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擡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全人類共同應對

但各類歧視卻隨著疫情開始抬頭....

日本女志願者援助巴勒斯坦

遭當地人撕扯頭髮

還被罵“病毒”

亞裔老人在意大利

因“病毒”被辱罵毆打

……

2月24日

23歲新加坡學生喬納森·莫

在倫敦遭遇一群男子的種族主義暴力

據莫同學描述,

自己與那群人無任何衝突,

他們高喊著“別把新冠病毒帶進來”並上前辱罵攻擊。

醫生稱他面部有骨折並建議進行整形手術。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日本女志願者援助巴勒斯坦

遭當地人撕扯頭髮還被罵“病毒”

1日中午,巴勒斯坦主要城市拉馬拉的一條路上

一個非政府組織正在進行援助活動。

其間,該組織的2名日本女性成員

遭到2名路過的當地人不斷辱罵為“新冠病毒”。

一個當地人衝上去對其中一日本女子拖拽推搡

還扯下了她的頭髮。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亞裔老人因病毒被辱罵毆打

意大利歌手怒扇施暴者

2月24日上午10點,意大利知名歌手

製作人弗朗西斯科

進城購物時,

看到兩名意大利青年正在辱罵一位“中國老人”,

“中國佬快滾!是你帶來了病毒!”

弗朗西斯科表示

他當時制止未果後

怒扇了青年倆巴掌。

不過,在弗朗西斯科轉發的視頻中

現場傳出了“我是菲律賓人不是中國人”的喊聲。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更讓人難過的是

這種病毒歧視,

其實正在你我身邊蔓延

上海痊癒患者遭鄰居“鄙視”

嚴先生是2月14日出院的,距離他入院治療,過去了7天。可他人還沒到家,就收到了朋友的消息:嚴先生小區裡,有鄰居把他所有的信息發上了微博,還表示自己這是“正義”的。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沒被新冠病毒打到的嚴先生

倒是快被小區輿情給打到了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嚴先生說,2月7日確診當天,擔任樓組長的母親第一時間在業主群裡主動告知。但全家的主動隔離,並沒有阻斷各種的網絡攻擊和辱罵,有說他們是妖怪的,有要把他們趕出小區,更讓他們難受的是,憑空捏造的謠言都出來了……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嚴先生母親周阿姨抑鬱而焦慮,她擔心不僅僅是兒子身體,還有樓裡有沒有人發熱生病,因為無論原因如何,捱罵的一定是他們家。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教書育人一輩子的周阿姨,怎麼都想不明白,自己最恪守的“誠實本分”的底線,但她卻不得不面對這些無端謾罵指責。採訪結束後,周阿姨悄悄告訴記者:你是我這段日子以來,唯一肯這麼接近我的人。

嚴先生的遭遇

並不是個例

在上海公衛中心門診部的隨訪診室裡,記者遇到了不少複診的康復者,但大都不願接受採訪,更別說露臉,坦言是——實在怕了。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比如這位李先生

就遇到了這種遭遇

李先生也是其中一位治癒患者,面對鏡頭他依然選擇了回過身子,“知道你家裡有這樣的事情,別人走到你這裡都走得很快,眼光看你和平時不一樣。我也是人啊,長了眼睛,看不到嗎?

首位進入公衛中心進行心理疏導的“干預師”、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的陳俊醫生回憶,起初在院的患者中有半數存在焦慮和抑鬱,大部分就是外界壓力和歧視。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陳俊說,這種行為叫做“自我防衛過度”。公眾由於過分焦慮緊張,而導致了這種情況,那就是在走另外一個極端。

平衡好畏懼與對病毒的謹慎?

其實無需那麼緊張

其實上海的患者從公衛出院都是“高標準、嚴要求”,血液、咽拭子、排洩物的核酸檢測必須兩次都是陰性。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公共衛生臨床中心黨委書記盧洪洲解釋: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而且複診核酸檢測也在同步開展。至今,複診病人的核酸檢測量已達上百份,未發現轉陽的情況。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嚴格的出院標準,完善的應急預案都在保障患者健康。

對此,各方專家提醒,患者本身就是受害者,而非加害者。公眾的歧視和過激反應,其實對個人和社會都有極其不利的影響。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現階段,之所以出現對康復者的排斥,除了對傳染病固有的偏見和歧視以外,一定程度上也源於出院核酸檢測復陽病例的出現。

