願,但馬鳳林出於對她的保護,拒絕了這一請求。上陣心切的她連夜拿起筆洋洋灑灑地寫下了一紙“請戰書”,並多次向領導表示,憑藉自己多年的基層工作經驗一定可以勝任這項艱鉅的任務。終於,領導同意了她的請求。

從2月2日開始,董暖作為唯一全天候值守倉庫的女同志,正式投入了緊張的出入庫登記和數據統計工作中,一天不落。截至截稿前,她與同事已經在倉庫連續奮戰了37天。

董暖的奶奶今年已經90歲高齡,平時她總是給奶奶定期買藥,也常住在老人家陪伴。自從當了“庫管員”,她只能抽出時間給老人買了兩次藥,奶奶想她時也只能用視頻連線簡單聊上幾句。由於接觸的人多,害怕影響父母和奶奶的身體健康,她一直都不敢回父母家看望老人。“當時沒有想太多,我只覺得別人敢做的事我也不應該怕,既然從事了這份工作,就得盡到自己的責任。”

記唐山市開平區應急管理局防疫“女戰士”董暖

團結一心,她感受到集體的溫暖

應急物資儲備倉庫是全區“戰疫”大後方,各區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的防疫物資都要從倉庫支領,每天會有大量的貨物運進運出。消毒液、護目鏡、口罩、噴霧器、醫用酒精、防護服……20餘種防疫物資都要在這裡完成登記造冊,再經統一調配和按規支領發放到全區各個“戰疫”網點和卡口。

口罩和防護服等“柔性”物資還好說,消毒液就不那麼好“對付”了,特別是純度13%的消毒液原液,長時間接觸這類刺激性液體,即使戴著橡膠手套,手上泡起白皮的滋味也不好受。

最初的一段時間,董暖和同事們都沒有專業的防護服穿,在借到森林消防隊的工作服之前,他們自己的衣服上每天都被消毒液濺上許多白點。

“最主要是氣味太嗆了,我們守倉庫的人每個人的眼睛裡都佈滿了被燻出來的紅血絲。”董暖說,為了保障極為緊缺的N95防護口罩最大限度地用於戰鬥一線的防疫人員使用,她和同事們都一直戴著唯一的口罩,搬運貨物時口罩里布滿水珠,很快就失去了最佳防護效果。局領導得知情況後,為大家想辦法向開平區防控辦申請到了每人兩個新口罩。即便如此,有的部門工作人員來領口罩,不給N95的口罩就發牢騷,他們還要苦口婆心地解釋口罩的稀缺程度和分配製度,得到了他們的理解。

因為倉庫內的物資大多數都要在較低溫度下保存,加上倉庫沒有供熱條件,裡面的溫度經常處於零度以下。一天早上,值班守夜的同事尚連才摸著腦袋說,昨晚在倉庫值班室睡了一覺,可把他的頭給凍壞了。原來,他的頭髮比較稀疏,凍了一晚上頭皮有些脹痛。大家嘻笑著說要給他“集資”買一頂假髮。

2月3日傍晚,倉庫接收到了滿滿一卡車的84消毒液,333桶,一桶30公斤,整整10噸。工作現場的照片一發出,局工作群內頓時熱鬧了起來,大家紛紛詢問是否需要人手幫忙搬運。已快到退休年齡的副局長趙光存本來在辦公室值守,看到照片後立刻帶著包括局裡大姐在內3人趕到了現場加入“戰鬥”。負責統籌工作的副局長姜永利,從庫房籌建時就著急上火,加上連續在冰冷的庫房奮戰,凍感冒了,嗓子啞的說不出話來,仍一邊指揮一邊協助大家將消毒液一桶桶搬下貨車。年紀較輕的副局長馬鳳林更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一次次跳上貨車,即使被大車刮蹭扭傷了腳仍然堅持戰鬥。大家甩開膀子連扛帶運,從天還大亮一直幹到月上枝頭才終於把333個“大胖墩”整齊碼在了倉庫裡,每個人都出了一身的汗,累的氣喘吁吁。

“領導帶頭衝在最前,給了全局上下極大地鼓勵,這是全局幹部職工同仇敵愾、勠力同心防疫抗疫的一個重要原因。”開平區應急局宣教科科長鬍志山說,防疫“攻堅戰”打響後,區應急局局長張占強不分晝夜值守一線,白天到現場查看具體情況,晚上在辦公室調控物資保障和人員分工等工作,幾乎每晚都在11點左右才回家,他曾多次在深夜看到張占強坐在辦公室裡一邊看資料一邊吃著泡麵。

“領導對我們女同志也非常關心和照顧。”董暖說,張占強局長了解到局裡統一派發的工作服和防護靴號碼太大後,專門為她置辦了一套合適的服裝和棉鞋,得知辦公條件不足又為她找來筆記本電腦,方便她辦公。倉庫沒有網線,賣網卡的地方也沒有開門,董暖主動用手機流量建立熱點堅持每天上報數據。副局長姜永利給她發來紅包要幫她“報銷”流量費,被她婉言謝絕了。

此次疫情防控過程中,有社會愛心人士捐贈了50箱礦泉水。一次,在灌裝消毒液時,劉志剛和方國富不小心濺到了眼睛,倉庫裡沒有自來水,大家趕緊打開兩瓶礦泉水為他們沖洗了眼睛,事後又買了兩瓶水補上空缺。

“這次疫情讓我看到了全局上下擰成一股繩、一起戰鬥的熱情和活力,我們是一隻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隊伍,能在區應急局這個溫暖的大家庭工作和生活,我感覺很幸運。”董暖笑著說。

截至目前,開平區社會應急物資已發放各類配比的消毒液60噸、護目鏡551個、口罩7.5萬個、手套5.2萬副、防護服1300套、噴霧器660臺、酒精2噸、紫外線殺菌燈70個、紅外體溫槍310個、土工布1.6萬平方、手消液5000瓶,回收桶296個,為全區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物資保障。(記錄者:馬雅雄 通訊員:劉俊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