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把野味當美食”,哪些野味是絕對不能吃的?

絕對不能吃的野味分幾類:保護動物、未檢疫的野味、雜食性攜帶病毒的宿主動物。具體以下將作列舉。

別把野味當美食”,哪些野味是絕對不能吃的?


一、保護動物。我國有非常完善的野生動物保護法,在野味當中,只有“三有”動物是部分地區允許食用的,其他的二級以上的保護動物,都是不可以食用的。

(1)具體開放允許食用的舉例:部分地區的中華竹鼠、野兔、大雁、部分地域的麻雀、野豬等,這些是區域性開放食用的,當然開放食用的前題不是允許無止境的捕殺,而是因為農事或者養殖,會開放一部分的食用及配種,具體例子是竹鼠、野兔、野豬的雜交繁殖及宰殺;

別把野味當美食”,哪些野味是絕對不能吃的?


(2)二級以上的保護動物,都禁止食用,具體名單有:所有的貓頭鷹、穿山甲、鴞類、還有我們有部分地域常見的虎斑蛙(田雞),田雞是列入國家二保的,不要奇怪!

別把野味當美食”,哪些野味是絕對不能吃的?


二、未檢疫的野味。這類屬於比較黑暗的,部分地區允許野生動物的交易,前題是安全,而安全的最起碼前題是活著,拿中華筆鼠來說,部分允許交易需要養殖證書,活體出貨需要看精神度,如果不精神,那麼整批需要觀察;宰殺過的,檢疫方會看眼睛的清亮程度、身上的表皮情況,比如眼睛異常渾濁,則表示該鼠已死去多時;身上表皮有不明突點,表示該鼠身上有寄生蟲,這些都是絕對不能食用的。

別把野味當美食”,哪些野味是絕對不能吃的?


三、常見病毒宿主。具體動物為:蝙蝠、鼠類、食腐類、蛇類。蝙蝠是冠狀病毒的攜帶熱門,鼠類是耶爾森菌的攜帶熱門,食腐類動物攜帶的病毒很多,具體以蟑螂為例,大家細品;蛇類因為有表皮皺摺層,是各種寄生蟲的宿主,這些都是不可以食用的。

當然,這些僅限於野生,某些已經開放養殖,並且已經系統化的是可以食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