岜沙:最後的持槍部落,用鐮刀剃頭


生活在黔東南,上大學以前一直不知道我們這竟然還有著槍手部落,上大學後聽說芭沙人的故事卻始終無緣,直到有幸聽了一堂民俗學老師的講座,看了老師的調研報告才算是對芭沙苗寨有了初步的瞭解。

岜沙苗族部落位於從江縣,至今保留著佩帶火槍、鐮刀剃頭、祭拜古樹等古老的生活習俗,被譽為“陽光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隨著時代發展近幾年芭沙文化逐步走進大眾視野,成為當地旅遊特色。

岜沙:最後的持槍部落,用鐮刀剃頭

火槍是芭沙男人重要的狩獵工具,流傳到今天已經非常破舊。獲得公安機關特批,芭沙男人幾乎人手一把火槍,是最原始的火銃。現在主要用於在重要節日或者迎接貴客時做表演,隨著時間流逝芭沙男人手中的槍可能會消失在歷史中。

岜沙:最後的持槍部落,用鐮刀剃頭

鐮刀在我們手中最多就是幹農活時用到,在芭沙人手中那就是一把鋒利的剃頭刀。據傳芭沙男人的髮式從蚩尤部落時期流傳下來,也是當今最古老的髮式。髮髻在當地是“戶棍”的意思,頭頂留有髮髻四周全部用鐮刀剃掉,並終生保持這一種髮式,在當地男性裝束中是重要的標誌。鐮刀剃頭在當地已經成為旅遊特色,只有在特定時間有表演的時候才能看到了。

岜沙:最後的持槍部落,用鐮刀剃頭

芭沙苗寨內到處都是參天古樹,古樹是芭沙苗寨的部落圖騰,是芭沙人的信仰,在這裡砍古樹就是觸犯當地人的法律,某種程度上來說是在挖人祖墳。

芭沙先民在遠古時期為躲避野獸生活在樹上,樹為他們提供生存避難的場所,芭沙人認為他們的一切都是樹提供的,自認為是樹的後代。嬰兒出生時家中長輩會為孩童種上一顆樹,芭沙人每個人都有一顆屬於自己的樹,等到去世時就砍下這棵樹做成棺材埋葬,他們不立墓碑而是在埋葬的地方再種上一棵樹。因而在芭沙苗寨旅遊時你看到的參天古樹很有可能是當地某家先人的墳墓。

在記載中為數不多的砍古樹行動是1976年,出於對毛主席的敬重獻給北京在建的毛主席紀念堂,芭沙人獻出一棵千年香樟樹,當時全寨人夾道相送。


分享到:


相關文章: