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績轉虧 財務承壓,萊美藥業引入“國資”自救

業績轉虧 財務承壓,萊美藥業引入“國資”自救

《電鰻財經》文 / 楊力

3月8日晚間,萊美藥業發佈公告,公司擬以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方式定增募資不超10.96億元。其中廣西梧州中恆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恆集團”)認購約9.5億元。

預案顯示,萊美藥業此次非公開發行股票的數量為不超過約2.44億股(含本數),未超過公司本次發行前總股本的30%,最終發行數量以中國證監會核准發行的股票數量為準。萊美藥業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為不超過約10.96億元(含本數),此次發行的發行對象為中恆集團、中恆同德和廣投國宏共3名特定投資者。其中中恆集團擬認購約9.5億元。在扣除發行費用後,萊美藥業募集資金淨額將用於償還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7億元用於償還借款,剩餘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電鰻財經》注意到,截至預案公告日,萊美藥業實際控制人邱宇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數量約1.84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22.71%;中恆集團直接持有公司的股份數量約3631.5萬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47%。

事實上,此前2020年1月20日,萊美藥業實際控制人邱宇曾與中恆集團簽署《表決權委託協議》。該協議生效後,中恆集團將成為公司單一擁有表決權份額最大的股東。

對於此次定增帶來的影響,萊美藥業在公告中表示,通過本次非公開發行,公司將進一步加快國資引入,與中恆集團建立全面、深入的戰略合作關係。中恆集團將從資金和產業資源上支持公司發展:一方面,中恆集團將牽頭參與本次認購,為公司提供資金支持,可以優化公司資產負債結構,提升公司授信水平及融資能力;同時,通過雙方的戰略合作,中恆集團可以充分調動優質產業資源,更好地支持公司業務發展,提升公司在甲狀腺疾病領域的競爭優勢,有利於公司以抗腫瘤、消化道、抗感染等細分優勢領域為基礎,打造甲狀腺疾病領域頭部企業,推動公司的長期健康穩定發展。

《電鰻財經》注意到,2019年上市的萊美藥業在A股市場上已不算“新人”。回顧過去十年,萊美藥業的業績增長讓人比較糾結,從2010年至2019年,該公司十年中有六年的業績增長是負數。此外,繼2016年該公司扣非後淨利潤出現負數後,2019年該公司的淨利潤再次出現負數。

該公司2月29日發佈的業績快報顯示,2019年萊美藥業實現營業收入18.9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21.03%;營業利潤為-1.5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33.05%;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6億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64.94%;基本每股收益為-0.199元,比上年同期減少264.46%;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0.15%,比上年同期減少15.78%。

萊美藥業主要業務為醫藥製造。公司主要產品涵蓋抗感染類、特色專科類(主要包括抗腫瘤藥、消化系統藥、腸外營養藥)、大輸液類、中成藥及飲片類等。2019年四類業務的營收佔比分別為14%、61.1%、13.5%和11.4%。

此外,《電鰻財經》注意到,截至2月15日,萊美藥業的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邱宇持有的公司1.84億股股份處於被質押狀態,佔其所持有公司股份的99.91%,佔公司總股本的22.7%。事實上,深交所就此事向該公司提出了詢問,萊美藥業在回覆問詢函中表示,鑑於公司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邱宇所持股份處於質押及司法凍結狀態,為儘快引入國資戰略投資方促進公司經營穩定和持續增長,邱宇與中恆集團於2020年1月20日正式簽署了《表決權委託協議》,邱宇將其直接持有萊美藥業的全部股份所對應的表決權獨家且不可撤銷地委託中恆集團行使。《表決權委託協議》生效後,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

由此可見,萊美藥業引入國資也是迫不得已,一定程度上將緩解該公司目前資金緊張的狀況。該公司在公告中表示,此次募集的資金扣除發行費用後,將用於償還借款及補充流動資金,其中7億元用於償還借款,剩餘部分用於補充流動資金。

《電鰻財經》注意到,萊美藥業並沒有特別表示將使用此次募集資金加大研發力度,而該公司自上市以來在研發上的投入較少,從2010年至2018年的九年內,該公司的研發支出年複合增長僅為10.1%,在醫藥行業中,這樣的研發投入增速並不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