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狗對於我們來說,早已經成為人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可能在最開始的那段時間裡面,狗是人類的食物儲備,也是打獵幫手,更是看家護院的保鏢,但是發展到如今,狗的食物儲備作用被大大減弱,甚至消失了,而所能夠承擔的工作是越來越多,比如負責搜尋的嗅探犬,負責帶路的導盲犬,負責情感療傷的伴侶犬等等。當然,現代犬類充當最主要的功能還是寵物。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根據2018年的一項調查顯示,中國城鎮養寵用戶高達7355萬,其中養狗的人數佔比46.1%,位列第一,遠超養貓人數,所以對於狗,大多數人都是很熟悉的。

相對於高冷的貓來說,狗似乎天生以來就十分容易與人親近,而且即便是一出生還沒有接觸過人類的小狗來說,第一次見人也不會感到陌生或者抱有敵意,這是為何呢?這都要從它們被人類第一次馴養開始說起。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漫長的家犬馴化過程

大多數人都知道,狗是由狼馴化而來的,早在史前文明時,人們就已經馴養狗來當自己狩獵時的助手,算得上是人類最早馴養的家畜。

狗的馴化是一個相當複雜的事情,至今人們也沒有弄明白人類究竟是什麼時候馴服一頭狼,從而將其養成世界上第一隻狗的,不過有證據表明,在馴化初期,狗確實是由灰狼衍生而來,但也需要搞清楚一個點,那就是家犬與現代狼沒有直接的關係,它們雖然共享一個祖先,但被馴化成狗的晚更新世狼已經滅絕,現代狼之所以跟家犬在基因形態上會有些相似,只不過是混合遺傳的結果,使得雙方都具備了史前狼族的部分特徵。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晚更新世狼假想圖

我們可以想象一下史前的人類生活,在那個農業還沒有開始的年代裡面,人們主要過著狩獵、採摘的生活,人們將獵來的肉煙燻火烤製成美味的佳餚,吃剩之後的骨頭丟在一邊,而這種香味也引來了狼,狼來了人們自然要驅趕,這樣一來二去之間一些小狼崽自然就很容易被人們抓住。

吃了它吧,肉太少,放了它吧,好像又不太行,畢竟長大之後會變成兇猛的野獸,成為人類的敵人,於是人們只好把捕獲的狼崽養了起來。後來人們發現,這些被人類養著的狼崽逐漸變得溫順了起來,不僅不咬人,而且還能幫人類預警危險,所以第一隻狗便誕生了。

當然,狗的馴化過程是極其複雜的,需要經過一代一代的選擇繁殖,才能去除它們身上的狼性,從而變成一隻合格的狗。對此,俄羅斯科學家德米特里·別利亞耶夫的一項關於銀狐的研究,或許能夠給我們揭開狼馴化成犬的謎底。

這項研究長達60年,開始主要是大量馴養狐狸,然後記錄下每個個體的性格特徵,將裡面最兇、最溫順的兩個截然不同的群體分別繁育後代,然後在後代裡面繼續找最兇、最溫順的個體繼續繁育後代。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狐狸

如此反覆操作,直至40代之後,最終溫順的一組裡面,得出的後代也是極其溫順的,不易攻擊人,並且在外形上已經表現出了家犬的部分特徵,比如說開始卷尾,耳朵變得鬆軟下垂。

另外兇悍一組的後代,也是相當兇悍,甚至關在籠子裡面,只要有人或者其他動物靠近的話,就會變得十分暴躁,極具攻擊性。從這個實驗裡面,我們大致能夠認清狗的馴化過程,那是相當漫長的一段過程。

不過史前馴養出來的狗,大多數都是食肉的,畢竟那時的人們也沒有其他的食物給它們吃。直到農業開始發展,人們逐漸從遊獵變成以種植為主,而食物來源也開始變得豐富了起來,此時,狗的食物來源不再是純肉類了。

在7000年前,亞洲某一個品種的狗,進化出了消化澱粉的能力,這種能力讓它一下子就在所有的狗面前佔盡優勢,即便是長時間沒有肉吃,也能獲得很好,所以慢慢地,它逐漸取代了那些古老而不能適應新生活的犬類。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狗正在吃米飯

人類的喜好,重構了狗的大腦

經過一代又一代的選擇繁育下去,狗的野性在逐漸減弱,狗的馴化過程是混亂的,許多新品種不斷進化,然後逐漸消失,但歸根結底只是人類為了讓狗更適合跟自己生活而進行的選擇性繁育罷了。

究竟是什麼使得狗比狼等野生動物更加友好,更能與人類相處?一項關於犬類品種的研究,或許能夠為我們解開其中的奧秘,正是人類為了滿足各種需求,對犬類針對性選育的結果。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臘腸犬

這些狗的品種多種多樣,有臘腸犬、有杜賓犬,有博美犬,也有約克夏犬等等,研究小組隨後對這些狗的大腦大小和形狀差異進行研究,發現不同狗之間存在巨大差異,在進一步研究之後發現,犬類大腦中的某些固定區域,分別控制著狗的某些行為。

