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我的博士老公》樑博士論文答辯當面頂撞朱教授大談文人風骨

“學得文武藝、貨於帝王家。”這是封建時代,青年俊傑心中之願。上報朝庭、下庇黎民、封妻廕子、流芳百世。所以在漫長的中華歷史演變過程中,湧現中無數令人印象深刻的人物。他們或智謀通天、或武勇天下、或陰謀深沉、或愚忠死孝、或風骨錚錚……。

電視《我的博士老公》梁博士論文答辯當面頂撞朱教授大談文人風骨


而其中錚錚的文人風骨更是令我欣賞、欽佩。“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往往,皆為利往。”我們在與朋友聊天時,不論以何話題開始,終歸總要談到錢上面去。錢給人的好處是太多了,而且有許多人由於錢不多,而享受不到錢的好處。於是人們在追名奪利的過程中,有些寶貴的東西似乎被我們人為的刻意的丟棄了。當下的文人似乎丟失了風骨。


在這特殊的時期,被留在家裡,百無聊賴之時,收看了《我的博士老公》這一電視劇。這部電視是以梁鴻名博士感情為線,講述了現代人的情感糾葛。而我對其中第一集的劇情場景則有些感觸!

以下為電視劇情節:梁博士的論文以《中國古代文人風骨研究》為題。風骨是形容魏晉時期的文人,遂有風清骨駿之說,初來自劉勰的《文心雕龍》。風骨應是內外兼修,表裡如一。暗諷現在有些人穿的人五人六,骨子裡全是虛偽的東西。

而朱教授則認為,當下是二十一世紀,是商品社會和網絡社會,知識分子待在書房,認真的研究祖宗留下的東西。

而梁鴻名則認為:現代的知識分子還是應該起到一定的社會作用,不能一心只讀聖賢書,兩耳不聞窗外事。風骨更是敢說真話,敢說實話。並駁斥朱教授“過時”……

誠然博士論文答辯現實中,不可能存在敢於直面頂撞答辯教授的。然而故事中梁教授說的不無道理。

比如讓我們隨手舉例,你能舉出哪些個文人名字。無非是胡適、魯迅、朱自清……等等。然而對於當下的文人卻很難舉出他們的名字。那麼則有很多人笑我孤陋寡聞。不是還有餘秋雨、莫言等麼。誠然還有這些老一輩的文人,可是你能再舉出當下的青年文人的名字?怕是很難。

我們知道歐洲的復興始於文藝的復興。科技的發展離不開文化的支撐。前輩們用熱血換來了今天的和平與繁榮。老一輩文人錚錚鐵骨如在眼前。近有朱自清不領外國的救濟糧而餓死;古有屈原投江,文天祥捨生取義……這裡就不一一枚舉。大凡我們的文人是有風骨的,而且代代相傳。

反到了如今,社會經濟的飛速發展,文化的發展應該比翼於經濟的發展。相比於發達國家人均每年看多少本書,具體的數據我已不記得,但我想國人看書的數量是會多於人家麼?

電視《我的博士老公》梁博士論文答辯當面頂撞朱教授大談文人風骨


閒瑕之餘,我們消費在手機上的時間應該是很多很多的了。相信只有極少數的人是利用手機學習的。而大多數人則是純粹的打發時間。而且網絡上的作品,不論是電視、電影、小說、故事等等作品反應家國情懷的少,更惶論“風骨”了。無非是有趣、新奇而取悅當下的人們。無怪乎有人評價現在的我們過於浮躁!

好在亦有眾多的有識之士,覺得我們的傳統文化的重要。批判的接收與革新是說不完的話題。迴歸傳統也變得流行起來了。古詩詞文言文在語文考試比以前佔據分量要多了一些。一些諸如《中國古詩詞大會》等節目也深受更多觀眾的喜愛。但我覺得這些遠遠不夠,我們不僅僅要承繼優秀的傳統文化,更要承繼文人風骨品質。

電視《我的博士老公》梁博士論文答辯當面頂撞朱教授大談文人風骨


縱然我等多為普通百姓,然我們亦可有選擇待人接物之態;亦有傲骨!如今的社會堅持自己的風骨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更容易,且更容易堅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