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務區,媽媽吃5元泡麵女兒吃58元套餐引爭議,網友:娃要廢

文|小魚奶爸日記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和分享

中國父母是公認的最捨得為孩子付出的父母,為了給孩子更好的生活條件,他們寧願自己吃苦。

每每見到這樣的畫面,人們總是會感慨父母之愛太過偉大,可憐天下父母心……不過有時候,我們也要對這份愛劃分界限才行。

為孩子付出是父母的本能,但有時我們在習慣性做出這類動作之時,常常會忽視其對孩子造成的影響。

所有孩子都能理解到父母的不易嗎?還是會把父母的付出視作理所當然呢?


服務區,媽媽吃5元泡麵女兒吃58元套餐引爭議,網友:娃要廢




服務區,媽媽和女兒的吃飯畫面引爭議

之前在網上看到這樣一段視頻,根據拍攝者的描述可知,這位媽媽自己吃著5元錢的泡麵,而女兒面前則擺著一份58元的套餐。

媽媽低頭吃著,女兒則在玩手機,手上連筷子都沒拿。於是,這位媽媽自己每吃一口泡麵,就要給對面的女兒喂一口飯。


服務區,媽媽吃5元泡麵女兒吃58元套餐引爭議,網友:娃要廢


對此,網友們爆發了巨大爭議:

有人認為,當媽之後都是這樣的心理,不捨得在自己身上花錢,隨便吃吃喝喝穿穿就好了,給孩子買的零食、衣服、褲子、鞋子卻都是最好的,很正常。

也有人認為,這位媽媽不是愛娃而是在害娃,自己吃差的給孩子吃好的本來就欠妥,還任由孩子不吃飯玩手機,自己像伺候“小公主”一樣一口口喂,這樣下去娃遲早要廢。

還有人觀點比較中立,認為這位媽媽對女兒的愛可以理解,大家生活中也差不多。不過,這個場景的視覺衝擊感確實很強,可能就連她自己都沒有意識到有什麼不好。怎麼說呢?每個父母都難免在生活中出現溺愛孩子的瞬間,只要把握好度就行了。


服務區,媽媽吃5元泡麵女兒吃58元套餐引爭議,網友:娃要廢




分析

事實的確如此,現在大部分的父母在撫養孩子方面都盡心盡力。道理都懂,可真正實踐起來,常常不小心就越過了界限。

服務區,媽媽吃5元泡麵女兒吃58元套餐引爭議,網友:娃要廢


比如為了讓孩子擁有更好的物質生活,把自己累得夠嗆。精神壓力大不說,為了給孩子好的,對自己還極為苛刻。

不過,孩子真的需要父母給予這麼多嗎?愛和關注是肯定的。但在物質層面,父母真的沒有必要拼命付出,大部分情況下都只是一廂情願罷了。

何況,太寵孩子,有時反而在不經意間害了他。把握為孩子付出的尺度,的確需要父母保持頭腦清醒。


服務區,媽媽吃5元泡麵女兒吃58元套餐引爭議,網友:娃要廢




如何做到對孩子愛而不寵?

1)可以無私,但不能不計回報

父母愛孩子是一種本能,但在這種無私的背後,我希望父母能教育孩子懂得感恩。

當然,不是真的要讓孩子為了回報父母做些什麼,但至少要讓他知道,父母給他們的愛並不是理所應當的。

否則,一個不懂得感恩的孩子,不僅會把家庭鬧得天翻地覆,在社會上也難以立足。

服務區,媽媽吃5元泡麵女兒吃58元套餐引爭議,網友:娃要廢


2)量力而行

現在大部分父母都貫徹“窮養兒富養女”的原則,但卻將其誤解為了物質層面。而事實上,應該關注的更多在於精神層面。

如果家庭條件本身就不好,但為了滿足孩子的攀比心。一家人勒緊褲腰帶,咬著牙也要給孩子買昂貴的名牌產品,最終只會讓孩子的慾望越來越失控。

現在很多為了滿足虛榮心校園貸、透支信用卡的現象,就是父母不顧家庭實際情況,強行富養孩子導致的。

可以給孩子買好的,但也要量力而行,在可以承擔的範圍內消費,才能讓孩子形成正確的金錢觀和價值觀。

3)教孩子分享

父母為孩子付出都是心甘情願的,但為了孩子著想,也不應該讓他們只懂索取不懂付出。

如果一個孩子一直得到家庭中最好的東西,除他之外,無論爸爸媽媽還是兄弟姐妹都沒有份,長此以往他就會形成這樣一種心理:最好的就應該是我的。


服務區,媽媽吃5元泡麵女兒吃58元套餐引爭議,網友:娃要廢


如果畫面中是媽媽吃5元錢的泡麵,孩子吃58元的套餐,但孩子不僅放下手機自己吃飯,還會跟父母分享自己碗裡的食物,我想就不會引發那麼多爭議了吧。



問題不在於親子之間的物質不對等,而在於兩者的態度。學會分享的孩子,才會懂得體諒他人,不至於形成自私自利的性格。

教育孩子要時刻記得自省,發現不對的情況立即改正,否則,到出現問題的那一天就晚了。

二胎奶爸一枚,擅長兒童心理和教育領域,跟大家分享我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