簡單來說,專門用來狩獵的狗,與陪伴犬之間大腦某些區域存在一定的差異,而即便是同一種犬,在不同用途上面也會有所不一樣,比如鬥牛犬最初是為了與圈養公牛作鬥爭而飼養的,後來逐漸被當成家庭寵物,研究發現,被當成“鬥牛士”的鬥牛犬與單純陪伴人類的寵物鬥牛犬,在大腦層面也存在一定的變異。

所以我們有理由相信,在蠻長的與人類相處過程中,人們重構了狗的大腦,使其變得越來越適應與人類生活和工作

這點與之前俄羅斯科學家進行的銀狐實驗有異曲同工之妙,簡單來說就是當某一群體中的某一隻個體,大腦發生了某些變異,使得它某一項特徵被重點放大(例如溫順),從而被人們察覺,接著重點培養,從此這種變異被固化甚至加大,最終按照人們想要的方向發展。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溫順的金毛犬與兇猛的藏獒

基因層面的進化

如今我們與狗之間的互動變得十分簡單,即便是沒有經過訓練的狗狗,只需人們一句呼喚,它既會來到我們面前,當我們坐下看電視時,狗狗也會走過來依偎在身旁,可能我們從來沒有想過,狗究竟是什麼時候開始這樣的?它又是如何學會這樣的?

其實研究表明,狗所做出的這些行為動作,與人類互動,以及所表現出來的對人類天生的友好屬性,是早已“烙印”在基因上面的了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狗積極與人類互動

芝加哥大學和一些國際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狗與我們人類的幾組基因,已經並行發展了數千年,正是在漫長的相處過程中,狗與人類在某些基因上面甚至表現出了趨同進化的結果,比如在飲食和消化、疾病有關的基因裡面,人類與狗都表現出了很大的相似性。

而這種共同的進化,可能是環境因素所決定的,畢竟犬類與人們相處了這麼多年,一切都有可能。比如在人口密集的環境下,具備超強攻擊性的狗顯然不能適應環境,而那些無比溫順的狗,則有較大的機會被人們保留下來,最終導致狗對人們變得十分友好。

狗由狼馴化而來,但是狗在馴化的過程中,已經發生了基因的變異,普林斯頓大學的教授馮·霍爾特與一些研究人員對18種不同的犬類及人們熟知的10頭狼進行了研究,發現狗在馴化的過程中發生了幾處基因上的改變,而這種改變使得狗的面部表情增加,認知能力增加,友好度增加等等,即是說狗與狼相比,它更能讀懂人類的心思,也更願意與人類互動。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臉部情緒多樣的狗

研究人員還進行了一項實驗,那就是要求這些實驗對象分別在三種情況下打開盒子,分別是:在獨自的情況下,在有陌生人類在場的情況下,以及在有熟人的情況下。

實驗結果表明,狼的表現都比狗要好很多,不過狗在沒有人類在場的情況下,表現得都比另外兩種情況下要好很多。教授相信,其實狗並不是不會打開箱子,只是它們已經習慣了想要找人類幫忙,這種想法已經深深刻在狗的基因當中了。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實驗簡易模型圖

狗能夠感知人類的情緒變化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這種感受,當狗用它的無辜眼神望向我們時,內心都要被融化了,其實這也是狗有而狼沒有的一種本事,這種本事是在漫長的進化過程中習得的。

英國的一些研究人員解剖了一些犬類和灰狼的面部結構,發現狗都有提眼角內肌而狼沒有,使得狗能夠動眉毛。

另外,狗的縮眼角外肌要比狼大很多,這個肌肉能夠使得狗眼睛中露出的眼白更多,整個眼神看上去就更柔和了許多,更接近於人類,人們看了自然就不會害怕。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跳動的眉毛加上無辜的眼神,我相信沒有人能夠扛得住汪星人的這波攻勢,這使得人類與犬類之間的互動明顯增加,也讓人類能夠更容易讀懂狗的情緒變化。

那麼狗能不能讀懂人類的情緒呢?答案也是可以的,東京大學的一些研究人員進行了一項關於“哈欠”的研究。我們都知道哈欠是可以傳染的,只要你身邊有人打哈欠,自己也會下意識地打,這種現象被發現在狒狒、黑猩猩中同樣存在。

狗為何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成了它們與生俱來的能力

研究發現狗會響應主人或陌生人的哈欠,簡單來說當人們打了哈欠時,大多數狗狗也會跟著打,當人們假裝打哈欠的時候,狗的響應次數明顯變少了,說明它們是能夠看懂,它對人們表現出了共情的能力,這可能是漫長的馴化過程的結果。

所以狗為什麼天生比其他動物更能與人親近,這是多方面的,其中不乏在基因上就已經註定瞭如此的,這也正是馴化的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