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緩存淘汰算法-LRU 實現原理

01、前言

我們常用緩存提升數據查詢速度,由於緩存容量有限,當緩存容量到達上限,就需要刪除部分數據挪出空間,這樣新數據才可以添加進來。緩存數據不能隨機刪除,一般情況下我們需要根據某種算法刪除緩存數據。常用淘汰算法有 LRU,LFU,FIFO,這篇文章我們聊聊 LRU 算法。

02、LRU 簡介

LRU 是 Least Recently Used 的縮寫,這種算法認為最近使用的數據是熱門數據,下一次很大概率將會再次被使用。而最近很少被使用的數據,很大概率下一次不再用到。當緩存容量的滿時候,優先淘汰最近很少使用的數據。

假設現在緩存內部數據如圖所示:

聊聊緩存淘汰算法-LRU 實現原理

這裡我們將列表第一個節點稱為頭結點,最後一個節點為尾結點。

當調用緩存獲取 key=1 的數據,LRU 算法需要將 1 這個節點移動到頭結點,其餘節點不變,如圖所示。

聊聊緩存淘汰算法-LRU 實現原理

然後我們插入一個 key=8 節點,此時緩存容量到達上限,所以加入之前需要先刪除數據。由於每次查詢都會將數據移動到頭結點,未被查詢的數據就將會下沉到尾部節點,尾部的數據就可以認為是最少被訪問的數據,所以刪除尾結點的數據。


聊聊緩存淘汰算法-LRU 實現原理


然後我們直接將數據添加到頭結點。

聊聊緩存淘汰算法-LRU 實現原理

這裡總結一下 LRU 算法具體步驟:

  • 新數據直接插入到列表頭部
  • 緩存數據被命中,將數據移動到列表頭部
  • 緩存已滿的時候,移除列表尾部數據。

03、LRU 算法實現

上面例子中可以看到,LRU 算法需要添加頭節點,刪除尾結點。而鏈表添加節點/刪除節點時間複雜度 O(1),非常適合當做存儲緩存數據容器。但是不能使用普通的單向鏈表,單向鏈表有幾點劣勢:

  1. 每次獲取任意節點數據,都需要從頭結點遍歷下去,這就導致獲取節點複雜度為 O(N)。
  2. 移動中間節點到頭結點,我們需要知道中間節點前一個節點的信息,單向鏈表就不得不再次遍歷獲取信息。

針對以上問題,可以結合其他數據結構解決。

使用散列表存儲節點,獲取節點的複雜度將會降低為 O(1)。節點移動問題可以在節點中再增加前驅指針,記錄上一個節點信息,這樣鏈表就從單向鏈表變成了雙向鏈表。

綜上使用雙向鏈表加散列表結合體,數據結構如圖所示:


聊聊緩存淘汰算法-LRU 實現原理


在雙向鏈表中特意增加兩個『哨兵』節點,不用來存儲任何數據。使用哨兵節點,增加/刪除節點的時候就可以不用考慮邊界節點不存在情況,簡化編程難度,降低代碼複雜度。

LRU 算法實現代碼如下,為了簡化 key ,val 都認為 int 類型。

<code>public class LRUCache {

Entry head, tail;
int capacity;
int size;
Map<integer> cache;


public LRUCache(int capacity) {
this.capacity = capacity;
// 初始化鏈表
initLinkedList();
size = 0;
cache = new HashMap<>(capacity + 2);
}

/**
* 如果節點不存在,返回 -1.如果存在,將節點移動到頭結點,並返回節點的數據。
*
* @param key
* @return
*/
public int get(int key) {
Entry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return -1;
}
// 存在移動節點

moveToHead(node);
return node.value;
}

/**
* 將節點加入到頭結點,如果容量已滿,將會刪除尾結點
*
* @param key
* @param value
*/
public void put(int key, int value) {
Entry node = cache.get(key);
if (node != null) {
node.value = value;
moveToHead(node);
return;
}
// 不存在。先加進去,再移除尾結點
// 此時容量已滿 刪除尾結點
if (size == capacity) {
Entry lastNode = tail.pre;
deleteNode(lastNode);
cache.remove(lastNode.key);
size--;
}
// 加入頭結點

Entry newNode = new Entry();
newNode.key = key;
newNode.value = value;
addNode(newNode);
cache.put(key, newNode);
size++;

}

private void moveToHead(Entry node) {
// 首先刪除原來節點的關係
deleteNode(node);
addNode(node);
}

private void addNode(Entry node) {
head.next.pre = node;

node.next = head.next;

node.pre = head;
head.next = node;
}

private void deleteNode(Entry node) {
node.pre.next = node.next;
node.next.pre = node.pre;
}


public static class Entry {
public Entry pre;
public Entry next;
public int key;
public int value;

public Entry(int key, int value) {
this.key = key;
this.value = value;
}

public Entry() {
}
}

private void initLinkedList() {
head = new Entry();
tail = new Entry();

head.next = tail;
tail.pre = head;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LRUCache cache = new LRUCache(2);

cache.put(1, 1);
cache.put(2, 2);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1));
cache.put(3, 3);
System.out.println(cache.get(2));

}
}
/<integer>/<code>

04、LRU 算法分析

緩存命中率是緩存系統的非常重要指標,如果緩存系統的緩存命中率過低,將會導致查詢迴流到數據庫,導致數據庫的壓力升高。

結合以上分析 LRU 算法優缺點。

LRU 算法優勢在於算法實現難度不大,對於對於熱點數據, LRU 效率會很好。

LRU 算法劣勢在於對於偶發的批量操作,比如說批量查詢歷史數據,就有可能使緩存中熱門數據被這些歷史數據替換,造成緩存汙染,導致緩存命中率下降,減慢了正常數據查詢。

05、LRU 算法改進方案

以下方案來源與 MySQL InnoDB LRU 改進算法

將鏈表拆分成兩部分,分為熱數據區,與冷數據區,如圖所示。

聊聊緩存淘汰算法-LRU 實現原理

改進之後算法流程將會變成下面一樣:

  1. 訪問數據如果位於熱數據區,與之前 LRU 算法一樣,移動到熱數據區的頭結點。
  2. 插入數據時,若緩存已滿,淘汰尾結點的數據。然後將數據插入冷數據區的頭結點。
  3. 處於冷數據區的數據每次被訪問需要做如下判斷:若該數據已在緩存中超過指定時間,比如說 1 s,則移動到熱數據區的頭結點。若該數據存在在時間小於指定的時間,則位置保持不變。

對於偶發的批量查詢,數據僅僅只會落入冷數據區,然後很快就會被淘汰出去。熱門數據區的數據將不會受到影響,這樣就解決了 LRU 算法緩存命中率下降的問題。

其他改進方法還有 LRU-K,2Q,LIRS 算法,感興趣同學可以自行查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