比如,廣州通過隨訪出院病例,發現13人復陽。對此,廣州市第八人民醫院感染病中心ICU主任李粵平表示:“復陽病例的‌‌密切接觸者,現在檢測全是陰性。雖然檢測復陽,但從技術上很難區分是活病毒還是死病毒。‌‌

鍾南山院士27日明確表示,“不需太擔心康復者復陽。一般來說,治癒者會產生一定量針對新冠病毒的抗體,不會再感染。所以不需要太擔心這部分人再感染,但要注意觀察他們是否會感染別人。”

鍾南山回應出院患者複檢轉陽:治癒者一般不會再感染

事實上,對復陽病例,人們無須過度擔憂。目前,國家診療方案已有應對舉措,其中明確規定患者出院以後要集中醫學觀察14天,只有確定查出抗體、核酸檢測呈現陰性,才能健康走向社會。

疫情尚未消散,歧視卻已抬頭!治癒出院的患者,何以避免

治癒出院的患者

怎能受到“二次傷害”?

春天如期而至,好消息也隨之而來。最新數據顯示,上海已有303例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全國的數據更是超過5萬。

但同時,又有消息讓人心頭一緊——據媒體報道,一些治癒出院的患者,在重新融入社會之時,遭遇到一些不理解和歧視,有的還出現了“有家難回”的尷尬局面。

專家已經多次提醒,新冠病毒的傳染,是“無差別攻擊”,不會根據病人的籍貫、職業、性別等區別對待。不幸染病,並不是錯誤,更不是什麼“原罪”。病毒感染已屬不幸,對病患的歧視只會釀成病毒的“二次傷害”,增加治癒患者的“病恥感”。

“隔絕病毒,不隔絕愛”,這句流行語,不應成為停留在紙面上的空話。我們不能一邊喊著“湖北加油”,一邊將湖北人視為“洪水猛獸”。在疫情爆發之初,一些國家率先發布禁令,引起了許多國人的不滿,而反觀日韓的“山川異域,風月同天”,讓人好感倍增。“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如今,面對身邊的治癒患者,我們又怎麼能“雙標”對待?

誠然,全國出現了一些治癒病例“復陽”的例子,客觀上增加了鄰居們的“過度恐懼”的心理。但這絕不是默許人們歧視患者、甚至隨意動用“私刑”的理由。若想做到防疫的萬無一失,

關鍵是要在防疫措施上多把一道關,而不是簡單粗暴地在治癒患者身上多加一道鎖。

在治癒出院這一道關上,“上海方案”之嚴格,大家自行體會:體溫恢復正常大於3天;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檢查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連續兩次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採樣時間至少間隔1天);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後,糞便病原核酸檢測也陰性;總病程超過2周。

這6項硬指標,缺一不可。之所以還要求“糞便核酸轉陰”和“總病程超過2周”的設定,就是為了讓患者體內的病毒徹底消除。而據筆者瞭解,上海各大小區和辦公場所仍舊保持防疫高壓態勢,嚴格登記、測量體溫等措施,也都在保護這座城市和生活其中的每個人。

在如此嚴密的防控體系下,如果小區要求治癒患者出院後繼續居家隔離14天,並做好服務保障,這一做法相信所有人都能理解,但如果以防疫之名,肆意侵犯患者個人隱私,甚至有侮辱排斥之舉,基層幹部最好要第一時間介入,定紛止爭,還病患一個公道,添小區一份心安。

一座城市的溫度,體現在各種細節裡,特別是體現在對待“弱者”的態度中。這麼多天來,對不幸感染“新冠”的患者們,方方面面守望相助、全力救治,留下了很多讓人溫暖的瞬間——

7個月齡的“最小患者”齊齊,經過30多位“臨時媽媽” 24小時不間斷照護,最終治癒出院,17天內“都把她喂胖了”;38歲的劉女士返滬途中不幸染病,等治癒出院時,居委會早已安排消毒保安等工作,協助她居家隔離生活,她感慨說“這一路溫暖無人拋棄”……

相比之下,針對出院者的歧視,只是極端個例。但我們不能對此無動於衷——繼續守望相助,體現人文關懷,這是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所在。而這種溫度,需要每一個人來呵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